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門冬五膈下氣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外台秘要》卷十六引《刪繁方》。主治肺勞熱,損肺生蟲,形如蠶,在肺為病,令人咳逆氣喘,或為憂膈、氣膈、恚膈、寒膈、熱膈,皆勞氣所生。
基本介紹
- 名稱:麥門冬五膈下氣丸
- 別名:含化麥門冬丸(《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七)、麥門冬丸(《普濟方》卷二十六)、五膈下氣丸(《普濟方》卷二十七)
- 出處:《外台秘要》卷十六引《刪繁方》
- 組成:麥門冬、椒四分、遠志皮、附子、細辛、甘草、乾薑、桂心、人參、百部、白朮、黃芪、杏仁
- 主治:肺勞熱,損肺生蟲,形如蠶,在肺為病,令人咳逆氣喘,或為憂膈、氣膈、恚膈、寒膈、熱膈,皆勞氣所生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附方,
組成
麥門冬十分(去心),椒四分(汗),遠志皮、附子(炮)、細辛各六分,甘草十分(炙),乾薑、桂心、人參、百部、白朮、黃芪各五分,杏仁四十枚(熬;去皮尖雙仁者)。
用法用量
上為末,以白蜜為丸,如彈子大,將一丸納牙齒間含,稍稍咽其汁。
主治
肺勞熱,損肺生蟲,形如蠶,在肺為病,令人咳逆氣喘,或為憂膈、氣膈、恚膈、寒膈、熱膈,皆勞氣所生。
附方
名稱:蓮子黃連丸
組成:黃連、胡黃連、瓜蔞根、烏梅、杏仁、石蓮子
用法:上為末,用豬膽汁浸糕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五丸,煎烏梅、姜蜜湯送下
主治:小兒潮熱往來,五心煩熱,盜汗骨蒸,喘咳,疳而成癆者
出處:《醫林纂要》卷九
功用:斂陰和脾
名稱:七汁救命膏
組成:茅根汁、竹瀝汁、蘿蔔汁、韭菜汁、生藕汁、梨汁、人乳、童便、無灰好陳酒、薑汁、川貝母、白硼砂、白茯苓、天冬、麥冬、地骨皮、澤瀉、知母、黃柏
用法:以上粗藥六味,用河水十大宮碗,煎至四碗,濾去滓,澄清,用重絹再瀝過,方下前汁酒共十味,再熬至滴水不散為度,方下貝、硼、苓三末,收成膏。每用白滾湯調服二三匙
主治:癆怯咳嗽
出處:《同壽錄》卷二
名稱:驅二豎丸
組成:麥冬、炮姜、川椒、黃芪、人參、肉桂、百部、白朮、遠志肉、細辛、炙甘草、杏仁
用法:煉蜜為丸。含化
主治:肺勞熱,生蟲如蠶,咳逆氣喘,謂之膏盲病,針灸不至者
出處:《雜病源流犀濁》卷一
名稱:三白廣生湯
組成:地骨皮、白朮、白芍、茯苓、甘草、陳皮、棗仁、山藥、貝母、丹皮、芡實、蓮肉、烏梅
主治:虛損癆瘵,吐痰白色,胃逆不思飲食,食不消化,遺濁便溏,神瘁肉削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八
名稱:補血養陰丸
組成:生地、丹皮、麥冬、白芍、當歸、牛膝、杞子、青蒿、茯苓、鱉甲、川斷、五味子
用法:益母膏為丸
主治:女癆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