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戰

麻雀戰

麻雀戰是抗日游擊戰的一種作戰形式。麻雀在覓食飛翔時,從來不成群結隊,多半是一二隻,三五隻,十幾隻,忽東忽西,忽聚忽散,目標小,飛速快,行動靈活。仿照麻雀覓食方法而創造的游擊戰戰法叫“麻雀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麻雀戰
  • 定義:仿照麻雀覓食創造的游擊戰戰法
  • 手段種類:三種
  • 套用時間:1937年11月26日
  • 命名人物:劉伯承
  • 實戰英雄:李殿冰
簡介,手段,由來,抗日戰爭,麻雀戰一,麻雀戰二,實戰套用,李殿冰,

簡介

麻雀戰,是中國民兵常用的以弱勝強的游擊戰法。由民兵組成戰鬥小組,忽來忽去,忽聚忽散,主動靈活。神出鬼沒地打擊敵人。
抗日戰爭中,抗日根據地民兵,時而三三兩兩,時而成群結隊,出沒在山野密林,狹谷隘口,地道暗洞,青紗帳里,像麻雀啄食那樣,東一槍、西一槍,出敵不意,乘隙而入,扭住敵人,一陣猛打。
敵人反擊時,就立即撤離,隱蔽得無影無蹤。敵人撤退時,就呼嘯而來,槍聲四起,殺聲遍野。使敵人打又打不著,追又追不上,吃又吃不好,睡又睡不香;陷入心神不寧,狼狽不堪的境地。

手段

麻雀戰有三種手段:
一是襲擊,打擊駐守之敵,民兵利用人熟地熟的有利條件,摸清敵人的各種情況,抓住敵人的活動規律,乘敵不備,突然襲擊。
二是伏擊,在敵人必經之路,設下伏兵,攔頭斬腰打尾巴;幾個人引敵人入套,用排槍、地雷大量殺傷敵人。
三是阻擊,採取分散隱蔽,瞅準時 機,用冷槍殺傷敵人。民兵用這種方法,常常使敵人遭受傷亡,卻不知道子彈是從哪裡飛來的。對於離隊、掉隊的單個敵人或者少量敵人,以及敵人據點 周圍的哨兵、警衛等,更是民兵開展麻雀戰捕捉和射殺的對象。

由來

1937年11月26日,日軍步兵500人和1個騎兵連向山西長治縣附近的范村進犯。八路軍第129師第771團以一個連的兵力,分散埋伏在10多里長的山地、道路附近,三人一組,五人一群,飄忽不定,時聚時散地打擊敵人,經過幾小時的戰鬥,消滅日軍近百人,擊毀軍車1輛。時任129師師長的劉伯承風趣地說:“不要小看這個‘麻雀戰’,有時一隻‘麻雀’也會鬧得敵人團團轉哩”。
1938年7月7日,劉伯承在《129師抗戰一周年戰術報告》中,專門提到范村戰鬥,稱之為“發明了打麻雀仗”,從此產生了“麻雀戰”這個名稱。後來我各地游擊隊和民兵經常出沒於敵人行軍縱隊的四周,把兵力零星散布得很開,利用良好的隱蔽,不斷向敵人射擊,打得敵人防不勝防、惶惶不可終日。

抗日戰爭

麻雀戰一

1941年,日本侵略軍向各解放區發動了大規模“掃蕩”。8月初的一天,夏日炎炎,河北曲陽縣尖地角村的民兵一面警戒敵人,一面參加田間勞動。
忽然,山上的一棵小樹接連搖動三下,那是瞭望的民兵發出的信號,告訴大家,敵人來了。
黨支部書記兼民兵中隊長李殿冰立即指揮田間的民眾轉移。隨後,他帶領游擊小組上山,隱沒在一片樹叢中。
敵人的大隊在溝口附近停了下來,一個騎馬的軍官用望遠鏡向山上觀察,是怕中了埋伏。李殿冰看得真切,“叭”地一槍,把他打下了馬,其他幾個民兵也瞄準目標開了槍。
敵人像發瘋了一樣,仗著兵多槍多,吆喝著朝槍聲響起的地方撲過來。可是,等敵人爬上山頂一看,連一個人影也沒有。正在這時候,忽然他們的背後又響起了槍聲,幾個日本兵應聲倒下。原來當敵人往這邊山上爬的時候,游擊小組已繞道轉移到了對面的山上。
有一天夜晚,外出放哨的民兵向李殿冰報告,有一股敵人路過尖地角向東走去,企圖不明。李殿冰判斷敵人可能是去偷襲東面武家灣的八路軍,便帶領游擊小組抄近路向武家灣跑去,想搶在敵人前頭通知八路軍做好準備。游擊小組到了武家灣,八路軍已經轉移。恰在這時,另一個方向也發現了敵人,證明敵人確實是分兩路來偷襲武家灣的。李殿冰急中生智,立即帶領游擊小組登上大路旁的一座小山。等敵人一到,他們就向兩邊的敵人同時射擊。兩邊的敵人都以為碰上了八路軍,便展開隊形向山上進攻。游擊小組乘機溜下山去,讓兩邊的敵人互相對射。打了半個多小時,兩股敵人才發現是自家人打自家人,鬧了一場誤會。

麻雀戰二

1943年,敵人又發動了一次大“掃蕩”。李殿冰和民兵用地雷戰和“麻雀戰”相結合的方法,殺傷了不少敵人。惱羞成怒的敵人從山上搜捕了20多個民眾,把他們帶到村裡的打穀場上拷問,要他們供出即民兵的去向。游擊小組又秘密接近了村邊,“砰!砰!”幾槍,撂倒了敵人的指揮官和翻譯。氣急敗壞的敵人,朝打槍的方向蜂擁而來,追了半天還是一個人影沒見著。敵人無可奈何,只好撤回據點。李殿冰乘機派出許多游擊小組,沿途用冷槍殺敵,打得敵人一會兒趴下,一會兒行走,一路上提心弔膽,狼狽不堪。尖地角村的民兵們,就用這種辦法,打得敵人一籌莫展,日、偽軍好象被打瞎和打聾的野獸一樣,雖然瘋狂地亂撲,可還是終究被淹沒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實戰套用

抗日戰爭中,根據地的民兵經常用這種戰法打擊敵人。麻雀戰主要在山區實行。山區地勢複雜、道路崎嶇,根據地軍民熟悉當地情況。當日、偽軍進入根據地後,他們像麻雀一樣滿天飛翔,時聚時散,到處打擊敵人,而日、偽軍則因人地生疏,只能在大道上盤旋挨打,對他們無可奈何。
抗日軍民採用“麻雀戰”抗日軍民採用“麻雀戰”

李殿冰

李殿冰,1913年生,曲陽尖角地人。1938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民兵著名戰鬥英雄。李殿冰矢志革命,對黨忠誠,他常說:“為了革命的勝利,掉腦袋也不怕。”抗日戰爭時期任尖地角村黨支部書記、民兵隊長和聯村民兵中隊長。他經常帶領民兵出沒于山野密林、青紗帳中,採用忽聚忽散、時東時西的機動靈活的“麻雀戰”,不停地襲擾和打擊日偽軍,配合八路軍作戰。1941年8月,他用自製的“大抬桿”炸死炸傷日軍30多人。1943年9月,日軍1000餘人包圍曲陽縣尖地角附近幾個村莊,他混入被日偽軍驅趕的民工人群中,摸到敵人將要偷襲駐武家灣村八路軍2團的企圖,抄近路送出情報。繼而帶領民兵占領有利地形,預設埋伏,同時向南、北兩面進攻的日偽軍射擊開火,製造日偽軍雙方誤會,引其自相攻打,致敵重大傷亡。打得日偽軍暈頭轉向,不知所措。先後斃傷敵58人,炸死戰馬3匹。在3個多月的反“掃蕩”作戰中,他率領民兵游擊組作戰27次,共斃傷日偽軍267人。他作戰勇敢,機智靈活,榮立大功3次。1944年2月,出席晉察冀邊區戰鬥英雄戰鬥模範代表大會,被邊區政府授予“神槍手”和“二等戰鬥英雄”稱號,贈予“太行勇士”匾額。在作戰間隙,他積極組織民兵開荒生產,被抗日民主政府評為“勞動英雄”。1950年9月,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戰鬥英雄代表會議,受到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1971年離職休養,離休前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河北省新樂縣人民武裝部部長。1982年7月病逝。
1944年,當時的戰地文藝團體衝鋒劇社創作出歌曲《歌唱李殿冰》,以稱頌這位鄉野間走出的民兵英雄。在這首由陳隴作詞的歌中唱道:敲起鼓來咚格隆咚,聽我來歌唱李殿冰。麻雀戰術運用得好,機動靈活象飛鷹。抓住了敵人不放手,一槍一個彈穿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