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姑洞記

《麻姑洞記》是唐代杜光庭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麻姑洞記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杜光庭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麻姑洞記
繁陽山麻姑洞,即三十四化之第一,陽平之別名也。在繁水之陽,因以為名。《本際經》云:天師張道陵所游太上說經之處,在成都府新都縣南陵江十五里,眾山連線,孤峰特起是也。神武皇帝潛龍之時,光化二年己未五月四日丙申,山土摧落,洞門自開。縣吏時康鄉所由楊靖道士張守真等以事申府雲,自洞門開後,每日有百姓往來者。府差縣典楊澤、畫工任從同往檢覆,畫圖申上。稱把燈燭入洞看檢,其第一門對北,高二尺,闊三尺五寸,入至第二門,約五尺以來,第二洞門方一尺六寸,入內並是黑處,長一丈二尺,闊六尺。有石窟兩處,有東畔並西南有洞門兩路:南畔一路,圓闊一尺六寸,入內長一丈二尺、闊一丈、高四尺。南畔有窟三處,西畔兩路,入內通繞門,圓闊一丈七尺,內各闊五尺,高六尺以來。門相去一丈,門屋一所,高五尺,闊四尺。從內往來,有刻枓栱<甬瓦>瓦,約山作石日月,兼作日字月字。隔子房一所,闊二尺五寸,高一尺五寸,刻枓栱<甬瓦>瓦。石灶一所,高一尺,闊一尺五寸,門闊五寸。石窟三處,各闊七尺。又西入洞門,圓闊一尺七寸。彎曲入,向南門屋一所,高六尺,闊四尺。從內往來,有石枓栱<甬瓦>瓦,又有灶模兩所,共一床,高一尺,闊二尺三寸。門闊八尺,有石枓栱。西北角又有一門,方一尺六寸,四方二丈以來。南畔、西畔、北畔各窟一所,南角又有一洞,圓闊一尺六寸以來。將燈燭近前,有黑氣出,燈火即滅,更入不得。其洞連線繁陽本山,相去三里以來。其山據諸鄉張生、張贇等狀稱:繁陽是古蹟山,每準敕祭祀。其洞亦是元有,往往閉塞。元和中,南康王韋皋蒞蜀,洞忽開。時人鹹云:洞門開,即年豐物賤。尋又閉塞,至是復開,其後果豐稔,其洞本名“麻姑洞”,側有麻姑宅基,蓋修道之所也。

作者簡介

杜光庭(850--933)字賓至,京兆杜陵(今陝西長安)人,寓居處州縉雲(今屬浙江)。懿宗時應舉不第,入天台山為道士。僖宗至蜀,召為內供奉,出入禁中,充麟德殿文章應制。王建據蜀建國,任光庭為金紫光祿大夫,左諫議大夫,進戶部侍郎。後主王衍以為傳真天師,崇真館大學士。後歸隱青城山,自號東瀛子。著有《諫書》、《廣成集》、《錄異記》等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