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六官

黃六官

黃六官是武漢市新洲區汪集街道下轄的一個村,村名是綠灣村,以前村名是黃六官,因為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有人說村名帶有封建色彩就以黃六官的歇音更名綠灣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六官
  • 別名:綠灣村
  • 分類:地名
  • 地區:湖北省武漢市
  • 追溯:明朝
基本信息,宗譜及輩分排行,歷史淵源,黃姓字輩,

基本信息

黃姓的始祖黃榮,曾經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打遍大半箇中國,做過黃州司,最後打到貴州,官至貴州衛指揮使,始遷祖黃榮兄弟曾是明初重臣;朝庭封黃氏家族六個當官, 汪集綠灣,舊名“黃六官”,本名練三灣,是汪集境內大村之一,有黃姓居民千餘人。哪六官?一世祖黃進茂自江西遷入汪集的練三灣後,逐漸發旺、顯赫。其二代黃宸舉、三代黃普祥,四代黃榮、黃華、黃富、黃貴均受明初朝廷器重。尤以黃榮在本地有名,時任黃州都指揮使,官不算大,但本地人在本地做官,聞名遐邇。黃榮之祖父、父親時無實職,但受朝廷封贈。稱為黃六官。
公望堂:原無雙堂,雙井堂,箕裘堂,敦睦堂等堂號,統一改為公望堂號。
黃六官始祖黃公望黃六官始祖黃公望
黃公望 楚黃黃氏始袓,誥封宸舉,字子久,號一峰,自稱大痴道人。隱居不仕,長於詩律,工書法,繪丹青,元贈通議大夫,明贈明威將軍江夏郡伯,生於公元1269年,卒於公元1354年,葬於黃岡蔗安鄉練三灣祠堂後張李家林。
黃公望曾任小吏,因事入獄,開釋後入了全真教出家。他學識淵博,工書法,通音律,能詩文,50歲才開始學繪畫,曾得到趙孟頫的指教,自稱為“松雪齋中小學生”,重視寫生,常在風景名勝地隨筆摹寫,其水墨山水尤為出色,代表作為《富春山居圖卷》,其著作有《山水訣》是中國山水畫的重要理論著作。
黃公望和吳鎮、倪瓚、王蒙並稱為“元四家”,是元代的著名畫家,其中倪瓚和王蒙都曾向他請教過,他的畫風對宋代以來的畫法有創新,對明清的山水畫發展有很大影響。明代評論家王世貞評論說他的畫法“無筆不靈,無筆不趣,於宋法之外,又開生面。”山水畫於“大痴、黃鶴(王蒙)又一變也。”
祖公者,普祥公五子,公望公之孫,榮公之五弟也!受兄蔭,封“六官人‘住練三灣。後因官名與子孫發達,而改稱黃六官之由來也!公妣吳氏老夫人,生子四:思通,思茂,思清,思盛,生女二;次適必達公,入贅黃門,頂戶當差,故往後世派合一,同宗共祖至今焉!公妣卒葬黃六官灣細塘北角。
蓋子孫繁衍甚盛時,必有分流耶,且羅居地甚廣爾。
榮 公,桂卿長子,後裔徙居新洲三店,麻城,紅安等處;
華 公,桂卿次子,後裔徙居黃華鬧;
富 公,桂卿三子,後裔徙居天門 武昌等處;
貴 公,桂卿四子,贈大義元君世襲六品,後裔徙居紅安等處;
祖 公,桂卿五子,後裔徙居黃六官灣;
進 公,桂卿六子,後裔徙居連湖畈,陳師灣等處;
茂 公,桂卿七子,與榮公棄文就武,提數萬精兵征汴梁,過潼關,克貴州,武功赫赫,受封萬 戶侯。茂公因與岳丈汪賢比隣,永樂年間遂卜居邾城之畢家巷社。生子一:道宗。宗 公,茂公之子,生子六:元賓、元俊、元禎、元傑、元倫、元仙。此為邾城六分之所由名也。
祖公主支仍居現黃六官,其法華寺為祖公後裔所置舉矣。致於外遷者,為紀之不湮,特登錄以記之:
仲庸遷鄖陽。友聘攜五子遷老河口,友鋼,友錠過繼姑母,友輪出家。繼夏遷河南汝寧,繼考出家。民倫,民要,民佑具外出不知去向,民康出家。金甲遷黃州紅衛村,現有1000多後裔,金鼎,金達遷金家橋,現有300後裔.家緣,家言,家善,家昌遷河南,家商,家萬遷四川霍邱縣,家璧,家安遷陝西安康。源光遷應山縣,源泰遷六安霍山縣。可先遷四川,可薰遷四川開縣,可黃遷鄖陽房縣。才祖遷四川,才寶,才足,才華外出未歸。良遠遷四川開縣,良珊遷雲南,良華遷河南北菜園。良想遷麻邑洪家河,良海外出未歸,良式出家。國溢,國安遷黃安,國恩出家。用友,用文,用枝遷寧國府,用冬遷黃安。用學,用臣,用昌,用發均出家。 縱觀祖公支下繁衍昌盛之貌,人丁興旺之勢,確乃祖德宗風之庇佑,世代後裔勵志恭行之果也!前望以往,後顧將來,更冀望於後世,愛國,愛家,傳承忠孝,發達事業,尊祖敬宗,睦族敦親,弘祖公之遺訓,為振興黃氏,振興中華而努力之。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打敗陳友諒、在取得了湖廣控制權之後,分遣指揮黃榮、趙應清等屯守蘄黃,遂於鄂東地區建立衛所。洪武二、三兩年(1369、1370),分別改為黃州與蘄州守御千戶所,洪武十二年(1379)改所為衛,自是確立了明代鄂東地區蘄、黃兩衛的格局。
黃 榮:(1330-1383)1364年投到朱元璋帳下,9月朱授黃為興武衛新洲分司指揮副使,12月改授黃州指揮副使,黃戌守黃州時,修築黃州城三月竣工,因守御有方,號令嚴明,時人稱之為新黃。
1365年5月改授驃騎衛指揮副使,次年7月與同鄉沈權相伴隨中山武寧王徐達進取浙西,連克舊館,湖州,直逼蘇州與張士誠大戰,攻克蘇州後,授懷遠大將軍和陽衛指揮同知。
1368年隨康茂才進取中原,3月攻克汴梁,4月攻克河南關,潼關,泉泊等號寨。7月回汴梁,隨大軍在陳橋渡黃河,進征衛輝,彰德等府,攻克衛輝,彰德後,就地鎮守。
1369年黃受命進征陝西,慶陽等地,連戰連捷至1370年11月,升昭勇將軍,本衛指揮使,隨後又調征西蜀,從傅友德至重慶,1372年平定西蜀,調寶慶衛指揮使,1378年升昭武將軍貴州衛指揮使,1383年病終。
黃榮長子思誠襲父職,思誠死,弟思道襲父職,思道子宣襲祖職,宣子琮襲祖職,琮子華襲祖職,華子詔襲祖職,詔子繼勛襲祖職。
明代的昭武將軍是資深的正三品武官,通常擔任衛指揮使,統率5600人,大體上相當於今天的衛戍區司令吧。與地方的按察使同級,相當今天的副省級幹部。
新洲區汪集街黃六官黃氏宗族自洪武初年由江西饒州遷至楚黃練三灣(即黃六官),黃氏宗族自定居黃六官,迄今已傳二十餘世,歷六百餘年;綠灣村轄7個村民小組,有1小組土庫灣,2小組余家塘勝,3至6小組分為黃六官上灣和下灣,還有7小組程堤圍。有黃姓居民1600多人左右。

宗譜及輩分排行

黃六官譜世派;與黃庭堅百字派相同;
從公望公支下第三十一世開始,取用庭堅祖的百字派。(即第三十一世與百字派的第十一世對接)。原立世派未用完的可以繼續取用,但以百字派為統一世系標桿,以便與世黃黃氏世派對接。
一。宸公,字公望,誥封宸舉,字子久,號一峰,自稱大痴道人。
二。普公,字桂卿。
三。榮公,華公,富公,貴公,祖公,進公,茂公。
四。思公,思通,思茂,思清,思盛。
五。汝公,
六。時公,
七。仲公,
八。大公,
九。友公,
十。繼公,
十一。民公,
十二。金公,
十三。家公,
十四。源公,
十五。可公,
十六。才公,
十七。良公,
十八。國公,
十九。用公,
二十。濟公,
二十一鴻公,
二十二。烈公,
二十三。綿公,
二十四。延公;
二十五。久公;
隆恩廕瑞,康前緒綿,思誼餘徽,篤憲章雍,和惇秣敘,彝訓重綱,常節勁筠,扶斡枝森。
黃氏宗譜字派為:
基業恢廣,嗣續延綿,頂理永盛,禮全資順,榮華富貴,金玉滿堂,賢良方正。
智仁信義,中和孝友,睦姻任恤,寬裕溫柔,發強剛毅,博厚高明,悠久遠定。
繼往開來,奕葉衍慶。
黃姓家譜介紹傳於峭山公二十一子後裔外八句、內八句:
黃氏外八句如下:
駿馬登程出異方,任從隨處立綱常;
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
朝夕勿忘親命語,夕昏須薦祖宗香;
惟願蒼天長庇佑,三尺男兒總織昌。
黃氏內八句如下:
呈綱紅上舊華堂,閥閱真傳江夏黃;
百里花封留政績,千年翰院有文章;
綿綿世澤留孫子,赦赦家聲啟漢唐;
一見譜同應喜慶,令人遠仰錫高掦。
輩份排行順序:
都、文、武、成、康、德、甫、叟、榮、景、志、彥、
祖、宗、光、顯、太、和、初、昌、洪、道、遠、興、
文、武、永、世、相、傳、福、慶、余、昊

歷史淵源

國有禮制,家有宗譜。國有史,載一朝之風雲,家有譜,記一族之脈絡。祖宗雖遠,可考其源流,子孫支繁,可延其脈絡。吾宗譜,嗍源於上古,延續於現代,上下數千年,和中國歷史一樣悠久綿長。
據老譜記載,古老悠久的黃姓氏族,歷經古黃國夏,商,周,漢,魏,隋,唐時期,便主宗分流,分衍成兩大支,其中一支由江夏安陸向東南遷至婺州金華郡(今浙江省金華市)即金華黃氏,乃吾祖流源也。又經數代先祖的奔涉,遷徙洪洲分寧(今江西省,修水縣)即雙井黃氏,乃吾族根源也。吾一世祖黃公望,自洪洲分寧遷居湖廣黃州府蔗安鄉練三灣(今黃六官灣),乃吾祖起源也。
公望公定居練三灣數載,吾族人丁繁衍極快,耕地面積,柴湖草當日益擴展,榮,祖,進三公後裔一直耕耘著先人留下的土地和湖岔,據老譜記載有上三分,下四分之說,上三分:即祖公支下老分,舊分,六分之說,下四分:即榮公支下榮分,進公下支湖分,雙柳分,中分。而每年的勞務收入按分數平均分配給各分。隨著後代的繁衍,上三分人數是下四分的幾倍,先人們公議,將上三分丁多的舊分和六分撥出三支人組成新分,以示分配的公平,即上四分,下四分之說也。後有達公一支為中分,即現在的上五分,下四分,共九分這說。
據老譜記載,祖公長子思通的後裔為老分,三子思清的長子汝禮的後裔為六分,次子汝惠和三子汝琳的後裔為舊分。
汝惠公長子時海公後裔為舊分大房,而時海公次孫大暹一支撥新分,故而新分大房源於舊分大房也。
新分三房也源自於舊分,汝琳公後裔為舊分,汝琳公排行老三,因此汝琳公後裔為舊分三房,汝琳公次重孫大柏一支撥入新分,故而有新分三房之說。
新分六房源於汝禮公的六分,因禮公之孫仲祥公一支撥入新分,故而得名新分六房。據老譜又獲知,仲祥公所生七子(大武,大禹,大升,大吉,大海,大魁,大堯)。三公(大武,大海,大堯)有後,其餘四公失考。其大武公生四子(有圖,有鰲,有梁,有棟),有圖,有棟失考,有鰲生繼孝,繼孝生民思,民思生金鼐,金甲,金鼎,金鼐失考,金甲乃黃州紅衛村黃姓第一世祖第公之父。金鼎乃金橋黃家大灣東黃之祖。有梁生繼科,繼科生民魁,民魁後裔乃金橋黃家大灣西黃之說,黃六官大灣新分六房均屬大海公,大堯公之後裔。
如今,新分人丁興盛,人才輩出,是上下九分之旺門。最後讓我們一起閱讀,研究新分的起源以及繁衍不息的歷史。托先人這福蔭,寄希望於後人,光榮屬於子孫。
黃姓譜牒源起於何時,史籍中沒有明確記載,帝舜時代,東夷部落的首領叫伯益,因幫助禹治水有功,又因"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被帝舜賜姓蠃氏。 傳說伯益的後裔有14支。其中的黃氏,大約於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黃國。 春秋時期,南方的楚國稱霸,只有黃國和隨國敢於抗衡。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責備黃國不向楚國進貢,黃國國君錯誤地分析形勢,既不理會楚國的責問,又不進行任何防備,結果於當年夏天被楚國滅掉。亡國後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為姓氏,就是黃氏。 黃姓為當今中國8大姓,在南方人中所占比例較同。另外,黃姓在台灣人中更為常見,與鄭姓共同享有"黃鄭排滿街"之美譽。
傳說早在商朝,便有陸終第四十四代孫黃成德,創修最早的黃氏宗譜傳後。黃成德的第十一世孫黃飛虎,因逃避商紂王迫害而改從母姓"王”氏。後黃飛虎曾孫黃愛輔、黃愛弼等以家藏譜牒上呈周武王,得以複姓“黃”氏。商周時期,黃國已是一個獨立的小邦,作為一個國家,已有專門記錄黃國王族歷史和世系的譜牒了,因而商周時期便應有黃姓譜牒。
傳說戰國末年楚相春申君黃歇也曾刪改增修黃氏族譜,並將譜繫上呈御覽,又親自製定了黃姓最早的字派。
漢魏之始,門第始興。譜牒學也於此時開始發達起來。江夏黃氏,這時才開始了確實可信的家史族譜在民間流傳。六朝隋唐是中國譜牒之學始盛時期,但因為當時黃姓的衰落,黃氏族譜也就不見於《魏書·官氏志》和《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等官方正史,仍在民間流行。
直到宋代,隨著黃姓的興旺,也出現了黃氏譜牒的繁榮。各地黃氏紛紛立祠修譜,家傳、譜序,多見於當時名人文集中。
明清以來,黃姓譜牒之學更加發達,長盛不衰。這一時期的許多族譜,至今仍被流傳和保存下來。“文革”破“四舊”時期,大陸中斷修譜,許多譜牒也遭焚毀,而港台、南洋則未曾中斷,許多家譜還被公開出版發行。如台灣即於1961年、1964年、1965年曾有黃氏族譜公開出版。近年來,在大陸內地興起了修譜和尋根之熱。
目前,有較大價值的黃姓族譜,一是《竹橋黃氏族譜》20冊,民國十五年浙江餘姚“悼倫堂”第五次重修。該譜修撰極精,卷首有大理學家王陽明的序,又載有自漢丞相黃霸以後歷代名人畫像計80幅。族譜體例,“寓紀事於《編年》,以《世表》為倫次”。編年、世表之外,又另立《列傳》一門,入傳者有81人之多。此譜現存浙江餘姚市梨洲文獻館。二是《經鏗黃氏家譜》,該譜為清光緒“敦睦堂”第七次修譜,計30卷,現存武昌辛亥革命紀念館。三是《禾坪黃氏大成宗譜》4卷,清光緒十五年版,是研究邵武黃氏的重要史料,現存當地黃峭山裔孫處。四是《渠陽黃氏世譜》18卷,1989年湖南靖州黃氏總祠“江夏堂”第八次重修,是研究南宋大臣黃龜年家族的重要史料,主要流傳於湘黔地區。

黃姓字輩

派語(字輩、字派):
黃姓字派一般為四言、五言、七言一句,每一字派又分別由四句、八句或多句組成。以清同治十二年湖北“慎明堂”第三次續修《黃氏宗譜》字派為:
源遠流長世緒昌,本深枝茂振綱常,文章道德天心佑,繼述從先永慶康。
湖南醴陵丁家坊黃氏四修族譜字派為:
良慶詒謀遠,謨猷一本傳,發祥徵孝友,積善啟英賢,錦緒宜增美,芳聲永紹先,恢宏昭世德,國士克長綿。後又續派語為:立志光庭訓,信心金石堅,山川鐘毓秀,日月復周全,慎修垂典範,敬業守清廉,蘭桂馨香繼,詩書福祿延。
湖南常德市回族黃氏字派為:
隆德從景,朝廷友紹,門民之自,世家文盛,
修善純仁,賢為國瑞,有道方享,樹高聲遠,
本固枝榮,先澤孔長,萬代永典。
衡陽縣英陂黃字派:
仕邦正,兆孟智志天,原必仲大賢,可富福貴光, 家國榮華永昌明昭盛治,典禮政敷宣;恪守詩書訓,常懷孝友傅;登科聲遠振,集瑞慶長延;敦本崇仁讓,功成美善全;簪纓垂奕葉,發展有佘妍;壯觀輝江夏,後昆定迪前。
江西龍山黃氏宗譜字派為:
基業恢廣,嗣續延綿,頂理永盛,禮全資順,榮華富貴,金玉滿堂,賢良方正,
智仁信義,中和孝友,睦姻任恤,寬裕溫柔,發強剛毅,博厚高明,悠久遠定,
繼往開來,奕葉衍慶。
湖南靖州渠陽黃氏字派為:
俊秀仁公定,真良均同透,萬元再通光,昌傳漢保進。
後又續百字派語為:
大費生民始,淵源少昊長。名官懷德遠,佑後作虞良。
受命垂型日,承家食采方。發祥同子姒,肇錫類姬姜。
善欲功欽衍,分封域共江。會齊交自正,在楚祚彌昌。
國仰春申義,篇成博士章。中山聞詔語,東觀啟書藏。
西代通侯貴,千秋且葉光。合宗文書續,先業炳淮陽。
浙江陡亹黃氏字派為:
積善允征祥百世,應懷祖澤;立心思濟同一源,共振家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