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氏犀鱈

麥氏犀鱈

麥氏犀鱈,Bregmaceros macclellandii (Thompson,1940),為犀鱈科犀鱈屬的一種魚類,主要生長在熱帶及亞熱帶溫水性遠洋及較深海區上層小浮魚類,國內主要分布在中國東海南部如浙江大陳島到台灣東港, 廣東東南澳, 廣西北海市及海南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麥氏犀鱈
  • 拉丁學名:Bregmaceros macclellandii (Thompson,1940)
  • :動物界
  • 脊椎動物門
  • 亞門:脊索動物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鱈形目
  • :犀鱈科,海鰗鰍科
  • :犀鱈屬
  • :麥氏犀鱈
  • 分布區域:東海南部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利用價值,種群分布,

形態特徵

背鰭1,57;臀鰭58;胸鰭19;腹鰭6。縱列鱗74。
體延長,側扁,背緣平直,腹部圓形;體長為體高5.4倍,為頭長5.7倍。頭小,頭長為眼徑3.2倍,為吻長4倍。吻短,圓形,小於眼徑。眼側位,大而圓形,上半部被透明半圓形脂眼瞼;眼間隔寬而圓突,大於眼徑。鼻孔2個,位於眼前方,前鼻孔橢圓形,後鼻孔裂縫狀。口大,端位,口裂稍斜,兩頜約等長,頜骨後延至眼的中部下方。牙細小,尖形,上下頜牙2~3行;上頜外行及下頜內行牙較大;犁骨牙小而尖形,排列稀疏;齶骨及舌上無牙。
舌大,圓形,游離,前端幾伸達口腔前方。鰓孔寬大,鰓蓋膜不與峽部相連。鰓蓋條7。無假鰓。鰓耙短小,針狀。
體被小圓鱗,頭部無鱗。
背鰭2個;第一背鰭為一絲狀延長鰭條,位於頭頂部,鰭端未伸達第二背鰭起點,平放時納入於背溝中。第二背鰭延長,具57鰭條,前部鰭條高大,中部鰭條低弱,分離,棘狀,後部鰭條低於前部鰭條,邊緣圓形。臀鰭與背鰭相似,具58鰭條,中部鰭條較背鰭中部鰭條為長。腹鰭喉位,由6平扁鰭條組成,基部互相交迭,外側3鰭條延長,幾伸達臀鰭中部,里側3鰭條短小,平放時鰭條前部納入於腹溝中。胸鰭寬短,約等於吻後頭長,基部上方具一皮膜。尾鰭圓形。
體腔中大,腹膜淺色。胃腸均為長管狀;肝大,分左右二葉;幽門盲囊2個,位於胃的末端兩側,後端向前;無鰾。
背側面淺灰色,腹面淺色,第二背鰭前部及後部前上方,尾鰭和胸鰭上中部均黑色:腹鰭及臀鰭淺色。

棲息環境

熱帶及亞熱帶溫水性遠洋及較深海區上層小浮魚類。洄游於近海及開放水域中、上層的小型魚類。一般棲息深度在20-30公尺以內,最深可達2,000公尺,喜結群洄游。以浮游生物為食。

利用價值

魚體小型,除學術研究外,不具食用價值

種群分布

在中國,分布於東海南部如浙江大陳島到台灣東港、廣東東南澳、廣西北海市及海南島等,屬於熱帶及亞熱帶溫水性遠洋及較深海區上層小浮魚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