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壠村(雲南省昆明市富民縣大營鎮麥壠村)

麥壠村(雲南省昆明市富民縣大營鎮麥壠村)

該行政村隸屬雲南省昆明市富民縣大營鎮,地處大營鎮西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3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城5公里。東鄰奎南村委會,南鄰奎南村委會,西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鄰永定鎮,北鄰河東村委會、白石岩村委會。轄11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765戶,有鄉村人口2868人,其中農業人口2778人,勞動力211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56人。此外還有雲南省昆明市富民縣永定鎮麥壠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麥壠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雲南省昆明市富民縣大營鎮
  • 面積:22.57平方公里
  • 鄉村人口:2868人
簡介,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文化教育,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

簡介

該行政村隸屬富民縣大營鎮,地處大營鎮西北邊,距鎮政府所在 地3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城5公里。東鄰奎南村委會,南鄰奎南村委會,西鄰永定鎮,北鄰河東村委會、白石岩村委會。轄11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765戶,有鄉村人口2868人,其中農業人口2778人,勞動力211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56人。  全村國土面積22.57平方公里,海拔1673米,年平均氣溫15.9℃,年降水量85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楊梅葡萄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788畝,人均耕地0.65畝,林地23736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972.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6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耕地總面積1788畝(其中:水田1268畝,旱地520畝),人均耕地0.6
5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葡萄等作物;擁有林地2373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31.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6畝,主要種植楊梅、板栗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1.7畝,其中養殖面積11.7畝;荒山荒地51畝,其他面積8268.3畝。有鈦礦、白雲石等資源。
生態林生態林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 ,無路燈。全村有765戶已全部通水、通電,有512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9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66.93%和91.2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6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58戶
(分別占總數的87.19%和72.94%)。 該村到鎮政府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公里,距離集貿市場3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7輛、有農用運輸車13輛、拖拉機24輛、機車174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788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788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5畝。
自來水管道自來水管道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1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89戶;建有小水窖52口。全村有8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 8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6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9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0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2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972.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66.0
3萬元,占總收入的4.59%;畜牧業收入603.42萬元,占總收入的7.5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405頭,肉牛68頭,肉羊758頭);漁業收入6.3萬元,占總收入的0.08%;林業收入45.83萬元,占總收入的0.57%;第二、三產業收入6932.08萬元,占總收入的86.95%。農民人均純收入296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9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7人(占勞動力的2.22%),在省內務工38人,到省外務工9人。
玉米玉米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葡萄、楊梅、甜脆玉米,主要銷售往省內。2007年全村銷售總收入20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53%。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葡萄、楊梅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養殖業。擁有企業4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2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965平方米,擁有教師26人
。距離鎮中學3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59人,其中小學生250人,中學生109人。
教學樓教學樓

人文地理

麥壠村委會地處鎮西北邊,東鄰奎南村委會,南鄰奎南村
委會,西鄰河東村委會、北鄰白石岩村委會。由境內有大、小麥壠村,小麥壠村曾名“小里仁村”,該村原是毛娃居住,村子比大麥壠小,故叫小麥壠。由於荒蕪,無法居住,毛娃搬走,仍叫小麥壠。大麥壠村曾名“大里仁村”,棄這兩個村的“大、小”,故而得名為“麥壠”。1950年設麥壠鄉;1956年成立麥壠高級社;1958年設肖家營管理區;1962年設麥壠大隊;1964年大隊由小麥壠村遷至肖家營村,名稱未因搬遷而改變;1984年4月體制改革後設麥壠鄉;1988年改設為辦事處;2000年10月改為村委會。
農產品農產品
在大麥壠村後108國道旁,距縣城約6公里處,有建於清朝康熙年間(1662-1722年)的萬佛山慶壽寺,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該寺於同治年間曾大修過一次,後毀於1958年至1959年,寺占地大約2400平方米,設有正殿、娘娘殿、天王殿,有大小房屋十餘幢,塑有釋迦牟尼佛 一尊、文殊菩薩、彌勒佛及其他說也說不清的佛,因此而叫做"萬佛山慶壽寺"。2001年對萬佛山慶壽寺進行了重新修建,占地上千畝,現已對外開放。

新農村建設

麥壠村委會按照鎮黨委、鎮政府的新農村建設實施方案和“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積極組織、全力抓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2007年鎮黨委、鎮政府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給麥壟村委會安排4萬元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麥壟村委會總投資40萬元實施了肖家營村的村內道路路面硬化;投資2.5萬元為分村35戶新建水窖和1.8公里的人畜飲水管道。
道路建設

發展重點

存在問題
1、集體經濟薄弱,山區村民小組無經濟來源,集體公益
事業建設項目難於開展;村組幹部工資偏低。
萬佛山慶壽寺萬佛山慶壽寺
2、民眾對招商引資工作認識不深,意識不強,給招商引資工作帶來困難。
3、壩區村民小組在維持電排站的正常運行、維修和守護上投入的資金過高;電排站農業生產用電價格高,增加集體資金投入。
4、山區村民小組交通閉塞,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薄弱,生產力水平低。
5、歷史遺留問題過多,給村委會開展工作帶來一定困難。
6、缺少資金扶持。 發展思路
1、積極協調扶持資金,建設和完善公益事業建設。
2、加強民眾思想教育和宣傳引導,積極做好招商引資工作。
3、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問題,促進農民增收。
4、在調整產業結構的基礎上,以科技興農為龍頭,發展特色產業,種植經濟林果,發展畜牧業養殖,促進農民增收。
5、加強村幹部的政治理論學習,提高村幹部的理論知識和工作水平;堅持民主決策和民主管理,加強民主監督,充分發揮村“兩委”幹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