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集街

汪集街

汪集街位於新洲區腹地,東臨邾城,西接倒水河與陽邏經濟開發區達界,南近漲渡湖與雙柳接壤,是新洲區境內發展較快,潛能較大的街鎮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汪集街
  • 行政區類別:街區
  • 地理位置:新洲區腹地
  • 人口:10萬人
地置位置,經濟,歷史沿革,相關信息,

地置位置

全街轄51個村,2個社區,51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近10萬人,勞動力35551人,版土面積1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88988畝,水田58986畝,旱地30002畝,精養魚池水面29321畝,境內湖清水秀,物產豐富,土地肥沃,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武英高速公路縱橫交錯貫越汪集街之腹,漢新公路貫穿全境,北到邾城10公里,距陽邏深水港碼頭12公里,毗鄰市外環高速和陽邏飛機場15公里,武英(武漢—英山)高速公路橫穿而過,武英高速公路互通口直通工業園區,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交通運輸十分便利,水、陸、空立體運輸獨特優勢,總規劃6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現在基本成形,實現年產值達10億元,具有十分有利於基地生產物資疏通及產業發展。
汪集街

經濟

汪集街被確定為新洲唯獨一家全省新農村建設88家試點單位之一,也是全市新農村建設第二輪的6個示範片區之一,更是區委、區政府按照新型工業化、農村城鎮化、農業產業化的要求進行先行先試,積極探索的重點區域。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街廣大幹群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以創先爭優活動為主題,以發展街村經濟為主線,注重特色,突出重點,克難攻堅,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下達的汪集街2011年績效工作目標狠抓落實,各項工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汪集街
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工業經濟發展迅猛。2011年預計財政收入達4000萬元,建築、土建兩個主導產業發展迅猛,新工建和新六建晉升為一級資質企業,電纜和汽配等產業不斷進行技術改造,產品質量不斷升級,競爭力不斷增強,制管企業發展至20餘家,年產值過億元,紡織企業穩步發展,以振德敷料為龍頭,企業不斷進行技術改造,技術不斷升級,紡織業年工業產值達5億元。
農業結構深入調整,特色產業突飛猛進。2011年水產面積達到4.8萬畝,其中精養漁池2.6萬畝,預計產量增至2.05萬噸1雙低油菜的種植面積達5.8萬畝,蔬菜常年園近5000畝,開發反季節蔬菜1000畝,林果2000畝,苗木花卉1500畝,牲豬存欄15000頭,1家禽飼養56萬隻,1依託高龍、綠泉兩個農副產品加工項目,推廣“公司+基地+協會+農戶”訂單農業模式,全街配套水產養殖面積達到3.2萬畝,稻田養蝦2萬畝,蔬菜種植面積5000畝。網箱養鱔面積10萬㎡,特種畜禽養殖基地達80多個,新建專業合作社、產業協會、農機服務隊共30多家,汪集雞湯、陶河板鴨連續四屆榮獲“食博會”金獎,具有汪集地域特色的湯食、水產、蔬菜、畜禽等四大優勢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工業園區規模不斷壯大。近年來,先後引進了武漢高龍水產食品有限公司、湖北玉如意綠色食品有限公司、武漢久瑞自緊有限公司、武漢錦輝控股有限公司、武漢新奧房地產有限公司、武漢天衣化工有限公司、武漢兩江鵝業有限公司等12餘家工業企業,招商引資近15億元,引進工業企業投入固定資產5億元,年新增產值1.2億元,引戶、引項5個。全街規模以上企業由2個發展到7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翻四番,達9000萬元,實現年產值近10億元。
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占地3平方公里產業園區以水、電、路為主的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日產1.5萬噸的汪集新水廠已正式運營,電力專線直供工業園,全長2.3公里園區“三縱一橫”道路、地下雨污管網以及道路配套花壇、路燈及交通標誌標識全部完工遷建和擴建設,兩個1500平方米的社區農貿市場,啟動舊城改造項目,引進中百倉儲,建設了一批以糧貿小區為主的精品示範小區,完善了汪興路、三角路、商發街、汪賢路、生生路和集貿市場地下排污管網,配套了彩色步行磚和環衛等公共服務設施,極大提升了汪集城鎮在工業、物流、商貿等方面的吸納和承接功能。
新農村建設全面推進,社會事業再上台階。“建立了基礎設施長效管理和“村收集村運轉街處理”的環衛處理機制,實現了水泥路村村通灣灣通,茶亭村、汪集村和西湖村、陶咀村被評為“湖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魏咀、綠灣等9個村被評為“全市新農村建設先進單位”, 新洲高級職業中學是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校,也是省、市兩級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示範基地,孔埠中學是國家級示範學校,提檔升級後的汪集敬老院被評為省級示範福利院。汪集街派出所探索出了一套適應農村特點的汪集警務運行模式,先後被公安部授予“一級公安派出所”和“市執法示範單位”和“市農村警務示範單位”。
汪集街“十二五”發展規劃情況
(一)發展定位
發展定位:建設“三街一城”(建設農業特色街、生態秀美街、社會和諧街,打造汪集工貿新城)
(二)產業發展構架
以先進技術改造農業,以現代化管理組織農業,大力發展精細農業、集約農業,推進農業標準化、信息化、產業化進程,努力建設完善的現代高效農業體系。進一步擴大具有汪集地域特色的湯食、水產、蔬菜、畜禽等四大優勢產業規模。
打造“一心四片五板塊”:
一心:以工業為核心;
四片:打造苗木示範片,水產示範片,蔬菜示範片,畜禽示範片;
五板塊:建設湯食、水產、土建、蔬菜、休閒遊。
建設“一線五帶十五基地”:
一線:以新施路為工業走廊主線;在產業上,以農副產品加工為特色,兼顧工業製造業和物流貿易業,重點發展水產品、蔬菜、飼料加工、工業製造和物流貿易業“五大板塊”。在規模上,以打造市場覆蓋華中的“農”字號特色園和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兩型”)園區為定位,以期實現年總產值50億元、年稅收過億元的目標。
五帶:建設東南水產養殖帶,西北特色種植帶,中部農家樂休閒帶,南部新農村建設景觀帶,東部生態陵園示範帶。
十五基地:馮鋪萬畝無公害水產養殖基地;白洋名優特水產品養殖基地:六大孵化基地;雙河特色蔬菜種植基地:魏咀反季節蔬菜種植基地;太和蓮藕種植基地;程山萬畝優質水稻種植基地;馮鋪太空蓮種植基地;湖西薯尖種植基地:新畈稻田養蝦種植基地;寶龍肥肝鵝養殖基地;孔埠畜禽養殖基地;余樓苗木花卉種植基地;集湯食旅遊休閒基地;陶河板鴨村農家樂基地;錦輝天堂文化生態園基地。
四個一工程
擦亮一個視窗。武英匝道口是新洲農村面貌的一個縮影,我們要進一步亮化、綠化、美化,使之成為汪集的視窗、新洲的視窗,乃至武漢東部的一個視窗。
建立一個園區。充分利用“陽邏開發區汪集工業園”發展平台,承接著武漢市內產業轉移和陽邏開放開發的輻射,以農副產品加工為特色,兼顧工業製造業和物流貿易業,重點發展水產品、蔬菜、飼料加工、工業製造和物流貿易業“五大板塊”,打造市場覆蓋華中的“農”字號特色園和年總產值100億元、年稅收過億元的產業園。
築起一條風景線。以新施公路為主線,整治村容村貌,搞好村莊綠化美化,創建優美的生態環境,將鄂東風格的新農村建設向縱伸延伸,打造一條產業線、文明線、示範線、生態線。
打造一張名片。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以西湖、茶亭、陶咀和新施路沿線等一批新農村典型為樣板,發揮新農村建設示範片帶輻射效應,在環境整治、產業提升及和諧社會建設等方面推進新一輪的新農村建設,把汪集建設成全區一流、全市聞名、全省有影響力的“文明、富裕、秀美”新農村。
(三)汪集街經濟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重點項目策劃
1、工業園區建設項目
(1)擴建工業園基礎設施,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按照南移北擴的發展思路,園區再規劃建設兩個 “三縱一橫”的8條骨架道路全部為雙向六車道,拉通6個園區方格,使園區面積在現有的基礎上翻兩番,達到3平方公里。
(2)投資1000萬元興建110千伏變電站,以滿足園區長遠發展的電力需求。
(3)興建一個污水處理廠,以保護環境為宗旨,提升園區整體功能,興建一個日處理50萬噸的污水處理廠。
2、小城鎮建設項目
(1)以錦輝公司為依託,再拓展一個1平方公里的中心城鎮,再建立一個新社區。
(2)全面提升一園兩區城鎮承載功能,以榮生社區、孔埠社區、工業園所在地為核心,著眼於城鎮功能配套,對中心城鎮道路刷黑、拓寬並完善路燈、地下管網、綠化等基礎設施,全面提高小城鎮建設的檔次和品位。
(3)以市場運作的辦法,土地經營的理念,提升4大承載功能,繼續推進舊城改造項目,通過舊城改造,以完善配套道路、公廁、路燈和公共衛生等4個方面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統一和諧的建築風格,建設一批精品社區化的示範小區。
(4)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四個一”工程。
一是引進一個大型超市,加快商貿物流發展;
二是新建一個休閒廣場、打造全民健身一條街;
三是建設一個綜合停車場;
四是新建兩個社區的文化中心活動場所。
3、農業項目
(1)全面疏浚“一渠三港”,對萬米長渠和汪集東港、中港、西港進行全面的疏浚和護坡,加快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建設步伐。
(2)最佳化三個泵站(湖咀山泵站、孔埠泵站、六合泵站)的電力線路,更新設備,改善場所面貌。
(3)完善名優水產品養殖基地、稻田小龍蝦寄養基地、畜禽養殖基地、休閒旅遊基地和湯食生產基地等15個基地的水、電、路等配套基礎設施。
4、道路交通項目
(1)新建一條汪集武英高速匝道口穿越湖區連線陽大公路的主幹道。
(2)對汪集至馮鋪、汪集至寶龍、汪集至復興、孔埠至白洋、孔埠至八里、孔埠至雙河6條通鄉公路進行全面的提檔升級
(3)新建一條全長2.3公里的汪集工業園至錦輝天堂生態產業園雙向六車道的錦輝生態大道。
5、社會事業項目
(1)建設一座集老年大學、成人教育和幼教中心於一體的綜合教育園區。
(2)以兩所福利院全面提檔升級的基礎上,以其中一所為基礎,逐步改建為街鎮級的老年公寓。
通過未來五年的努力,全街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指標實現三個翻番三個前列,即全街工農業生產總值翻一番,年工業產值達到5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翻一番,家庭年均收入過10萬元,全口徑財政收入翻兩番,年財稅收入過億元,基層黨組織建設、新農村建設和民計民生事業走在全區乃至全市的前列,把汪集建設成為特色突出、產業明晰、文化厚重、和諧富裕的新型城鎮。

歷史沿革

1951年7月1日後,汪集為新洲縣第八區,轄咀阜、安仁、如意、馮鋪、汪集、余樓、寶龍、復興、宋當、蒿湖、陳墩、西湖、場橋、白洋等14個村。1953年改稱鄉。1956年元月,汪集為第五區,增轄長嶺、雙河兩鄉,連同原14個鄉,並為汪集、馮鋪、復興、寶龍、長嶺、雙河、白洋7個鄉。同年7月,第五區改為汪集指導組,劃出長嶺鄉;次年,長嶺鄉復劃入。1958年10月,成立汪集人民公社,轄區依舊。
1961年,復改為汪集區,轄區未改變,原7個鄉均改人民公社。
1975年,撤區並社,汪集區改稱汪集人民公社。劃出原長嶺、雙河、白洋、復興等4個公社,劃入蓮湖畈農場。撤銷原汪集、馮琢、寶龍3個公社,設汪集、下集、歐咀、魏咀、童畈、陶河、邱賢、熊什山、馮鋪、陶咀、茶亭等21個大隊。
1977年,原被撤銷的汪集、馮鋪、寶龍3個公社改為管理區建制。
1984年,撤社建區,恢復汪集區建制,劃入長嶺鄉、復興鄉;轄汪集鄉、馮鋪鄉、復興鄉、寶龍鄉、長嶺、蓮湖農場和賓湖村,撤銷原轄鄉建制,設汪集、馮鋪、復興、寶龍、蓮湖農場和濱湖村,撤銷原轄鄉建制,設汪集、馮鋪復興、寶龍4個經管處。
2000年4月,撤鎮設街,撤銷汪集鎮、孔埠鎮,原有孔埠行政區域合併汪集地域,設立汪集街道辦事處。

相關信息

駐地:汪集榮生社區
面積:139.93平方公里
總人口:88580人
社區居委會:2個
建制村委會:50個。孔埠、榮生、白洋、蔡灣、人勝、姚堤、米篩、金湖、胡三、堤圍、新畈、左店、洲上、楊泊、雙河、王泗、孔埠、太和、程山、大泊、羅泊、陳墩、金橋、王瓦、六合、汪集、曹寨、吳河、河口、柏樹、歐咀、陶河、下集、湖口、寶龍、茶亭、山村、童畈、馮鋪、湖東、王龍、復興、邱賢、棉花、咀埠、綠灣、洪寨、魏咀、湖西、安仁、陶咀、余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