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王洞位於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境內,屬於地理景觀,洞中出水,水質清澈,它是一個出水洞,洞口高60米,寬30米,呈長條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麻王洞
- 地理位置: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境內
- 高:60米
- 寬:30米
景觀,歷史,
景觀
洞中地下河水,使人覺得夏天冰涼,冬天溫暖。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地下水源頭較遠,又深處地下,幾乎不受地面氣溫影響。夏天水溫低於氣溫,冬天水溫高於氣溫,便給人帶來了夏涼冬溫的觸覺感受。洞中水是附近村民的飲用水源。
歷史
隋大業七年(611年),置縣,屬明陽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陽明郡為夷州,轄12縣,綏陽為其中之一。貞觀元年(627),以綏陽縣屬智州,四年(630),復置夷州。十一年(637),綏陽縣復歸夷州,州治綏陽。十六年(642),原恭水縣改的羅蒙縣更名遵義縣,縣治綏陽。十七年(643),原義泉、洋川縣劃入夷州。二十年(646),夷州芙蓉縣入播州。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夷、播二州由江南道改屬黔中道。二十六年(738),原釋夔縣所改胡刀縣併入芙蓉縣,天寶元年(742),改夷州名義泉郡,播州名播州郡。乾元元年(758),義泉郡復稱夷州。州治綏陽縣。
宋,綏陽縣屬播州樂源郡。元,屬播州安撫司地,無本縣名。至元十四年(1277),播州安撫使領地,隸於湖廣行省。二十一年(1284),播州改隸順元等處宣慰司,降為播州軍民安撫司。二十六年(1291),直隸四川行省。元末復為播州宣慰司。
明洪武七年(1382),播州改隸貴州。二十七年(1402),復隸四川布政司。萬曆二十七年(1601),播州分為遵義、平越軍民府,以宋代綏陽縣舊地置綏陽縣,屬四川遵義軍民府。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遵義軍民府改名遵義分,雍正六年(1728),綏陽隨遵義軍民府由四川改隸貴州布政使司。
民國二年(1913年),綏陽縣屬黔中道轄縣之一。民國七年(1918年)廢道,直隸貴州省。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隸遵義第五行政督察區。
1949年,屬遵義專區。1970年屬遵義地區,1997年起屬遵義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