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薲草

麥薲草

麥薲草(學名:Elymus tangutorum (Nevski)Hand.-Mazz.)是禾本科披鹼草屬植物。植株較高大粗壯,稈高可達120厘米,基部呈膝曲狀。葉鞘光滑;葉片扁平,長10-20厘米,寬6-14毫米。穗狀花序直立,較緊密,有時;小穗稍偏於1側;內稃與外稃等長,先端鈍頭,脊上具纖毛。

分布於尼泊爾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內蒙古、山西、雲南、甘肅、河北 、甘肅、青海(玉樹 、稱多 、門源、澤庫、興海等)、四川、新疆和西藏等省區。主要生長在海拔3900米左右的山坡、草地上。

莖桿粗壯,葉量豐富 ,根系發達,在群落中具有很強地侵占能力,可作為高寒草甸黑土灘退化草地恢復與重建的先鋒草種。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植株較高大粗壯,稈高可達120厘米,基部呈膝曲狀。葉鞘光滑;葉片扁平,長10-20厘米,寬6-14毫米,兩面粗糙或上面疏生柔毛,下面平滑。
穗狀花序直立,較緊密,有時;小穗稍偏於1側,長8-15厘米,粗8-10毫米,穗軸邊緣具小纖毛,通常每節具有2枚而接近先端各節僅1枚小穗;小穗綠色稍帶有紫色,長9-15毫米,含3-4小花;穎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7-10毫米,具5脈,脈明顯而粗糙或可被有短硬毛,先端漸尖,具長1-3毫米的短芒;外稃披針形,全體無毛或僅上半部被有微小短毛,具5脈,脈在上部明顯,第一外稃長8-12毫米,頂生1直立粗糙的芒,芒長(3)5-11毫米;內稃與外稃等長,先端鈍頭,脊上具纖毛。

產地生境

分布於尼泊爾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內蒙古、山西、雲南、甘肅、河北 、甘肅、青海(玉樹 、稱多 、門源、澤庫、興海等)、四川、新疆和西藏等省區。主要生長在海拔3900米左右的山坡、草地上。

繁殖方法

播種採用條播 ,播量3克/平方米。三次重複,小區面積為6平方米(2米×3米),每小區播7行 ,播深2-3厘米,行距30厘米,區間距50厘米,以 112.5千克/公頃磷酸二銨作底肥。每年在分櫱一拔節期追施尿素150千克/公頃,過磷酸鈣300千克/公頃。

主要價值

莖桿粗壯,葉量豐富 ,根系發達,在群落中具有很強地侵占能力,可作為高寒草甸黑土灘退化草地恢復與重建的先鋒草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