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坳水庫位於麻城市的東南面,麻溪河上游,寓縣城約四十華里。地處自臬山與大坳山之間,於一九五三年元月準備,三月十三日正式動工,七月七日完成第一期工程。一九五四年四月基本配套竣工。工程總投資為一百七十五萬元,完成土石方總計四十六萬九千三百餘立方米,總庫容為二千六百四十萬立方米,有效庫容為一千七百二十五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為二萬八千四百餘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麻城大坳水庫
- 外文名:Da Ou Reservoir in Macheng
背景,設計參數,灌溉,發電,漁業,移民,施工竣工,
背景
大坳水庫工程指揮部由湖北省政府主席李先念任名譽指揮長,許金彪任指揮長、吳德簡任政委、向玉成、李繼堯等任付指揮長、梁啟傑任政治部主任,指揮部下設八個科。
第一、二期工程由湖北省水利廳第四工程隊勘測設計。
具體設計者彭拯、審核者楊鴻勛.作大壩穩定計算的是陳炎爐、施工技術負責人楊鴻勛。
大坳水庫是在李先念同志親自倡導和指揮下,我省首建的第一座灌溉、防洪、發電、養魚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也是麻城有史以來的第一座水庫。
設計參數
大坳水庫大壩面長158米,底長30米,面寬10米,底寬233米,高30米,一九七八年整修後,壩加高1.7米,面寬5.7米。
剅管為馬蹄形,空徑為1.6米,過水斷面2平方米,全長235米,臥管為箱形,長62米,寬4.7米,內分四管,每管有放水孔十曼個。每孔長6分米,寬4.7米,每秒過水1.5立方米,四個孔每秒可放六個流量;水箱為剅管與臥管接頭的建築物,接水牆高一點七米,寬五分米。由於笛子列開啟和關閉不方便,一九七六年在水箱頂上開孔安裝了麗台斜拉圓箱活閘門,用二台10噸斜拉螺桿啟閉機啟閉。一九八三年“三查三定”時,認為輸水管質量是高的,也比較安全。
渠道工程的作用是抬高水位,引水入渠道,分滾水壩,進水閘、沖刷閘、攔土牆、土壩、防水堤六個部分。
渠道底寬8米,面寬10米,深1.8米,每秒可通過六個流量,第一期工程竣工時,已開挖1408米長。第一期工程填土二十七萬八千四百七十九方,挖土二萬八千餘方,開山石一萬九千一百一十六方,砌石一萬零二百二十八方,混凝土二千四百在渠道的總乾渠後面,有高、低南三條幹渠。總乾渠從大坳水庫至大坳三級電站前池,庫水通過三級電站發電後,尾水一部分流入高渠,一部分跌入五級電站,五級電站發電後,尾水流入麻溪河。
麻溪河內建有低乾渠,渠道工程一二道壩。二道壩為鹼欄河滾水壩,壩高一米,它既可以攔截電站尾水進入低於渠,又可利用滾水以上10.8平方公里承雨面積的洪水在灌溉季節灌塘灌堰。南乾渠則從總於渠大坳電站前池內取水入渠。
灌溉
大坳水庫承雨面積大,雨量較豐富,每平方公里承雨面積僅負擔灌溉面積416畝,較為乾旱的年景,水庫入水量有1680萬方,滿足1.8萬畝灌溉面積是十分充足的。如若將龜山千口堰之水引入庫內,再將渠道開至雨淋河過舉水後,可發展到原設計的受益面積八萬一千八百三十奩。
水庫匯流最高點在鋪頭坳的姜家山,由東向西,經鋪頭坳水庫首尾流入,全長13.5公里,大坳水庫流域形狀屬山丘長形.庫首狹窄,腹部較寬,為天然谷防工事地點,可調節水旱災情,根除了麻溪河4500畝田地的水患。
發電
電站建在大坳水庫外的麻溪河境內,是我省最早建成的農村電站之一,一九五八年正式投產發電。
一九六零年水輪發電機擴建為4×480瓦,一九六七年與系統電併網。
電站為引水式電站,引水渠長1.92公里,設計水頭101米,壓水管為木質管,長173.5米,直徑0.8米,一九六七年將下部分三分之二更換為鋼管。一九八零年十月動工擴建500瓦發電機組一台,一九八一年投產發電,年均發電量279萬度。
漁業
大坳水庫山勢較平緩,水面比較寬闊,溫濕同期,植被較好,水質較肥,是一座中營養型水庫。宜魚面積1500畝,已利用漁業面積1500畝。由於來水面積大,庫內蓄水除保證灌溉面積外,常年還負擔發電用水任務,因此,養殖水面不夠穩定,加之水產設施配套不全,魚池數量不足,捕撈工具落後,目前成魚產量不高。
移民
大坳、楊家鋪、元正橋等三個鄉二十九個灣子,總計268戶1147人。除投靠親友有43戶就近安置外。其餘都在春節前後分別搬遷到城關、中館驛、白果、東河等區,得到當地黨委與政府的妥善安置。
施工竣工
參加興修大坳水庫工程,除了麻城十一個區,四百七十個鄉,二萬三千多勞動力上馬外,還有河南、安徽等地石工遠自數百里路外也積極參加這一工程建設。
為了紀念工程勝利竣工,在大坳水庫閘門上樹立了“麻城縣大坳水庫工程紀念碑”,當時的中共中央委員鄭位三為紀念碑題了詞 “從水庫的成功可以看到人民民眾的力量,又可以想像到美滿的將來,大家繼續努力吧,爭取早日實現機器、電氣下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