基本介紹
- 展館名稱: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
- 展館位置: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
- 展館主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基本陳列:黃埔軍校史跡展 黃埔群英油畫
- 閉館日:星期一 農曆除夕
- 開放時間:9:00~17:00
館舍介紹,歷史沿革,基本陳列,珍貴藏品,基本信息,
館舍介紹
據有關數據顯示,原有建築環境改變較大,僅存2.6萬平方米。建築有:坐南向北的校本部,前臨珠江,上掛“陸軍軍官學校”橫匾,抗日戰爭時期曾被日機炸毀,1996年重建;孫總理紀念室,俗稱“孫中山故居”,是一幢2層樓房,面積345平方米,原是粵海關黃埔分關舊址,孫中山曾在此小憩,孫中山逝世後,闢為孫總理紀念室;孫總理紀念碑;俱樂部,面積2070平方米,是軍校師生集會和文化娛樂的地方,軍校政治部領導的“血花劇社”也設於此;游泳池兩座,已維修復原;東征陣亡烈士墓;濟深公園,為紀念副校長李濟深而建,尚存教思亭和北伐紀念碑。
黃埔軍校史跡豐富,山水相融,已初步重現昔日風姿,是遊覽的好去處,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地方。
選址原因
第一,在本世紀20年代,各路軍閥獨霸一方,滇桂軍閥盤踞著廣州市。當年孫中山選取在遠離市區的孤島辦軍校,就是要避開軍閥的控制和干擾;
第二,這個島環境幽靜,四面環水,築有炮台多處,與隔江相對的魚珠炮台、側面沙路炮台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把守控制江面,易守難攻,便於學習與練武;
第三,孫中山很熟悉長洲島,他曾多次來島視察,知道島上清陸軍國小堂的校舍仍在,略加修葺,即可使用,還可節省許多人力和資金,為此,孫中山決定把軍校設在長洲島上。
歷史沿革
據有關數據顯示,黃埔軍校在長洲島先後招生6期。學生來自全國26個省,並有朝鮮、越南、新加坡等國家的革命青年。第一期到第四期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畢業的畢業生共4981人。第五、六期於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入學,國共分裂後畢業,共有畢業生3136人,其中第六期生原有4400餘人,由於動亂大部分離校,畢業時僅有718人。1928年(民國17年)3月,黃埔軍校遷往南京,更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北遷後,李濟深在原校址仍以黃埔軍校名義,為其第八路軍培養幹部。1930年(民國19年)9月,蔣介石命令停辦。1938年,日軍飛機轟炸長洲島,校本部被夷為平地。1984年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建館。1996年,按照國家文物局批示的“原位置、原尺度、原面貌”的原則重建了校本部,基本恢復了當年軍校師生生活、學習的場所。
基本陳列
《黃埔軍校史跡展》 據有關數據顯示,該展覽通過200多張照片,100多件文物,以“黃埔歲月”、“軍校變遷”、“情系黃埔”三個部分,生動再現了黃埔軍校的輝煌,和黃埔師生英勇奮戰,不怕犧牲,在統一廣東、建立廣東革命根據地、北伐、抗日戰爭中所立下的彪炳青史的赫赫戰功。
《黃埔群英油畫館》 與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合作,創造性地用油畫的形式再現黃埔軍校的將帥和名人。據有關數據顯示,該展覽共展出42幅油畫作品,包括孫中山、廖仲愷、蔣介石、周恩來等黃埔名人,讓人們從更感性、更具象的角度來認識英雄薈萃的黃埔軍校。
珍貴藏品
基本信息
地 址: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
交通線路:乘517、261、882、292、43路公車至魚珠碼頭,或乘262、137路公車至新洲碼頭,轉乘輪渡到黃埔軍校
開放時間:9:00~17:00
閉 館 日:星期一、農曆除夕
郵 編:510715
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門票、開放時間:已免費開放,逢星期一閉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