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任寰

黃任寰,字旭南,廣東武備學堂第二期畢業。1909年參加同盟會,1911年春參加民軍。民國後任廣東陸軍混成協排長、連長。後投靠林虎,隨林虎參加陳炯明的叛軍,東征後下野回鄉,後因舊部陳濟棠割據廣東,重新投入軍界。陳濟棠下野後淡出軍界。1944年任梅蕉平埔警備區司令。第七戰區司令部高參。1946年加入中國民主社會黨,任該黨廣東省黨部常務委員。1947年當選為國民政府監察院監察委員。1948年移居香港,1952年去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任寰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西陽鎮
  • 出生日期:1888年
  • 逝世日期:1952年
  • 職業:軍人
  • 畢業院校:廣東武備學堂
  • 軍銜:中將
  • 政黨:中國民主社會黨
人物簡介,投入桂系,東山再起,

人物簡介

黃任寰(1888—1956年),字旭南,廣東梅縣西陽黃坊村人。清末畢業於廣東陸軍速成學校,後回鄉任教。辛亥革命時參加民軍起義,出任軍職,歷任排、連、營長。民國5年(1916年)桂系護國軍入粵,黃任寰率部回響,嗣升團長兼兩陽警備司令。1920年粵軍回粵,黃任寰率部在陽江反正,後紀實部,任第一統領。時浙軍陳肇英部襲潮身走上海。1932年陳濟棠主粵軍政,特聘;Ul為第八路軍總指揮部參謀長,後調獨立第一師師長。之後,又調升第四軍軍長。1936年夏,陳濟棠發動“兩廣事變”失敗下野。黃任寰隨之去職寓居香港。1941年冬,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返粵任第七戰區長官部高級參謀、廣東省民眾抗日自衛團副主任兼參謀長。1944年,任梅蕉平埔守備區指揮官,組織民眾參加抗日。抗日勝利後退役,任國民政府監察委員。1948年定居於香港。
1931年至1933年,黃任寰率部駐防蕉嶺時,見當地交通不便,乃與蕉嶺縣政府磋商,整修梅蕉公路,並循古道修築蕉嶺至武平公路,築新東公路(新鋪一東石);派軍士興修蕉嶺公共體育場;將廢廟改建平民醫院;清理亂葬崗,闢建公墓;整頓交通市容,發動軍民種樹,並嚴令保護樹木。此外,還倡修新鋪大橋等。
1933年,黃任寰部移駐梅縣,他與梅縣縣長彭精一合作,組織地方人士成立市政委員會,親自督促部隊,參加拆除舊城牆擴辟街道、填平梅縣體育場地面、疏通梅城下水道等各項建設。又倡建民眾教育館、縣立圖書館、平民醫院和修建古塘坪機場。黃任寰還用公私名義捐資翻印吳蘭修《桐花閣詞》、宋湘《紅杏山房集》、《義何文存》、《梅水匯靈集》、《梅水詩傳》等先賢著作,倡修《梅縣縣誌》和《西陽鄉志》。1934年,他著手修建東山千佛塔,親自前往東山勘測,塔建成後,黃任寰作記,刻石立碑,記其始末。
黃任寰原是陳炯明、陳濟棠舊部,曾隨陳炯明反對孫中山“聯俄、俄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駐防梅縣、蕉嶺一帶時,打擊工農運動,軍紀不好,侵擾民眾,蕉嶺華僑曾具呈向國民政府西南政務委員會和陳濟棠控告。
1956年,黃任寰病逝於香港,終年69歲。

投入桂系

1916年桂系入粵,率部回響,加入林虎率領的廣東護國軍第二軍,任第二混成旅第二團團長,後兼兩陽警備 司令。陳濟棠當時在其部下任連長。當時林虎部有三員大將,黃業興、黃任寰、王定華,人稱“三黃散”,把他們比作藥鋪里的三黃散,能殺蟲去病,素稱能戰,在1920年桂粵戰爭中,三黃身在桂軍卻是粵人,三黃散一變而為“三黃散(散了的散)。
黃任寰黃任寰
1920年脫離桂系,任粵軍第五路第一統領部統領。
1922年任粵軍第一軍第五獨立旅旅長。
陳炯明叛變後,任陳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長。
1923年4月間,許崇智率東路討賊軍自福建開抵潮州、梅州附近,李烈鈞赴汕頭收撫叛軍殘部洪兆麟四師。不久,洪兆麟部乘沈鴻英公開叛變之際(約在5月間)再度叛變,許崇智率部被腰擊於揭陽附近,情形十分狼狽。同時,許軍行抵興梅之部,又為伏於贛南之林虎所部黃任寰、黃業興、王定華等叛軍狙擊,損失慘重,傷亡潰散過半。
1925年被國民革命軍東征軍擊敗,赴滬閒居。

東山再起

1928年,陳濟棠任第4軍軍長兼西區綏靖委員,黃任寰返粵,任西區綏署參謀長。
1929年任第八路軍總指揮部參謀長兼教導旅旅長。
1931年任第一集團軍第三軍第一獨立師師長。
1936年1月,陳濟棠把自己的軍隊編為五個軍,獨一師擴編為第四軍,6月,反蔣失敗下野。余漢謀主政廣東,為籠絡舊人,8月,電請國民政府設五個軍區司令,代替過去各軍軍長,任李振球為第一軍區司令,張達為第二軍區司令,黃延楨為第三軍區司令,黃任寰為第四軍區司令,繆培南為第五軍區司令。並撥一筆巨款,以考察政治為名,令五軍區司令遊歷全國,考察各省軍事政治兩三個月。考察歸來,抗戰事發,五軍區司令撤銷。黃任寰任廣東省民眾抗日自衛團統率委員會副主任兼參謀長、平蕉饒埔四縣總指揮。10月,授陸軍中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