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
合併前37個村2個居委會
合併後13個村2個居委會
並村前 | 並村後 | 地域面積(平方公里) | 總人口 | 其他 |
上福沖、馬安、明星塘、五龍 | 上福新村 | | | |
三星、同心、花橋、新民 | 三星町村 | 8.89 | 5828 | 59個村民小組 |
高椅、堰頭 | 永德村 | | | |
大馬、衛星、七姓 | 大勝村 | | | |
準提、上升 | 上升新村 |
|
|
|
留余、日升、中心 | 三和村 |
|
|
|
軍民、萬福 | 民福村 |
|
|
|
泉溪、秋塘 | 泉溪村 |
|
|
|
戈馬、塘山村、文茂 | 雷公殿村 |
|
|
|
大正、四馬、株木、華門 | 四馬堂村 |
|
|
|
壽嶺、楠木沖、炳溪 | 雙溪村 |
|
|
|
永興、雙合、廟嶺
| 永新村
|
|
|
|
大榮 | 大榮村 |
|
|
|
五四、福星街居委會 | 五四居委會 |
|
|
|
馬路街居委會
| 馬路街居委會
| |
|
|
經濟概況
2004年黃土鋪鎮經濟社會的主要預期目標是:
國內生產總值達到 35030萬元,同比增長10%,財政收入完成1000萬元,增長20%,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600元,增加300元;增長 9.1%,實現招商引資額2000萬元以上。
招商引資
2004年
招商引資共9個項目,引資額達到2100萬元。黃土鋪鎮為工業型小集鎮,傘鋪仔豬市場馳名省內外,衡陽、湘潭甚至廣東、廣西的仔豬由此源源不斷運出,年成交額在1000萬元以上,近1公里的傘鋪街道已於1994年實現水泥硬化。進行了全面的治理整頓成效顯著。黃土鋪鎮鄉鎮企業生機勃勃,形成煤炭、建安、建材、陶瓷等支柱產業的發展,實現了農村富餘勞力向企業轉移,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也為政府開闢了財源。2003年,黃土鋪鎮被評為市先進單位、紅旗單位。縣鄉鎮企業“五強”鄉鎮,是市“十強”鄉鎮之一。
經濟開發區
建成的黃土鋪鎮經濟開發區為省級開發區,區內實行最大的經濟自由,最小的行政干預,道路寬敞,環境清幽,各項基礎設施健全。吸引了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在此安家落戶,以汽車配件、設備製造為主,形成了具有強大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鎮內建安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有國家二級以上建安企業二家。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為創建省級文明衛生鄉鎮,鎮委、鎮政府對鄉鎮進行提質擴容,先後投入建設資金2億多元,對黃土鋪鎮主要街道進行全面改造,新鋪花崗岩人行道4萬㎡,改造瀝青路面3萬㎡,硬化道路4萬㎡,城鎮品位不斷提升。已建成區面積5.75平方公里,人口達5.86萬人,交通、
供水、供電、通訊、商業貿易等日趨發展和完善。
文化科普
黃土鋪鎮大榮村村委會前面的水泥坪上非常熱鬧。衡陽市“黨的十七大精神進農村”五下鄉活動吸引當地數千農民民眾前往現場,趕了一趟科技文化的“集市”。五下鄉慰問團抵達黃土鋪鎮後。為當地農民免費發放各種資料和提供諮詢服務的諮詢台剛剛搭起,台前便圍滿了特地趕來的不少民眾。當地的民眾爭相趕往諮詢台前,詢問各種政策法規或農業科學知識,並免費領取各種資料或藥品。五下鄉慰問團為當地農民免費發放了各種資料10000多份,藥品價值近10000元。慰問團還在黃土鋪鎮為當地農民民眾送上了一台精彩的文藝演出。並為當地部分貧困農民和計生戶送上了慰問金。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全鎮共有3所中學,25所國小,教職員工510人,年在校學生8000餘人。
衛生事業
黃土鋪鎮院始建於60年代初,是祁東縣最早創建的一級甲等醫院。並先後獲得縣級文明單位、縣級園林式單位、縣級先進單位等榮譽。醫院現有職工60人,衛技人員50人,其中副高1人,主治醫師10人。在基礎設施方面,投資40萬元,興建門診住院樓1750平方米,使醫院面貌煥然一新。醫院有300毫安的X光機、B超、心電圖、纖維胃鏡、尿十項診斷儀、分光光度計、電動洗胃機等30餘萬元的儀器設備80多台。能開展膽道造影、肺組織斷層攝影、兩對半、血脂測定、
B超、心電圖、胃鏡等多種檢查項目。醫院門診部設有內科、外科、兒科、婦產科、中醫科、五官科等臨床科室。醫院堅持科技興院,積極培養人才,用於智力投資的達5萬元,選送去市縣進修培訓學習的醫療骨幹20餘人,大大提高了醫院的整體業務水平。醫院現已開展顱腦探查、甲狀腺、子宮、膽、脾、胃全切或次全切術以及各類骨折、內外復位固定等手術。並能成功地搶救心肺腎功能衰竭和肝昏迷以及其他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為80%以上。近幾年門診量達2.7萬人次,年平均收住院病人1200人次,業務收入逐年增長,已達到120多萬元。
水利事業
黃土鋪鎮幹部、村幹部每到秋後都為調解處理爭水、搶水事件而頭痛。鎮上的經濟支柱產業薯粉加工業因缺水而上不了規模,不少業主停辦或轉遷他地,但黃土鋪鎮卻再也不用為水發愁了,鎮裡經濟一派繁榮,這是該鎮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帶來的成果,也是祁東縣節水型社會建設蓬勃開展,取得顯著成效的縮影。祁東縣黃土鋪鎮地下水資源十分貧乏,每年9月後,鎮區居民由於地下水源枯竭,原自來水廠無水可供,居民要往返5公里到泉溪挑水用,鎮上的薯粉加工廠被迫紛紛外遷;鎮管的兩座小一型水庫(炳溪沖和壽里沖)由於權責不清、管理粗放,不到9月份就乾涸見底,灌區水事糾紛不斷,下游近萬畝農田受旱。為徹底解決全鎮水資源短缺矛盾,上福沖水庫管理所在充分論證後,決定打破城鄉界限,通過將農業用水水權向城鎮生產生活用水水權轉換來破解全鎮水資源貧乏“瓶頸”,即管理所先通過租賃獲得鎮管水庫用水權,然後在確保灌區農業用水的基礎上,通過節水灌溉節約農業用水,將節約下來的水用於城鎮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此舉得到縣務局和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上福沖水庫管理所自籌資金60萬元,大膽租賃炳溪沖、壽里沖兩座小一型水庫使用權30年,把灌區12公里主要乾、支渠全部由明渠灌溉改為管道灌溉,安裝水錶計量收費,同時,在灌區成立農民用水者協會,讓農戶自主管理、自我發展,充分調動了農民節水的積極性,年節約灌溉用水180萬方以上。管理所將節約的水再次實行水權轉換,其中的50萬方用作當地經濟作物黃花菜的噴灌,130萬方用作新建自來水廠水源。為此,管理所在國家投資40萬元的基礎上,自籌資金130萬元,收購了原黃土鋪鎮水廠,新鋪設了9公里自來水主管網,妥善解決了鎮上居民生產生活用水,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去年特大的三季連旱中,灌區民眾沒有發生用水糾紛,作物獲得了豐收。鎮區9個村12000餘人喝上了安全便捷的自來水,示範區的黃花菜年增產25%以上,畝增產值1000元左右,鎮上上規模的薯粉加工廠由原來的3家增加到現在的7家,小規模的加工廠由116家增加到400多家,年增產值上億元,新增淨利潤2000餘萬元,新增稅收120餘萬元,從業人數1450餘人,管理所也解決了12名職工就業,年增自來水收入20餘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