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油套稻技術

麥油套稻技術,全稱超高茬麥油套稻技術,也被稱為免耕套稻技術、麥油套稻低碳耕作法,是由揚州農科院稻苗專家顧克禮及其同事,以福岡正信自然農法理念為根基,在原江蘇農學院教授黃細喜的“麥套稻”低碳耕作法的基礎上,經過二十多年來的系統研究和示範套用而形成的配套稻作新技術體系。

技術簡介,技術特點,技術成就,適用範圍,

技術簡介

麥油套稻技術,是指在三麥灌漿(油菜結角)中後期,將處理後的稻種直接套播到麥(油菜)田間,麥(油)機械收割時留高茬,脫粒後的秸稈(菜殼)就地散開、就近埋入墒溝或自然條帶,任其在稻作期間自然腐解還田,改良土壤,促進水稻生長的一種仿原生態水稻栽培低碳技術。
該技術實現了水稻種植不耕地、不耙地、不育秧和不插秧

技術特點

麥油套稻技術與傳統技術及國際領先的日本、韓國機插稻技術相比優勢顯著:
一是低碳效應令人矚目。
與傳統栽培技術相比,麥油套稻技術集免耕、免插、免燒秸稈、秸稈自然覆蓋腐解、減少20%化肥使用等低碳特點。比耕地插秧且秸稈機械還田的耕作方式,每畝減排二氧化碳800公斤以上。專家預計,全國稻麥(油)兩熟地區推廣三分之一即5000萬畝,可減少二氧化碳年排放量4000萬噸。
以免耕為例,可節省柴油2.25-2.75公斤/畝,按每公斤減排3.186公斤計,共減排7.16-8.75公斤;免插節省機插汽油0.4公斤/畝,按每公斤減排3.08公斤計,共減排1.23公斤;節減化肥20%,可減排18.3公斤;秸稈覆蓋比旋埋減排65%甲烷,減排二氧化碳每畝777.5公斤(如燒秸稈400公斤左右/畝,按每公斤產生二氧化碳1.8公斤計,套稻可減排720公斤)。
二是耕地土壤有效培肥。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耕地面積減少的同時,土壤質量亦日益惡化。實施麥油套稻技術,每畝400-500公斤的秸稈全量自然覆蓋,連續三年還田,可使土壤耕層有機質提高0.21-0.28個百分點,這將有利於解決耕地質量持續下降的問題。
三是糧食產量明顯增加。
與傳統稻作相比,不用秧田可增加夏糧面積10%左右。水稻產量持平或增產5%左右,並具有超高產潛力。此外,由於有機肥料的增加,稻穀出米率比傳統種法提高了兩個百分點,且米的品質較好。專家預計,全國稻麥(油)兩熟地區推廣三分之一即5000萬畝,在不增加耕地的情況下,可年創增糧食35億公斤左右。
四是農民收入顯著提高。
麥油套稻技術比傳統稻作技術每畝節本增收150元左右,比引進的日韓機插稻技術節本增收80元左右。如全國適宜地區套用三分之一面積,可使農民種糧年直接增收80億元(比傳統稻作)或40億元(比引進的國外機插稻),農忙轉移勞動力間接增收戶均千元左右,有利於整村推進農民脫貧增收。
麥油套稻技術改變了過度依賴機械和石化燃料能源種植的傳統農業模式,順應了當前世界範圍內低碳農業的新走勢,代表了我國低碳農業的發展方向與未來。

技術成就

麥油套稻技術曾獲得國家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三等獎、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中國高校科技進步二等獎、江蘇省農業科技成果推廣三等獎、揚州市科技進步特等獎,先後被列為科技部、農業部推薦的《秸稈綜合利用技術》首選技術、國家環保重點推廣使用技術,已形成3個江蘇省地方標準,獲得2項國家發明專利,中央電視台、新華社、揚州晚報等媒體曾多次對該技術跟蹤報導。

適用範圍

麥油套稻技術適用於全國10多個省市的一億多畝稻麥(油)兩熟地區。目前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面積已經達到500萬畝,增產糧食4億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