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村志》是陳學仲、陳學智編著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黃土村志
- 作者:陳學仲
陳學智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時間:1996年10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黃土村的再檔永宙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發展的歷史與現狀。
作品目錄
封面
黃土村志
《黃土村志》編纂委員會
《黃土村志》編纂人員
《黃土村志》審稿領導小組
全國政協副主席楊汝岱視察黃土村後題詞(1993年4月)
中共四川省委書記謝世傑(前左三)、樂山市委書記陳德玉(前左四)等領導同志視察黃土村辦企業(1996年8月)
四川省委老領導、老紅軍天寶(右)到黃土村參觀指導(1995年3月)
中央組織部、四川省委組織部負責同志到黃土村調查,指導黨建工作(1995年6月)
黃土村位置示意圖
黃土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四川玻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周殿鰲
新(津)樂(山)公路、自(貢)雅(安)公路穿村而過,交通方便。
黃土村黨委、坡華公司辦公樓
成昆鐵路從北向南貫穿村境。
十年辛苦創新業,村辦企業連成片。
黃土村黨委成員,村委成員合影(1996年10月攝)。
1985年10月建成投產的平板玻璃廠是第一家村辦企業。
農業部已將黃土村列為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示範區。
平板玻璃生產線
內外牆瓷磚生產線
專供引進人才居住的“人才樓”
中美合資樂山江洋通信電纜有限公司是村里首家“三資”企業,產品經郵電部質量認證合格,投放市場以來備受用戶青睞。
年產180萬平方米的高級防滑地磚生產線
鍍膜玻璃生產線
江洋公司大門
應邀來村辦企業工作的外籍專家
堅持科學態度,確保產晶質量。
設備先進的電纜生產線
堅持科學種田,農業連年豐收。
農田基建年年搞、生產條件大改善。
華英路街寬房新
村民新居
黃土村合作基金會備受客戶歡迎。
村裡有商場,購物真方便。
同林式工廠一角
全省第一家村辦中學-黃土中學
村辦電視差轉台
村里學齡兒童全戒判籃部入學,從幼稚園到高中全部免交學費。
程控電話直接連通國內外
兩個文明一起抓,兩項建設結碩果。這是各級黨政領導機關頒發的部份獎狀。
黃土村的帶頭人周殿鰲先後當選為七屆全國人大代表,黨的十四大代表,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國優秀鄉鎮企業家稱號。
給老年村民發放生活補貼。
村辦企業拔出專款,組織老黨員、老幹部乘飛機赴首都北京旅遊觀光。
規劃宏偉藍圖,創造美好明天
村志編審人員合影
凡例
目錄
序
序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章沿革區劃
第一節位置村名
一位置
二村名
第二節區劃
一明清時期行政區劃
二民國時期行政區劃
三建國後行政區劃和體制演變
第三節農業社
一第一農業社
二第二農業社
三第三農業社
四第四農業社
五第五農業社
六第六農業社
七第七農業社
第四節駐村單位
第二章自然環境
第一節地質地貌
第二節資源
一土地資源
二水資源
三動物資源
四植物資源
第三節氣候
一氣溫
二降水
三日照蒸發
四霜期降雪
五雷暴
第四節物候
一水稻
二小麥
三油菜
四紅苕
第五節自然災害
一旱災
二水災
三風災
四雹災
五蟲災
六連陰雨多戶禁熱
七趨企戒災害性天氣
第三章人 口
第一節人口規模
一人口數量
二人口流動
三人口分布
四人口變動
第二節人口結構
一民族
二性別
三年齡
四職業
第三節人口素質
一身體素質
二文化素質
第四節婚姻家庭
一婚姻狀況
二家庭規模
第五節計畫生育
一組織宣傳
二生育政策
三生育措施
四生育效果
第六節姓氏
第四章黨政組織
第一節建國前的全催國民黨組織
第二節建國後的共產黨組織
第三節建國前行政組織
第四節建國後行政組織
第五節群團組織
一農民協會
二共青團
三婦代會
四貧下中農協會
五工會
六老年協會
第六節地方武裝組織
一建國前的地方武裝組織
二建國前的徵兵
三建國後的武裝組織
四建國後的徵兵
第七節治安保衛
一清匪反霸
二禁菸禁毒
三治安組織
四監督改造“四類分子”
五戶政管理
六消防
第五章農業
第一節經營體制
一私有制
二個體所有制
三集體所有制
第二節種植
一主要作物
二其它作物
三栽培技術
四防病治蟲
第三節養殖
一牛
二豬
三雞
四鴨、鵝
第四節水利綠化
一農田基本建設
二改造冬水田
三綠化
第五節農機
一耕作機具
二播種機具
三收割機具
四糧油加工機具
五植保機具
第六節土地管理
一土地變動
二使用管理
第六章企業
第一節建國前的手工業
一年畫
二染紙
三裝裱
四紡織
五其它
第二節建國後的大隊副業
一粉坊
二鐵匠鋪
三架車隊
四油坊
五瓦窯
六麵坊
七竹器廠
八炸藥坊
九食堂
十旅館
十一養貂場
第三節四川省夾江平板玻璃廠
第四節四川省夾江玻華實業公司
一平板玻璃廠
二鋼化玻璃廠
三聯辦鉛礦廠精幾照
四機械廠
五磷全肯煮肥廠
六油脂化工廠
七玻華商場
八汽車修配廠
九雨蒙酒廠
十瓷磚廠
十一毛毯廠
十二汽車隊
十三哈樂玻鋼廠
十四鍍膜玻璃廠
十五裝璜貼花廠
十六塑膠門窗廠
第五節四川玻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一有色玻璃廠
二衛生潔具廠
三塑膠廠
四合作基金會
第六節樂山江洋通信電纜有限公司
第七節華英陶瓷工業有限公司
第七章企業管理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管理體制
第三節經營管理
一目標責任制生產管理
二供銷管理
三質量管理
四商標管理
五勞動用工、工資管理
六安全生產
七財務管理
第四節科技人才管理
一引進人才
二職工培訓
第五節職工教育
一“五一、五創”
二“十個克服、十個樹立”
三“十一個一”節約競賽
第八章交通郵電
第一節道路
一公路
二機耕道
三鐵路
四橋樑
第二節運輸工具
一人力運輸工具
二腳踏車
三機動車輛
四機車
第三節郵電
一郵遞
二電話
第九章村鎮建設
第一節公共設施建設
一環境衛生
二照明
三飲用水
第二節住房建設
一結構
二座向
三分布
四典型建築
五規劃
第三節小城鎮建設
一地理位置
二經濟狀況
三城鎮的興起
四建設規劃
第十章教育
第一節私塾
第二節國小教育
一學前教育
二國小
第三節國中教育
第四節成人教育
第五節學校建設
一校舍建設
二教學設備
第六節教學成果
第七節尊師重教
第八節教職工待遇
第十一章科技文衛
第一節科技
一農業科技
二工業科技
三科技成果
第二節文化
一農村文化
二企業文化
三詩詞
四對聯
五謎語
第三節衛生
第十二章精神文明建設
第一節道德風尚
第二節好人好事
第三節創建文明單位
一創建規劃
二檢查驗收
第十三章優撫福利
第一節擁軍優屬
第二節優撫
一優待
二補助
第三節安置
第四節福利
一村民福利
二職工福利
三保險
第五節救濟
一救災
二春、夏荒救濟
三寒衣救濟
第十四章習俗方言
第一節生活習俗
一衣著
二飲食
三炊具
四燃料
五住宅
六交往
第二節歲時習俗
一春節
二清明節
三端午節
四中元節
五中秋節
六其它節日
第三節慶弔禮俗
一婚禮
二祝壽
三慶賀
四喪禮
第四節二十四節習俗
第五節族權、族規、宗祠
一族權族規
二宗祠
第六節方言、諺語
一方言
二諺語
第十五章陵園古蹟
第一節烈士陵園
第二節古蹟
一古窯
二八廓生基
三檬子樹
四水碾
第三節廟宇祠堂
一薛廟子
二天星寺
三三皇廟
四鐵甲廟
五陳祠堂
第十六章人物
第一節人物簡介
一周殿鰲
二薛國欽
三羅清泉
四呂春林
五王志華
六陳德軍
七陳德全
八周奇峰
第二節人物名錄
一村籍在縣鄉鎮任副鄉鎮級以上人員名錄
二省、市、縣下派村內工作幹部名錄
三來村大專以上科技人員
四來村中專及其他管理、技術人員名錄
光榮榜
一先進集體
二獲獎企業
三獲獎產品
四先進個人
附錄
省委、省政府《省級文明單位命名通知書》
省體改委關於對《四川玻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批覆》
縣委、縣政府《關於支持玻華公司黃土工業區加快發展的決定》
《玻華公司、黃土工業區東西合作示範工程實施方案》
縣委組織部《關於建立黃土村黨委的批覆》
《黃土村億元村規劃(節選)》
《村規民約》
關於編寫《黃土村志》的決定
《黃土村變遷記》
《天府明珠》
《黃土地的驕傲》
《來自黃土村的信息》
《黃土新歌》
《在希望的田野上》
《黃土村夯實‘科技興村’系統工程》
《經濟振興離不開高素質的人》
《黃土村紀事》
《黃土“矽谷”》
《黃土村人的快節奏》
《村級積累70%投入辦學》
《黃土村成為全市首家億元村》
《十年艱苦有輝煌,力創巴蜀第一村》
《發展玻華》(企業歌)
《江洋之船》(企業歌)
編後記
著作權頁
二村名
第二節區劃
一明清時期行政區劃
二民國時期行政區劃
三建國後行政區劃和體制演變
第三節農業社
一第一農業社
二第二農業社
三第三農業社
四第四農業社
五第五農業社
六第六農業社
七第七農業社
第四節駐村單位
第二章自然環境
第一節地質地貌
第二節資源
一土地資源
二水資源
三動物資源
四植物資源
第三節氣候
一氣溫
二降水
三日照蒸發
四霜期降雪
五雷暴
第四節物候
一水稻
二小麥
三油菜
四紅苕
第五節自然災害
一旱災
二水災
三風災
四雹災
五蟲災
六連陰雨
七災害性天氣
第三章人 口
第一節人口規模
一人口數量
二人口流動
三人口分布
四人口變動
第二節人口結構
一民族
二性別
三年齡
四職業
第三節人口素質
一身體素質
二文化素質
第四節婚姻家庭
一婚姻狀況
二家庭規模
第五節計畫生育
一組織宣傳
二生育政策
三生育措施
四生育效果
第六節姓氏
第四章黨政組織
第一節建國前的國民黨組織
第二節建國後的共產黨組織
第三節建國前行政組織
第四節建國後行政組織
第五節群團組織
一農民協會
二共青團
三婦代會
四貧下中農協會
五工會
六老年協會
第六節地方武裝組織
一建國前的地方武裝組織
二建國前的徵兵
三建國後的武裝組織
四建國後的徵兵
第七節治安保衛
一清匪反霸
二禁菸禁毒
三治安組織
四監督改造“四類分子”
五戶政管理
六消防
第五章農業
第一節經營體制
一私有制
二個體所有制
三集體所有制
第二節種植
一主要作物
二其它作物
三栽培技術
四防病治蟲
第三節養殖
一牛
二豬
三雞
四鴨、鵝
第四節水利綠化
一農田基本建設
二改造冬水田
三綠化
第五節農機
一耕作機具
二播種機具
三收割機具
四糧油加工機具
五植保機具
第六節土地管理
一土地變動
二使用管理
第六章企業
第一節建國前的手工業
一年畫
二染紙
三裝裱
四紡織
五其它
第二節建國後的大隊副業
一粉坊
二鐵匠鋪
三架車隊
四油坊
五瓦窯
六麵坊
七竹器廠
八炸藥坊
九食堂
十旅館
十一養貂場
第三節四川省夾江平板玻璃廠
第四節四川省夾江玻華實業公司
一平板玻璃廠
二鋼化玻璃廠
三聯辦鉛礦廠
四機械廠
五磷肥廠
六油脂化工廠
七玻華商場
八汽車修配廠
九雨蒙酒廠
十瓷磚廠
十一毛毯廠
十二汽車隊
十三哈樂玻鋼廠
十四鍍膜玻璃廠
十五裝璜貼花廠
十六塑膠門窗廠
第五節四川玻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一有色玻璃廠
二衛生潔具廠
三塑膠廠
四合作基金會
第六節樂山江洋通信電纜有限公司
第七節華英陶瓷工業有限公司
第七章企業管理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管理體制
第三節經營管理
一目標責任制生產管理
二供銷管理
三質量管理
四商標管理
五勞動用工、工資管理
六安全生產
七財務管理
第四節科技人才管理
一引進人才
二職工培訓
第五節職工教育
一“五一、五創”
二“十個克服、十個樹立”
三“十一個一”節約競賽
第八章交通郵電
第一節道路
一公路
二機耕道
三鐵路
四橋樑
第二節運輸工具
一人力運輸工具
二腳踏車
三機動車輛
四機車
第三節郵電
一郵遞
二電話
第九章村鎮建設
第一節公共設施建設
一環境衛生
二照明
三飲用水
第二節住房建設
一結構
二座向
三分布
四典型建築
五規劃
第三節小城鎮建設
一地理位置
二經濟狀況
三城鎮的興起
四建設規劃
第十章教育
第一節私塾
第二節國小教育
一學前教育
二國小
第三節國中教育
第四節成人教育
第五節學校建設
一校舍建設
二教學設備
第六節教學成果
第七節尊師重教
第八節教職工待遇
第十一章科技文衛
第一節科技
一農業科技
二工業科技
三科技成果
第二節文化
一農村文化
二企業文化
三詩詞
四對聯
五謎語
第三節衛生
第十二章精神文明建設
第一節道德風尚
第二節好人好事
第三節創建文明單位
一創建規劃
二檢查驗收
第十三章優撫福利
第一節擁軍優屬
第二節優撫
一優待
二補助
第三節安置
第四節福利
一村民福利
二職工福利
三保險
第五節救濟
一救災
二春、夏荒救濟
三寒衣救濟
第十四章習俗方言
第一節生活習俗
一衣著
二飲食
三炊具
四燃料
五住宅
六交往
第二節歲時習俗
一春節
二清明節
三端午節
四中元節
五中秋節
六其它節日
第三節慶弔禮俗
一婚禮
二祝壽
三慶賀
四喪禮
第四節二十四節習俗
第五節族權、族規、宗祠
一族權族規
二宗祠
第六節方言、諺語
一方言
二諺語
第十五章陵園古蹟
第一節烈士陵園
第二節古蹟
一古窯
二八廓生基
三檬子樹
四水碾
第三節廟宇祠堂
一薛廟子
二天星寺
三三皇廟
四鐵甲廟
五陳祠堂
第十六章人物
第一節人物簡介
一周殿鰲
二薛國欽
三羅清泉
四呂春林
五王志華
六陳德軍
七陳德全
八周奇峰
第二節人物名錄
一村籍在縣鄉鎮任副鄉鎮級以上人員名錄
二省、市、縣下派村內工作幹部名錄
三來村大專以上科技人員
四來村中專及其他管理、技術人員名錄
光榮榜
一先進集體
二獲獎企業
三獲獎產品
四先進個人
附錄
省委、省政府《省級文明單位命名通知書》
省體改委關於對《四川玻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批覆》
縣委、縣政府《關於支持玻華公司黃土工業區加快發展的決定》
《玻華公司、黃土工業區東西合作示範工程實施方案》
縣委組織部《關於建立黃土村黨委的批覆》
《黃土村億元村規劃(節選)》
《村規民約》
關於編寫《黃土村志》的決定
《黃土村變遷記》
《天府明珠》
《黃土地的驕傲》
《來自黃土村的信息》
《黃土新歌》
《在希望的田野上》
《黃土村夯實‘科技興村’系統工程》
《經濟振興離不開高素質的人》
《黃土村紀事》
《黃土“矽谷”》
《黃土村人的快節奏》
《村級積累70%投入辦學》
《黃土村成為全市首家億元村》
《十年艱苦有輝煌,力創巴蜀第一村》
《發展玻華》(企業歌)
《江洋之船》(企業歌)
編後記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