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可訓(1917年- ) ,昆蟲學家,農業教育家,優秀植保科技組織工作者。在落葉性果樹主要害蟲——桃小食心蟲的研究與防治方面有重要貢獻,在蘋果樹葉蟎的分布型、遙感監測、防治指標等開創性研究上取得重大成果。是中國選派駐聯合國糧農組織亞太地區植物保護首任官員,亞太地區植物保護委員會執行秘書,為亞太地區各國植保植檢事業作了許多有益的工作。他倡導建立了北京農業大學植保系植物檢疫專門化,為中國植物檢疫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可訓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17年
- 職業:昆蟲學家,農業教育家
簡介,經歷,成就貢獻,果樹害蟲研究,發展中國植物檢疫事業,促進亞太地區植保植檢工作,發展中國植物保護事業,個人評價,主要論著,
簡介
黃可訓,1917年1月14日出生於福建省閩侯縣(今福州市)。兄妹4人,靠父親微薄工薪維持生活。母親出身貧寒,持家有方,經常教育子女,要用心讀書,力求上進,將來成為有益於社會的人。黃可訓深受慈母教誨,學習勤奮刻苦,成績優秀,但因家庭經濟困難,國中畢業後不得已遠離家鄉,隻身一人去上海自謀生計。後得到姑父母幫助,在江西九江完成高中學業。為了自立,中學畢業後,黃可訓曾在南京工作兩年。他生活簡樸,除個人生活費用外,還要養家,工作之餘,堅持自學。直至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黃可訓隨叔父一家到了重慶,在重慶考入遷到成都的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生活的磨鍊,培養了他勤奮好學,自強自立,團結助人的優良品質。
1942年,黃可訓以優異成績畢業後,留校任助教,並攻讀研究生。1945年考取官費留美,曾在美國加州大學昆蟲系、加州果樹研究所、紐約州立試驗站果園、弗羅里達州亞熱帶果樹研究所考察實習,並在康奈爾大學昆蟲系進修昆蟲生理學、昆蟲毒理學、害蟲防治等基礎課程。1946年,黃可訓回國,受聘於北京大學農學院昆蟲學系。從那時起,他已下決心在果樹昆蟲事業上為國效力。大專院校調整後,黃可訓任北京農業大學講師,1952年提升為副教授。1979年升為教授,歷任北京農業大學植保系昆蟲學教研組主任及昆蟲專業主任。1986年起擔任博士生導師。
黃可訓是中國選派駐聯合國糧農組織亞太地區植物保護首任官員,亞太地區植物保護委員會執行秘書,為亞太地區各國植保植檢事業作了許多有益的工作。他倡導建立了北京農業大學植保系植物檢疫專門化,為中國植物檢疫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經歷
1917年1月14日 出生於福建省閩侯縣(今福州市)。
1938年-1942年 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畢業。
1942年-1945年 任金陵大學昆蟲系助教。
1945年-1946年 在美國康奈爾大學昆蟲學系進修學習。1946年-1949年 任北京大學農學院昆蟲學系講師。
1949年-1952年 任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系講師。
1952年-1979年 任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系副教授,歷任昆蟲學教研組主任及昆蟲專業主任。
1979年-1983年 任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系教授,聯合國糧農組織亞太地區植物保護官員及亞太地區植物保護委員會執行秘書。
1983年-1993年 任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系教授。
1993年至 任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第六屆理事會顧問及國際交流工作委員會顧問。
成就貢獻
果樹害蟲研究
黃可訓深知要搞好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必須深入實際,潛心科學研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中國果樹生產處於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果樹產量低,病蟲害嚴重。為了儘快恢復生產,達到果品出口創匯的要求,1951年,黃可訓隨同俞大紱教授率隊到遼南蘋果產區進行病蟲害考察。1953-1958年,受東北農科所的委託,他主持了“東北蘋果食心蟲研究”的任務,對當時威脅蘋果生產的桃小食心蟲,集中力量進行研究。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科研人員的第一次協作攻關,涉及4-5個單位,有東北遼寧興城園藝試驗站、熊岳園藝試驗站、旅大園藝試驗站和北京農業大學等。科研人員和民眾吃住在一起,不辭辛勞,精心研究,深入掌握了桃小食心蟲的生物學特性,獲得了切實可行而有效的防治辦法。黃可訓出色地完成了這一科研大協作的領導與組織工作,有效地防治了這一大害蟲,使果品的好果率由50%提高到90%以上,解決了果品外銷的急迫任務。由於科研與實踐結合,成績顯著,得到各級領導表揚和蘇聯專家好評。有關桃小食心蟲生物學的基礎研究,均在此期完成。1962年,他又主持了棗樹桃小食心蟲的研究。以後,為推廣棗樹桃小食心蟲的防治方法,他親自多次為果農辦班、講課,為果樹生產作出了貢獻。
隨著果樹用藥增多,果樹葉蟎問題十分突出。1986-1990年,黃可訓主持了國家“七·五”攻關“蘋果樹葉蟎發生規律”研究的子課題,1987-1989年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蘋果園害蟎綜合治理最最佳化系統研究”課題,此外,對蘋果樹兩種葉蟎的分布型、遙感監測以及其對蘋果樹產量的影響和防治指標等內容,進行了開創性研究。其中蘋果樹葉蟎對蘋果樹產量的影響要求試驗條件嚴格,周期長,所得的成果,為蘋果樹葉蟎防治指標的確定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基礎,為此1995年獲國家教委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通過科研工作,為國家和地方培養了一支老、中、青結合的果蟲研究隊伍。有關蘋果樹蟎害的生物防治以及無公害蘋果生產的綜合技術研究工作,均是在此基礎上的延續和發展。
發展中國植物檢疫事業
1987年,黃可訓年逾七旬,但他仍精神矍鑠,心繫國家建設。他根據中國植物檢疫事業和農業科學發展的需要,積極支持植物檢疫的教學、科研和中國進出口動植物檢疫法的研討和制定工作。
早在50年代初,黃可訓便參與為外貿部商品檢驗局培訓了新中國第一批植物檢疫人員,這批學員成為各口岸植物檢疫的骨幹。他認為,植物檢疫是植物保護學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門橫跨自然、社會的系統科學,必須培養人才。1987年秋,在他的關懷與支持下,北京農業大學植保系開設了碩士生和大學生兩門不同層次的植物檢疫學課程。第二年又在他的積極倡導下,在全國率先設立了植物檢疫專門化,聘請了兼職教授,組編並正式出版了國內外第一本高等農林院校的植物檢疫學教材。1992-1994年,他培養了中國第一位植物害蟲檢疫方面的博士生。
1991年,黃可訓和中國動植物檢疫總所的科技人員,共同主持了蘋果蠹蛾在山東、遼寧、河北三省蘋果、梨主要生產及出口基地的分布調查研究課題。研究結果澄清了40多年來,被大英國協農業局(CAB)所公布的蘋果蠹蛾世界分布圖中,有關該蟲在中國東部主要蘋果及梨生產基地分布的錯誤結論。這一成果得到了CAB及國際上的承認,對促進中國蘋果和梨的出口創匯,加強水果進口檢疫,做出了重要貢獻。1992-1994年,他指導並參與的該研究成果獲得1994年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嗣後,他又參與和指導了蘋果蠹蛾在中國的危險性評估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農業部“八五”重點科研資助的“蘋果蠹蛾”課題)。這一研究,對進一步探索蘋果蠹蛾危險性評估的內容、方法和步驟,以及對中國植物檢疫主管部門制定蘋果蠹蛾的檢疫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1988年至今,黃可訓作為國家動植物檢疫總所專家顧問和北京市動植物檢疫所技術顧問,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的研討、制訂與公布,對外植物檢疫有害生物名錄的研討與修訂,以及對口岸動植物檢疫管理體制改革的論證等,均起到了積極的推動和指導作用。
促進亞太地區植保植檢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於1971年恢復。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首次選派黃可訓出任聯合國糧農組織駐亞洲及太平洋區域辦事處植物保護官員,及該區域植物保護委員會執行秘書職務。對於這一緊張、繁忙的工作,他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為擴大中國在這一領域中的國際影響,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為國家爭得了榮譽。他奔走於各成員國政府的農業機構間,認真地了解各國的植保植檢情況,根據亞太地區的主要問題,組織召開地區植物保護會議,以促進各國間互通情報,交流經驗,協調有關規章、程式和組織合作。其中,在協助制定和修訂植物檢疫法規,制定地區植物檢疫程式和方法,貫徹國際農藥的規章及安全使用技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努力促進各成員國組織經常性的技術訓練班和區域性的討論會。
1980年,根據中國農業部植保局的要求,由聯合國糧農組織資助,黃可訓組織和聘請了曾在聯合國糧農組織任職15年的植保處處長凌立教授到中國講學一個月,重點介紹國外植物保護及植物檢疫工作的過去、現狀及發展。講學活動深受參加者歡迎。在黃可訓4年任期內,還曾組織召開了兩屆東南亞及太平洋區域植物保護委員會會議,中國當時不是這一委員會的成員,只是首次以觀察員的身份參加了這兩屆會議。他不遺餘力地積極申辦中國加入這一委員會的工作,經他堅持不懈地努力,中國於1990年正式成為亞洲及太平洋區域植物保護委員會的成員國。他在亞太地區的工作,功不可泯。
發展中國植物保護事業
隨著改革開放和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中國植物保護科學技術工作發展很快,從事此項科學技術活動的生產、科研、教學人員激增,國內外學術交流日益頻繁,學會工作受到重視。自1985年,黃可訓被選為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第四、五兩屆理事長以來,一直熱心學會工作,知人善用,團結老中青,任勞任怨,全心全意工作。任職8年,他為發展、普及和提高中國植物保護科學技術,培養、發現青年植保科技人才,促進國際植保科學技術交流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總結學會工作的基礎上,根據學會經費和人力特點,黃可訓提出以專業委員會主辦的小型多樣的學術活動為主,以學會主辦的有導向性的大型學術活動為輔的學會活動方針。實踐證明,成效顯著。8年中,先後召開6次全國性學術討論會,22次專業學術討論會。其中如1986年8月召開的“第二次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學術討論會”,總結交流了1974年第一次病蟲綜合防治討論會以來,中國農作物病蟲草鼠害綜合防治的進展和成就,深入討論了綜防理論和技術問題,修正了綜合防治概念,從而促進了中國有害生物的綜合防治科學技術深入發展。他親自主持了學會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中青年植保科技工作者學術討論會”,為發揮青年學者的積極性,為他們發展學術創新思想提供了講壇。這次討論會評選出120篇優秀論文,20篇獲獎論文,為中國植保科技事業的興旺發達,發現人才,培養人才作出了貢獻。
黃可訓十分重視學會的組織建設工作。在他的主持下,於1988年開展了全國會員登記建檔、頒發會員證及會徽的工作,為學會的組織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了加強全國學會與地方學會的組織聯繫與交流,在他倡導、主持下,於1987年和1988年先後召開了各省市區植保學會秘書長、理事長座談會,探討交流了學會工作改革意見,得到了與會者的讚賞。黃可訓連任兩屆理事長,為“文化大革命”後的中國植保學會“中興”,再創輝煌,做出了重大貢獻,受到廣大會員的愛戴和尊重。
個人評價
黃可訓從教50餘年,先後為昆蟲、果樹、蔬菜、農學、農藥、農經等專業及植保函授講授過昆蟲學、昆蟲學技術、養蜂學、農業昆蟲學等課程,為國家培養了一批批專業科技人才。
黃可訓在從教的50餘年中,總是多方收集資料,認真備課。他認為,農業昆蟲學是一門綜合性強的課程,既要有昆蟲學的深厚基礎,又要有農業生產的實踐經驗。為了教好果樹昆蟲學,他每年暑期都要帶領學生深入果區,到果樹病蟲害防治第一線。他幾乎走遍了中國蘋果、梨、棗的主要產區。他講課重點突出,思路清晰,內容豐富充實,既有理論,又有實踐經驗,深受同行及同學們的好評和讚揚。80年代以來,他還親自編寫蘋果樹害蟲的電視教學片腳本,製作有《蘋果樹食心蟲》的教學片。
黃可訓十分重視教材的編寫工作。1958年,他和吳維均編著了中國第一本《農業昆蟲學簡明教程》。1960年,又與吳維均、楊集昆編寫了《農業昆蟲學基礎》。在此期間,他還組織了多本教科書、技術手冊的編寫工作。70年代末至80年代,他主編的全國統編教材《果樹昆蟲學》 ,是中國高等農業院校果樹專業的通用教材,集南北方19種果樹害蟲的發生和防治於一體。
黃可訓對學生要求嚴格,又熱情悉心培養,並身體力行。對研究生,為他們創造條件,排憂解難,指導他們深入生產實際,了解社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他關心青年人的成長,鼓勵他們積極學習吸收新的理論和技術,腳踏實地工作。他經常說:“看到學生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我最大的願望和安慰”。他還親自備課為中青年教師講授基礎英語,使早期出國留學的很多中青年教師得益。經他培養的教師和博士生出國深造後,都感激他的引薦。他為人寬厚,平易近人,任昆蟲專業主任時,團結同志,共同搞好工作。80年代至90年代以來,他熱情關懷校內外有志於果樹昆蟲事業的年青人,對他們的科研、教學、著書、寫作,予以熱情無私的幫助。
黃可訓為人正直,剛直不阿,工作認真,生活儉樸,奉公守法,不負使命。他對各項開支周密計畫,從不浪費,任職期間為國家節省了大量外匯開支,深受農業部外事局領導的讚揚和同志們的尊敬。
黃可訓曾任第二、三屆中國昆蟲學會理事和第六屆北京市昆蟲學會秘書長,第四、五、六屆《中國植物保護學報》第一副主編,中國科協第四屆全國委員、促進青少年科技教育專門委員會委員。他根據中國科協指示精神,主持編寫了《中國植物保護學會三十年》專集。他是《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農學編輯委會副主任委員,主編的《植物保護卷》已出版第1卷,這對繼承和發揚中國植保民眾性學術團體的光榮傳統,向年青一代植保科技人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承前啟後,不斷發展植物保護事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黃可訓是中國農學會的第五屆理事,第六屆常務理事。他多次出席國際植物保護會議,是第十二屆、十三屆國際植物保護會議的常委會委員,為中國植物保護事業與國際間的交流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黃可訓為發展中國植物保護事業盡心竭力直到今日,仍在不懈努力。
主要論著
1、吳維均,黃可訓:《蘋果果蠹蛾類的鑑別》,《昆蟲學報》,1955,5(3):335~347
2、黃可訓,吳維均:《桃小食心蟲(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研究報告》,《套用昆蟲學報》,1958,1(1):31~66
3、黃可訓:《蘋果捲葉蛾類的鑑別》,《昆蟲學報》,1974,17(1):29~42
4 、黃可訓,胡敦孝:《北方果樹害蟲及其防治》,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8
5、黃可訓,劉秀瓊,黃邦侃,楊有乾主編:《果樹昆蟲學(全國通用教材)》,北京:農業出版社,1978
6、胡敦孝,黃可訓:《果樹害蟲》,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
7、郭中華,金瑞華,黃可訓:《山楂葉蟎在蘋果樹上空間格局時間動態及套用的初步研究》,《植物保護學報》,1989,16(3):156~158
8、夏雲龍,黃可訓,郭予元:《用回歸最優設計研究小花蝽對山楂葉蟎的捕食反應》,《青年生態學者論叢(二)·昆蟲生態學專集》,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213~219
9、黃可訓,陳仲梅等:《山東、遼寧、河北蘋果蠹蛾分布調查研究報告》,《植物保護學報》,1992,19(4):345~349
10、金瑞華,張遵雄,張從仲,黃可訓等:《查清我國東部地區無蘋果蠹蛾發生》,《植物保護學報》,1994,21(2):169~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