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克誠故居和生平業績陳列室

黃克誠故居和生平業績陳列室

黃克誠故居位於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三塘鄉下青村,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人物業績,黃克誠生平業績陳列室,

人物業績

黃克誠,又名黃時瑄,1902年誕生在此,一直居住到外出求學。1922年,黃克誠考入衡陽省立第三師範。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入廣州政治講習班學習,結業後被派在唐生智部任營、團政治指導員,參加北伐戰爭。1927年10月,國共合作破裂後,黃克誠離開部隊,返回湖南,受省委派遣回家鄉從事秘密活動。
1928年初,在湘南起義中,他參與領導永興板梁暴動,繳獲宜章挨戶團武器,建立永興工農革命軍第一師。2月,永興縣蘇維埃政府成立,黃克誠任縣赤色警衛團黨代表兼參謀長,4月上旬,在敵軍壓境的緊急關頭,他當機立斷,率領永興農軍上井岡山,被編入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12師35團任團長。1930年初,受中央軍委派遣到彭德懷同志領導的紅五軍,先後任大隊、支隊、師政治委員、軍政治部主任,後任紅三軍團政治部宣傳部長、組織部長、代理政治部主任等職。1934年,紅軍長征中,他率部擔任前衛,連續突破敵人封鎖線,紅軍到達陝北後,先後任軍委衛生部長、紅一軍團第四師政治委員,紅一方面軍政治部和紅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長,參加過直羅鎮、東征、西征和山城堡等戰役。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黃克誠任八路軍115師344旅政治委員兼太南軍政委員會書記,與徐海東部轉戰晉冀豫,參加晉東南反“九路圍攻”,指揮溫湯、町店等戰鬥,創建了冀魯豫根據地。1940年春,任八路軍第二縱隊政治委員兼冀魯豫軍區司令員,軍政委員會書記。是年5月,任第四縱隊政治委員。率主力一部南下豫皖蘇,東進皖東北地區,統一蘇皖地區武裝力量,組成八路軍第5縱隊,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0月率部馳援黃橋作戰,挺進淮海、鹽阜地區,與新四軍北上部隊會師,開闢蘇北抗日根據地,建立了與華北、華中抗日根據地的聯繫。1941年,任新四軍第3師師長兼政治委員和蘇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蘇北區黨委書記。1945年6月,在中共第七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9月底,率新四軍第3師主力3萬餘人進軍東北。1946年,黃克誠任西滿軍區司令員、中共西滿分局副書記、代理書記,領導創建西滿根據地,次年8月,任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兼後勤司令員、政治委員,1948年4月,調任中共冀察熱遼分局書記兼軍區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第二兵團政治委員。
1949年1月,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兼天津市軍管會主任。8月,任湖南省委書記,湖南省軍政委員會副主席,湖南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1952年11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後勤部部長、政治委員。1954年,任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國防部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56年9月當選為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1958年10月任總參謀長。1959年廬山會議上,他暢懷直言,遭到錯誤的批判鬥爭,和彭德懷等同志一起被錯定為“反黨集團”,長期受到專案審查。“文化大革命”中,又遭迫害,身心受到嚴重摧殘。
1977年12月,黃克誠任中共中央軍委顧問,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增補為中央委員。是月,當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書記。1980年11月,發表了《關於對毛主席評價和對毛澤東思想的態度問題》的講話,引起強烈反響,對穩定政治局勢起了重要作用。1982年,任中紀委第二書記。1985年因年老多病,黃克誠主動辭去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領導職務。1986年12月28日,因病醫治無效,與世長辭,終年84歲。
1998年,永興縣委、政府對故居進行簡單維修,2001年,為迎接黃克誠誕辰百周年,省、市、縣對故居進行全面復修,並進行復原陳列。

黃克誠生平業績陳列室

位於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城關鎮人民路博物館。
1998年,永興縣委、政府在縣城興建黃克誠公園,在公園廣場樹立黃克誠銅像,銅像質地為青銅,總重量2.1噸,整體高度8.4米,銅像基座鑲嵌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的題詞“黃克誠同志”。
2002年,黃克誠誕辰100周年,在公園內的博物館設立黃克誠生平事跡陳列室,有文字說明和圖片以及黃克誠生前的部分遺物。黃克誠生平業績陳列室分為四個部分,一、追求真理投身革命;二、智勇兼備戰績輝煌;三、從政治軍業績卓著;四、高風亮節一代楷模。
黃克誠故居於2002年5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黃克誠故居與生平業績陳列室於2010年7月被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公布為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