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烏涌之戰

1840年,林則徐駐守廣州期間,曾派兵在廣州外港黃埔港烏涌口處(今黃埔客運站附近)構築了一座鑽有44個炮眼的炮台,當時稱為烏涌炮台。該炮台臨江一面構築有一長列野戰工事,架設了47門大炮,還設有一大排木筏和沉沒水中的許多沙船,形成了一條橫貫江面,阻敵艦通過的封鎖線,另有一條橫江鐵鏈,上面繫著一艘架著十門大炮的沙船,一艘由林則徐購置的洋船“甘米力治”是改裝的兵船“截殺”號,與40艘水師船,形成一條浮在水上的防線,林則徐把其視為僅次於虎門的廣州外圍重鎮,俗稱為第二道防線,由游擊沈占鱉、守備洪達科統率廣東、廣西籍士兵約700人駐守。1841年鴉片戰爭爆發後,湖南鎮軍祥福率領湖南兵900人前來增援,於2月抵達該防地。2月26日,英國侵略軍攻陷虎門,2月27日,英軍戰艦加略普號、先鋒號、阿里耶打號、硫磺號、摩底士底號及汽船復仇神號、馬達加斯號共七艘,溯珠江水道而上,於當日中午到達頭道灘,向烏涌炮台發動猛烈的攻勢;於是,炮聲隆隆、硝煙瀰漫……甚為壯烈。最後,沈占鱉、洪達科及湖南鎮軍祥福所部的大部分官兵均壯烈犧牲,計是役共陣亡將領21員,兵丁415名。據光緒十二年《增建鎮軍祠添置祀田碑記》載:“全軍奮勇抵抗,擊退英夷者三。不料海潮驟至,苦無舟楫接應,以致慷慨捐軀。軍士捨命效忠,無一逃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埔烏涌之戰
  • 年代:1840年
  • 1841年:鴉片戰爭爆發
  • 兵丁:415名
鴉片戰爭期間,廣東人民虎門抗英、三元里抗英等,已均為大家所熟悉的,然而,當年清軍烏涌抗英(烏涌之戰)的歷史,一般讀者恐怕還是知之甚少的。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為褒恤黃埔烏涌戰役殉國官兵,於烏涌炮台附近的黃羊山(今名牛山)腰,建一大瑩,禮葬殉國官兵於其中,並立碑記。文曰:“湖南、廣東、廣西三省忠勇官兵之墓”。墓前立兩柱石牌坊一座。石牌坊的匾額鐫“聖旨”兩字,表明該墓系奉皇帝聖旨建造,以示給予殉國官兵以最大的褒恤和最高的榮譽,又於黃羊山麓石牌坊之下,建兩進深的祥鎮軍祠一座,祀祥鎮軍以及殉國官兵,並供後人贍仰憑弔。
現該墓地及鎮軍祠因缺乏管理,已經荒廢頹敗,雜草叢生,片瓦無存。現只存光緒十二年的《增建群鎮軍祠添置祀田碑記》一方,由廣州博物館收藏,記錄著當年守備烏涌炮台的官兵英勇奮戰,“擊退英夷者三”的戰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