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脆是雲南特色民族小吃,選用上等糯米浸泡後拌以甘蔗汁蒸熟,兌進“麻脆藥”(一種藤子根揉出的汁液),將其舀成粑粑,撈成薄片,剪折成花鳥蟲魚飛禽走獸圖案,塗繪上紅顏色,晾乾後穿成串出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麻脆粑粑
- 所屬地區:雲南
- 主料:上等糯米等
- 相關民族:傣族
介紹,文化,做法,特色傣族,
介紹
傣族麻脆與其它民族製作“麻脆”相比,不同之處就是不用鹼水而是摻入——種植物根部使之產生質變,俗稱“麻脆藥”。傣族麻脆粑粑在每年春節和中秋節期間加工製作,數量10斤或幾十斤不等,而花腰傣支一年中僅中秋節期間作此食品。
文化
墨江“麻脆”是一種獨特的年貨小食品,每逢春節前夕,墨江年貨街上就出現製作成花鳥蟲魚、飛禽走獸的小東西,它不是紙片做的兒童玩具,而是一種精美的民間手工藝食品,即用油鍋炸後膨脹起來的供食用的墨江“麻脆”,它的特點是脆酥香甜,黏而不膩。其做法是,選用上等糯米浸泡後拌以甘蔗汁蒸熟,兌進“麻脆藥”(一種藤子根揉出的汁液),將其舀成粑粑,撈成薄片,剪折成花鳥蟲魚飛禽走獸圖案,塗繪上紅顏色,晾乾後穿成串出售。要吃時放入油鍋一炸,體積可膨脹數倍,雖是盤中物,其造型卻精美奇妙,放入盤中,既是可供食用的糯米食品,又是一種造型奇特的民間手工藝品,食者皆讚不絕口,是思茅地區各族民眾喜愛的美食,更是春節期間贈送親朋好友的佳品而遠近聞名。
做法
麻跪粑粑加工工藝雖不很複雜,但加工比較認真,其加工原料也很單純,如糯米、麻脆藥、糖(白糖或紅糖都可以)等。
傣族麻脆粑杷的加工全過程是:先備奸麻脆藥。麻脆藥是一種草本植物,每年五六月間開花結果,七八月間收穫,收回來後用沙土復蓋埋藏在潮濕處(保鮮)儲存備用。用的配料是麻脆藥的食根,很的形狀象蘿蔔。用時將麻脆藥取出洗淨舂細浸泡在水裡,溶解後,用筲箕過濾,過濾出來的水即可做配料。然後將選好加工麻脆粑粑用的糯米,俗稱大糯,大糯與一般糯米不同,米粒大而長,有筋骨(即有韌性)。其它糯米也是可以加工麻脆杷粑,但質量不如大糯。加工時將糯米浸泡在清水裡一天一夜後,將水控乾,倒進甑子裡蒸熟,蒸時反覆翻動攪拌,使其上下四周一致透氣,再用碓舂成粑粑,舂到一定程度後取出來加配料(麻跪藥和糖,注意,掌握適量)。配料時用手拌勻,又重放入碓里輕舂,讓麻脆藥和糖與杷粑混合,最後取出來放在桌上擀開,不寸撒些米粉不使沾連。擀到薄厚均勻,約半乾時切成條狀,掛在竹桿上涼乾,加工就算完成。
特色傣族
麻脆粑粑是傣家的一種禮儀佳品,也是傣家的一道小吃。每逢賓客來家,好客的傣家主人會立刻用熱灰把麻脆粑粑捂熟或用油炸香捧上款待。當賓客要告別時,也要送上幾條麻脆粑杷讓你帶回去給家人同享。傣家串親訪友時也會帶上幾條作見面禮。傣族居住的地方氣候一般較熱,清早和傍晚兩頭幹活,中午休息,已在為傣家的勞作習慣,天朦朦亮上工的男女都要捂一塊麻脆粑粑邊吃邊走,大概就算是頂吃早點了。麻脆粑粑也是傣家娃娃的食品,不時捂一塊給小孩,特別是娃娃哭時,給他一塊就變哭為笑。將杷粑掰成小塊,用油炸香,又可做下酒菜。總而言之,麻脆粑粑是傣族最喜歡吃的副食品,也可以說是傣族的一種傳統食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