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坑鎮志

黃坑鎮志

《黃坑鎮志》是《黃坑鎮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坑鎮志
  • 作者:《黃坑鎮志》編纂委員會
  • 出版時間:2010年08月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王曉、吳政禹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依照方誌編寫的一般體例,力求科學系統地反映黃坑鎮的歷史與現狀。 二、本志上溯歷史發端,下限至2009年,大事記及部分圖片延續到2010年本志出版時為止。縱貫古今,儘可能體現境內史事之脈絡。

作品目錄

封面
黃坑鎮志
圖片
建陽市黃坑鎮地圖
道光年間嘉禾里圖
中華民國年間嘉禾里圖
1983.11.04國家主席李先念在省委書記項南陪同下途經黃坑並在蛇園日小憩
1983.10.28國務院總理趙紫陽一行到武爽山途經黃坑蛇園小憩
1984.06.15時任中宣部長鄧力群到達黃坑並和蛇醫張震交談
1983.02國務院副總理習仲勛一行到達黃坑並在蛇園觀看蛇醫溫美玉提取蛇毒
溫美玉(前排左二)出席“全國青年新長征突擊手”表彰會議時接受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姬鵬飛到蛇園並為蛇園題詞
國務院副總理田紀雲視察蛇園
中共福建省委書記項南一行到蛇園
1984. 02國務院副總理萬里一行到達黃坑並在蛇園小憩
1983.11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葉飛一行到達黃坑並在蛇園小憩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田流到蛇園
解放後建陽縣首任縣長張翼一行到黃坑蛇園
原空軍司令員張廷發到蛇園
1984.09全國政協副主席周培源一行到黃坑蛇園視察
全國政協副主席錢偉長到達黃坑蛇園
1995.12國家林業部長徐有芳到黃坑考察
原全國政協副主席錢偉長題詞
原空軍司令員張廷發題詞
中宣部長鄧力群到達黃坑蛇園並題詞
原國務院副總理方毅題字
新華社香港分社原社長周南題字
原中共上海市委書記芮杏文題字
(右)日本友人題詞
(右)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姬鵬飛題字
(上)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慕華題詞
解放軍高級將領楊成武傅崇碧秦基偉曾視察黃坑蛇園
(右)《紅旗》雜誌副總編輯馬仲楊題詞
(中)國際友好人士到蛇園參觀時留言
長期寓居在塘頭村的中醫師張惠民先生(江蘇揚州人)是一位有國際影響的詩人書法家
“蛇王”張震(中)和徒弟在研究解剖蛇
原黃坑公社領導陳新丁(右)吳連田(左)在坳頭村調研毛竹豐產情況(中為坳頭村幹部鄭成根)
從黃坑走向京城的著名文化策劃人鄭俊琰(阿正)
桂林村方開鎮榮獲“全國優秀鄉村醫生光榮稱號”
馬季趙連甲等一批北曲藝界名人慕名到達黃坑蛇園,縣領導李乃明等陪同併合影留念
原南平市委書記李川(右1)到黃坑調研市領導郭建聲李憲陪同調研
原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陳明樞到黃坑考察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穎陪同考察
日本竹子專家到黃坑考察老領導陳新丁等陪同考察
湯文倫陳新丁黃芳太劉冠義四任書記重逢在曾經主政過的地方——黃坑鎮
省計畫生育工作調研組在南平市領導翁卡張健光等陪同下到黃坑調研
南平市領導石建華郭建聲等到黃坑考察
市領導郭建聲邱運財到黃坑調研毛竹生產情況
時任建陽市委書記劉山鷹關心黃坑菸葉生產
全市煙業工業及新農村工作現場會在黃坑召開,圖為市領導劉山鷹葛曉華張穎林貽彬李憲等在現場會上(2007.08.30)
市領導葛曉華袁仁旺出席在黃坑召開的全市中心村鎮建設現場會(2009.11.26)
建陽市中心村鎮建設現場會在黃坑召開(2009.11.26)
新任中共建陽市委副書記、代市長袁仁旺(左2)到黃坑企業調研(2009.07.01)
市領導張穎劉寒楊志平等在黃坑鎮首屆竹文化節上參觀竹產品(2008.10.31)
鎮黨委書記王曉華在中共黃坑鎮第十一次黨代會上作報告
鎮長吳政禹在黃坑鎮第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
創業競賽表彰大會
黃坑鎮首屆名師表彰人會
第二次歸僑僑眷代表人會
創建全國文明村鎮工作匯報會
鎮主要領導王曉吳政禹指導新農村建設工作
關心企業生產
毛竹高產調研
黨務政務公開受歡迎
電力改革簽約儀式
國家電網黃坑門市掛牌
水電站房
電力服務到家
機制茶車間
上世紀70年代,黃坑公社九峰大隊在大搞農田基本建設中,幹部帶頭身體力行
上世紀8O年代中期,黃坑鄉普通百姓家庭都有了三大件(電視機、電風扇、錄放機)
改革開放初期,黃坑公社三峽大隊就建起了雄偉氣派的大禮常俱樂部
上世紀80年代初,黃坑公社文化站組織的民樂隊經常開展演奏活動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1988年,黃坑經濟迅述發展,當時就有機車100餘部,成為遠近聞名的摩托化鄉
上世紀初的1982年,全縣毛竹生產現場會在黃坑公社洪水坑召開
豐富竹資源看你怎操作
打工不出村也能賺到錢
種煙增加農民收入農村富餘女勞力參與菸葉漂浮育苗
自然生態好茶葉也暢銷
生產食用菌農民有甜頭
黃坑鎮政府花園景觀
政府宿舍食堂新貌
政府宿舍食堂舊貌
政府花園新貌一角
直插雲霄
綠色的金庫 竹子的海洋
坳頭生態茶園
科學育竹 高產高效
比一比賽一賽 誰是毛竹王
黃坑鎮政府花園一角
塘頭村往日狄窄的公路橋
黃坑鎮往日的沙石路面
黃坑鎮2007年全面實現農村公路硬化村村通
2009年新建成寬敞的公路橋
黃坑杉木王
鵝峰村古羅漢松
坳頭柳杉“三劍客”
人工林
黃坑坳頭唐石山水景區(右下圖)
竹子多 百姓富 歌舞升太平
黃坑鎮民間文化活動系列長見村第六屆竹節的舞龍表演
在春節元宵節表演的“燭橋燈”長達240米長
黃坑鎮新街夜景
村民拔河比賽
竹的海洋
黃坑橫山廟 天后宮
黃坑鎮迎奧運宣傳活動
塘頭村楠木林
黃坑企業海外華人賑災捐款活動
朱熹墓道風水樹景觀
由韓國宋子後裔捐資建造中“思源亭”落成典禮
坐落於黃坑大林谷的偉人的理學家教育家書法家朱熹陵園系列
清明祭祀活動
採用天然鵝卵石鋪成的朱熹與夫人劉氏合葬墓
新峰村公路橋
雷公口水庫及大壩瀑布
長見村明代石拱橋
被稱為“武夷天池”的五福洋水庫
黃坑鎮優美山水系列
三峽村民家中珍藏黃花櫚雕刻版
三峽村民張榮興試養梅花鹿
右下圖為三峽村民溫某家中尚珍臧一塊上世紀50年代中期在黃坑境內打虎留下的虎骨
塘頭古民居
黃坑基督敦堂
長見村古民居
苦竹坪村公園
紅軍標語:白軍士兵們要想出頭只有起來革命
紅軍標語:白軍士兵們不要替豪紳地主當炮灰
榮譽榜
黃坑鎮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多次獲得全國最高榮譽
1991年9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計畫生育委員會獎給批“全國計畫生育宣傳工作先進單位”瓷畫,黃坑鄉獲此殊榮
題詞
建陽市政協主席邱運財為鎮志題辭
黃坑鎮長吳政禹題字
李家欽書法作品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篇 地理 山川
第一章 地理
第一節 地層
第二節 構造
第二章 山川
第一節 山脈
第二節 陡坡
第三節 盆地
第四節 水系
第三章 氣候
第一節 氣溫
第二節 降水
第三節 物候
第四節 災害物
第四章 資源
第一節 水利資源
第二節 土壤資源
第三節 植物資源
第四節 動物資源
第五節 礦產資源
第二篇 政體政務
第一章 黨團機構
第一節 中國國民黨
第二節 中國共產黨
第三節 鎮紀律檢查委員會
第四節 共青團
第五節 其他組織
第二章 社團組織
第一節 少先隊
第二節 婦聯會
第三節 農會
第四節 工會
第五節 商會
第三章 建置沿革
第一節 清以前時期
第二節 民國時期
第三節 新中國時期
第四節 區劃變遷
第五節 任職一覽
第六節 行政村情
第七節 新設機構
第八節 人大 政協
第九節 保護區管理所
第四章 政務
第一節 政務演進
第二節 林產發展
第三節 企業進程
第四節 山地開發
第五節 人文關懷
第六節 科教興鎮
第七節 和詣人居
第八節 親民行政
第五章 軍事設定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兵役制度
第三節 民兵建設
第四節 軍事紀要
第六章 公安司法
第一節 公安機構
第二節 戶籍管理
第三節 消防治安
第四節 法制建設
第五節 民事調解
第六節 司法事務
第七章 民政體系
第一節 國家撫恤
第二節 災害救濟
第三節 民生福利
第四節 社會扶持
第五節 婚姻登記
第六節 支前組織
第三篇 農林水
第一章 農業發展
第一節 耕地
第二節 農業科技
第三節 勞動力
第四節 生產所有制
第五節 農作物種植
第六節 養殖業
第七節 茶葉
第八節 糧食及管理
第九節 農事管理機構
第二章 林產資源
第一節 森林資源
第二節 古樹名木
第三節 山林面積與積蓄
第四節 森林類型
第五節 山林權屬
第六節 造林育林
第七節 森林保護
第八節 林政管理與建設
第九節 竹業開發
第十節 森林資源利用
第十一節 自然保護區
第三章 水利設施
第一節 地質水文特徵
第二節 溉壩綜述
第三節 水庫利用
第四節 人飲水工程
第五節 水利管理
第四篇 財經
第一章 財稅
第一節 財稅收入
第二節 財稅支出
第三節 財稅管理
第四節 財稅監督
第五節 稅務機構
第二章 金融
第一節 機構變遷
第二節 貨幣
第三節 貨幣存貸
第四節 代理業務
第五節 保險
第三章 工商
第一節 商業沿緒
第二節 商業機構
第三節 商品購銷
第四節 工商管理
第五節 集體經濟
第六節 民營經濟
第四章 交通
第一節 古道
第二節 公路
第三節 橋樑涵洞
第四節 運輸
第五節 運政管理
第六節 公路養護
第五章 郵電
第一節 郵政
第二節 電信
第三節 移動通信
第四節 聯通通信
第五節 設施
第六節 電信管理
第六章 電力
第一節 水電建設
第二節 發供電
第三節 線路設施
第四節 管理機構
第七章 土地利用
第一節 土地利用
第二節 村鎮建設
第三節 村建規劃
第四節 環境保護
第五節 管理機構
第六節 土地利用規劃
第五篇 社科民俗
第一章 人口
第一節 人口源流
第二節 人口構成
第三節 人口分布
第四節 人口素質
第五節 計畫生育
第六節 家族與姓氏
第二章 教育
第一節 教育沿革
第二節 幼兒教育
第三節 國小教育
第四節 中學教育
第五節 職業教育
第六節 成人教育
第七節 經費與設施
第八節 體育與競賽
第九節 教育管理
第三章 衛生
第一節 衛生機構
第二節 醫療隊伍
第三節 疾病防控
第四節 地方病防治
第五節 衛生監督
第六節 保健
第七節 醫療
第八節 合作醫療
第九節 鄉醫培訓
第十節 醫藥
第四章 科技
第一節 科普宣傳
第二節 科技實踐
第三節 科技經費
第四節 科技管理機構
第五章 宗教
第一節 道教
第二節 佛教
第三節 基督教 天主教
第四節 廟宇 道觀 教堂
第六章 民俗
第一節 年節習俗
第二節 婚喪習俗
第三節 禮儀習俗
第四節 稱謂習俗
第五節 生產習俗
第六節 生活習俗
第七章 海外商旅
第一節 旅外流布
第二節 旅外人口
第三節 海外商務
第四節 黃坑僑務
第六篇 文史 人物
第一章 文物
第一節 古代遺址
第二節 名人墓葬
第三節 古建築
第四節 風景勝地
第五節 革命文物
第二章 文化藝術
第一節 諺語
第二節 民歌
第三節 民間故事
第四節 燭橋
第五節 花鼓燈
第六節 龍燈
第七節 三角戲
第八節 文化 廣電
第九節 檔案
第十節 圖書
第二章 人物
第一節 人物傳
第二節 古代人物表
第三節 現代人物表
第四節 英烈名錄
第四章 理學淵源
第一節 朱熹理學
第二節 朱熹著述
第三節 朱熹詩詞
第四節 朱熹與黃坑
第五節 朱熹與禪學
第六節 蔡沉與九峰山
第七篇 附錄
一、古文集萃
黃斡《辭晦庵先生墓文》
潘思矩《新修朱夫子祠墓碑記》
董教增《重修朱夫子墓記》
江汝璧《朱文公墓田記》
真德秀《蔡九峰先生墓表》
元行台中丞東平公傳
《元行台中丞振綱琰公像贊》
元行台中丞墓誌(節錄)
唐石前徐後徐統記
畲民風情
宋藍清岩《建紫陽橋疏文》
朱子閣記
潭陽先賢清明祭
舊志山川錄
祭朱子祠禮
二、麗文流芳
唐石一神奇的石屋(李懷宇撰)
大竹嵐覽勝(李蓉紅撰)
永遠的中華情(清河撰)
鄉戲之——花燈(清河撰)
逸梅舊憶(清河撰)
綠野幽蹤話嘉禾(清河撰)
清香四溢五月節(曹長美撰)
打白粿了(曹長美撰)
雨中謁朱陵(曹長美撰)
鼠麴草兒綠茸茸(曹長美撰)
三、雅詩佳韻
(宋代·蔡元定、黃乾、謝枋得)
(明代·馮繼科、黃延田)
(當代·謝連植、張震、張惠民)
(當代·陳明考、謝文彬、李家欽)
四、蛇園詞選
(當代·李加林、爐火、陳自力)
(當代·葉培芝、伍志剛、黎林森)
五、民歌覽勝
(一)十回郎
(二)十二戒嫖
(三)夫妻分別記
(四)十二月愁解
十講世情歌(畲歌)
畲族始祖歌
解放歌
打石塘
送郎參軍歌
頌黃坑三句半
六、花鼓聚詞
七、三角戲文
八、革命史料
九、雜文類聚
亂眼迷人欄桿柵
五福洋的傳說(徐汝華等)
元處英魂續千秋
千年油茶樹 閩贛古道長
黃坑九座明代古橋
黃坑花鼓燈戲曲概述
十、領導風采
有磁力的書記(李加林撰)
十一、黃坑地方風味
十二、舊志序文(陳春明、李憲、黃瑞祥)
十三、文章特載
欣欣向榮的黃坑鎮(陳新丁撰)
後記
新編《黃坑鎮志》機構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