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簡介
黃岡市浠水縣清泉鎮麻橋村原屬麻橋鄉,2000年1月1日應撤鄉合併歸屬城區清泉鎮管理,麻橋村是我縣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全村有人口2249人,分為20個行政組,村委會駐紮在巴麻公路線鐵路橋邊,耕地面積2279畝,養殖水面150畝, 山林面積218畝。村莊地處丘陵地帶,自然灣多,農戶居住分散。全村基礎農業以水稻、棉花、雙低油菜種植為主,村級經濟比較薄弱。全村目前已經通電,通水,通組水泥路面已經架設成功,交通比較方便,距離城區8公里,境內柳界公路浠黃線,巴麻公路,丁麻公路,大廣北高速公路,京九鐵路穿村而過,毗鄰撥爐山村,月山村,望花村,麻元村,火山村,五星村,官胡村等村,及麻橋集鎮,交通主要有巴河至浠水客車,及8路公汽。
![麻橋村 麻橋村](/img/b/871/wY2IjM1QjM5MDMjZGZmN2YklzY2kTYyMmMxkjYwEzN0IGOycTMxM2Y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麻橋村地理位置
建制沿革
2000年1月1日應撤鄉合併歸屬城區清泉鎮管理,麻橋村是我縣新農村建設試點村。
行政區劃
麻橋村下轄20個行政組
地理位置
麻橋村地處鄂東中部,大別山南麓,長江北岸。浠水縣位於東經115°至東經115°38',北緯30°12'至北緯30°49'。
氣候特徵
麻橋村屬典型的亞熱帶
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冷夏熱,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毫米左右,最多年份為1873.1毫米。降水量多集中在6-7月,造成嚴重的洪澇災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95.6小時,最多年份2186.4小時,最少年份1627小時。年平均氣溫16.9 ℃,極端最高氣溫41.2℃;極端最低氣溫-12.5℃。無霜期230-258天。
植物資源
木本植物:共有50科,98屬,152種,其中:用材樹種主要有馬尾松、杉樹、柳杉、池杉、柏、刺槐、楓香、國槐、意楊、樟樹等。經濟樹種以油科為主的有油茶、油桐、烏桕,以乾果為主的有板栗、核桃、茅栗,以水果為主的有柑桔、油桃、梨、李、市、柿、棗、櫻桃等。珍稀樹種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樹種水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樹種杜仲、銀杏、胡桃,國家三級重點保護樹種有厚朴、楠木、青槐、黃連。
動物資源
野生動物:獸類有20餘種,鳥類有40餘種,蛇、蛙、蟲類近百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11種:水獺、香獐、斑羚、
穿山甲、錦雞類、鸚鵡類、天鵝類、白鶴、鷹類、虎紋蛙、
叉犀金龜;省重點保護動物23種:豬獾、狗獾、黃鼠狼、果子狸、華南兔、小麂、豪豬、野雞類、野鴨類、鷺類、秧雞、斑鳩、家燕、山雀、喜鵲、畫眉、啄木鳥、八哥、陸龜、蛇類、蟾蜍類、蛙類。
教育事業
麻橋村擁有樂樂幼稚園,博文幼稚園,麻橋中心國小,麻橋中學(國中)等多所學校,多名麻橋學子考入重點大學。
醫療衛生
有張豐山診所一個,在村政府辦公樓下,張醫生擁有多年醫治經驗;另外有麻橋衛生院一個,在麻橋街東頭,可以進行簡單的手術。
歷史文化
上麻橋是一座用麻石修建的千年古橋。
出蘄水縣城北門,一條古道穿過近街橋、張坳口、角兒嶺,至月山腳下與從飛虎山下流蘭溪(浠水河)的麻橋港水相遇,再跨橋過港,經夏涼朱店竹瓦上巴河,一路蜿蜒直抵古城黃州。
上麻橋是個節點,它南接角兒嶺、張坳口,自此陸路至古城黃州;水路則下麻橋,過巴驛,渡巴河,至古城黃州。反之,自黃州南下蘄水縣城的水路兩路匯集於此,一路通向縣城,東可去羅田英山六安,南可去蘄州武穴黃梅。
於是,橋頭商鋪林立,酒旗招展,店裡的夥計忙進忙出,十里八鄉來此趕集人的物品擺滿橋頭。每逢節日,鑼鼓喧騰,唱腔婉轉,吸引著戲台下黑壓壓一片引頸觀看的村民。直到燈籠掛起,彎月從山頭隱去,人們才意猶未盡地回家。
兩岸的山崗上,竹木茂密,掩映著古道旁的茶坊酒肆。晚間一豆燈火,半壺熱酒,溫暖著遠來的疲憊路人。距橋百餘步的北崗有龐士塆,西枕山間古道,東臨清清港水,對岸遠山如黛,似畫屏立在天地間。北宋醫王龐安時曾在此迎候八方病患,診脈懸壺,觀書著文。
蘇軾慕名而至,說“余以手為口,君以眼為耳,皆一時異人也”。留數日,病癒,攜手走過上麻橋,同游清泉寺,解鞍綠楊橋。張耒也走過橋來了,是在一個春天,此時港水漫溢,布穀聲聲,山中杜鵑正艷。他隨深衣幅巾的龐安時走進堂屋,聽其縱論醫經,深為折服。至今,麻橋港兩岸流傳著“龐公井”、“針扎催生”的神奇故事。
地方特產
蓮藕,茶葉等
風景名勝
麻橋街
著名人物
龐安時(約1042~1099年),字安常,自號蘄水道人,蘄水(今湖北浠水縣)人,被譽為“北宋醫王”。龐安時出身於世醫家庭,自幼聰明好學,讀書過目不忘。醫術精湛,能急病人之急,行醫不謀私利,常讓來診者在自己家裡住下親自照料,直至治癒送走,他晚年參考諸家學說,結合親身經驗。撰成《傷寒總病論》6卷,對仲景思想做了補充和發揮。其突出特點是著意闡發溫熱病,主張把溫病和傷寒區分開來,這對外感病學是一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