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麵包果常綠喬木,高10-15米,樹皮灰褐色,粗厚。葉大,互生,厚革質,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10-50厘米,成熟之葉羽狀分裂,兩側多為3-8羽狀深裂,裂片披針形,先端漸尖,兩面無毛,表面深綠色,有光澤,背面淺綠色,全緣,側脈約10對;葉柄長8-12厘米;托葉大,披針形或寬披針形,長10-25厘米,黃綠色,被灰色或褐色平貼柔毛。花序單生葉腋,雄花序長圓筒形至長橢圓形或棒狀,長7-30(-40)厘米,黃色。雄花花被管狀,被毛,上部2裂,裂片披針形,雄蕊1枚,花葯橢圓形,雌花花被管狀,子房卵圓形,花柱長,柱頭2裂,聚花果倒卵圓形或近球形,長寬比值為1-4,長15-30厘米,直徑8-15厘米,綠色至黃色,表面具圓形瘤狀凸起,成熟褐色至黑色,柔軟,內面為乳白色肉質花被組成;核果橢圓形至圓錐形,直徑約25毫米。果實少核或無核。
分布範圍
麵包果是典型的熱帶多年生常綠果樹。原產太平洋群島及印度、
菲律賓,為馬來群島一帶熱帶著名林木之一。斯里蘭卡、美國的夏威夷、墨西哥、巴西、
薩伊等國有栽培。我國海南的萬寧、
保亭、
儋州,台灣地區的宜蘭、屏東、花蓮有零星種植。
![麵包果 麵包果](/img/1/cfb/nBnauEGM2czMykDM0UTO0MTM2MmMjRGZ0gTM2gTY0MDM2MWNxMzYiVjM4k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主要價值
麵包樹是許多熱帶地區的主食,玻里尼西亞人在航海探險時通常攜帶此樹的根插,以便在其他海島種植。果實澱粉含量非常豐富,食用前通常以烘烤或蒸,炸等方法料理,烹煮後味道與麵包和
馬鈴薯相似。一棵麵包樹一年可結200顆果,是食用植物中產量最高的其中一種。木材材質輕軟而粗,亦可供建築,海島居民以此為獨木舟。
麵包果麵包果用途廣,果實可食用,樹姿美,可作觀賞樹,可種植。麵包果營養價值豐富,其果肉及種子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鐵、磷等礦物質,維生素及豐富的膳食纖維。每100 g麵包果含蛋白質1.34 g,脂肪0.31 g,碳水化合物27.82 g,纖維素1.5 g,灰分1.23 g以及鈣、磷、鐵、鉀,胡蘿蔔素和維生素B等營養成分。100 g麵包果粉的熱量為331卡路里,含蛋白質4.05%,碳水化合物76.70%;100 g木薯粉的熱量為347卡路里,含蛋白質1.16%和碳水化合物83.83%。可見,與同為
澱粉類食物的
木薯相比,麵包果的蛋白質含量更高。
麵包樹抗風力強,根系發達,本質堅硬又不失韌性。因其葉子形狀獨特,所以是非常良好的觀葉抗風性喬木。可植於沿海綠化或當行道樹、點綴型綠化樹使用。
所屬科目
麵包果屬
桑科,果實按種子有無分為有核和無核2個類型:有核品種通稱
麵包堅果樹或稱硬面樹,果實含有大而多的圓形白色種子,種子與果肉煮熟後可吃。
麵包果栽培技術
用種子或插根繁殖。無核品種,無核,樹形較矮,通稱麵包果。用插根繁殖。
傳說
1769年隨同庫克(James Cook)船長的英國博物學家約瑟夫班克斯(Joseph Banks)在
太平洋島嶼塔希提發現了麵包果,並認為可充當
西印度群島的黑奴的糧食班克斯建議布萊(William Bligh)將麵包果帶到西印度群島。布萊指揮「邦蒂號」(Bounty)航行,第二次航行後,成功地將麵包果栽種在
牙買加。但黑奴愛吃香蕉和木薯,麵包果始終未成為他們的主食。按一般水果的概念,麵包果不算是水果,其澱粉含量高,很少生吃。一般需經烘烤、蒸煮、煎炒或曬乾後磨成粉再供食用。在西印度群島及中美洲(從墨西哥至巴西),
麵包果樹栽培在門前庭院裡,果實供市售。無籽類型用根出條或
根插條繁殖。在南太平洋島嶼栽培品種很多,但在熱帶美洲。麵包果樹不耐霜凍,甚至在
佛羅里達的最南部也未能栽培成功。在一些南海地區,其纖維質的內層樹皮用以織布,木材用以造獨木舟和製作家具,樹液用做黏合劑。
麵包果的利用價值
1 食用價值
幼果可煮食, 味似朝鮮薊, 也可以鹽漬或浸泡。成熟果實去皮切片後, 果肉可煎、煮、烘烤和油炸, 味似麵包或馬鈴薯, 也可用於製作薯條、麵包、蛋糕、餡餅、麻薯、果醬、果酒和果醋等食品, 煮排骨湯、炒蛋食用味道亦佳。種子堅硬、肉質細密、味道香甜如板栗, 可煮或燒熟食用, 也可以作成濃湯。在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格瑞那達等國非常盛行的“oil down”, 便是由鹹豬肉、麵包果、椰子汁以及芋頭葉進行烹飪的一種食物。在菲律賓, 煮熟的麵包果塊與椰子和糖一塊製成糖果, 據說這種糖可保存3個月左右。
2 工業價值
麵包果是一種季節性作物, 由於果實供應不穩定, 其工廠化加工仍然處於初級階段。牙買加有生產鹽水切片麵包果罐頭;也有人生產少量麵包果粉和脆片, 經評價這種粉可以替代濃縮小麥粉, 作為速溶嬰兒食品的基本原料。在巴西、波多黎各以及喀麥隆, 已從果實中提取出澱粉, 由於它的黏性和膠體性比較好, 有望運用於造紙、紡織等工業生產。
3 木材用途
金黃色的麵包樹木材輕盈且富有彈性, 由於具有抗白蟻和海生蠕蟲性能, 廣泛用於造房和造船。在薩摩亞, 最好的房子, 尤其是屋頂都是用麵包樹的木材建造, 如果避免直接淋雨, 其使用壽命可長達50年。此外, 也可用於製作碗筷、雕刻工藝品、家具以及其他物品。
4 韌皮用途
麵包樹的韌皮可用來製作一種叫做“tapa”的樹皮布料。傳統上, 這種布多用於婚事和祭奠儀式用的外衣, 也用於製作被褥、斗篷、纏腰帶和長袍。韌皮也可製作成非常結實的繩索, 用作動物用挽具和捕捉鯊魚的漁網。
5 汁液用途
黏乎乎的麵包樹汁液有許多用途。在加勒比海及其他地區它被用作生產口香糖。麵包樹枝幹的汁液非常豐富, 早晨割破樹皮, 然後在當天將風乾的汁液收集起來就可製成口香糖。麵包樹的汁液還用於填補船的縫隙使其不漏水;另外, 它也可以用於黏合畫框的邊沿。麵包樹的汁液還普遍用作粘鳥膠。在庫賽埃島, 人們將汁液與椰子油混合用於誘捕蒼蠅。
6 葉與花的用途
麵包果的樹葉廣泛用於包裹食物, 也用於烹飪或直接盛放食物。乾枯的托葉或老葉有些粗糙, 夏威夷人用它來將木珠和石栗果磨光做成項鍊或手鍊等飾品。在雅浦島, 葉片甚至還可用作島礁魚的誘餌。樹葉也是牛、山羊、豬和馬等家畜的飼料。在許多地區, 雄花被醃製成醃漬品或蜜餞。將烘烤過的花塗抹在疼痛牙齒的齒根周圍, 可減輕疼痛。在萬那杜和夏威夷, 人們用燃燒晾乾的乾花來驅蚊。在夏威夷, 其花絮用來製作一種黃色、棕褐色或棕色的染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