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麥基諾島
- 外文名:Mackinac Island
- 所屬國家:美國
- 所在地區:密西根州
- 面積:9.8平方公里
概況,歷史概述,命名由來,人文風韻,自然風光,其他,
概況
美國密西根州北部避暑勝地。位於休倫湖內。17世紀初葉法國探險家首次來此。因地處戰略要衝,1780年英國人在此建要塞。1783年歸屬美國。曾為美國皮毛公司所在地。在1812年戰爭中被英軍占領。1815年重歸美國。周長14公里(9哩),為茂密的樹林覆蓋。四周環有石灰石懸崖,東部高103公尺(339尺)。1895年以來為州立公園。該島保持著18和19世紀的風貌,馬、馬車和腳踏車為交通工具,禁止汽車通行。人口469(1990)。
坐落在休倫湖和密西根北部的麥基諾島很早之前是禁止機動車輛通行的,所以遊人和當地人只能走路或騎腳踏車,甚至騎馬。溫暖的氣候讓麥基諾島成為夏日的首選目的地。由於這裡很受船舶愛好者的歡迎,因此該島成為每年一度的從芝加哥到麥基諾帆船比賽(世界上最長的淡水競賽)的最後一站。
臨近岸邊的建築物顏色各異,仿佛是浮在水上的宮殿,島的遠處則是秋意正濃的楓葉,在湖水的襯托下,景色迷人。麥基諾島被一些華人旅行社稱為“蓬萊仙島”,似乎是想增添一些文化上的認同感。實際上,麥基諾島的名字源於當地原著民語言“Mitchimakinak ”,意思是“大烏龜”,因為該島嶼形狀似烏龜。早期的探險家及其後來者將其在法語中依音拼為“Michilimackinac”,現在採用的是英語中的簡稱“Mackinac”。
鎮中心的街道兩旁有許多零售商店,糖果店和餐館。遊覽中只看見一間連鎖的星巴克咖啡店。糖果店中備受歡迎的產品是當地生產並聞名全國的“麥基諾島軟糖”,遊客有時稱之為“發基司”(fudgies)。許多商店出售各種各樣的軟糖,據說,一些糖果店的經營歷史超過一個世紀。
在19世紀後期,麥基諾島成為一個備受遊客歡迎的景點以及夏季的度假勝地。島上的大部地區開展了廣泛的歷史維護和重建工作。最終,整個島嶼被列為國家歷史地標。1875年,聯邦將麥基諾島上的大部分土地劃歸為麥基諾國家公園,這個國家公園僅比美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黃石公園晚三年。
為了容納大量湧入的遊客,在19世紀80年代,遊船和鐵路公司開始建造酒店。紀念品商店開始湧現,島上的居民也受益於遊客。許多富有的實業家在島上興建夏季度假屋。麥基諾島上的大多建築物是用木材建造,少數是石材。島上建築風格的時間跨度達300多年,從最早的土著人,到1930年代。
歷史概述
19世紀20年代,麥基諾島成為毛皮貿易的重要集散地,來自附近幾個州的動物毛皮加工後經五大湖水道和大西洋運抵歐洲各國。到了30年代,隨著五大湖地區芝加哥、底特律和克利夫蘭等大城市的崛起,麥基諾島逐漸從毛皮集散地轉型成為漁業捕撈基地。
美國內戰結束後,大批享受戰後安寧的遊客來到仙境般的麥基諾島度假。隨著遊客的不斷增加,麥基諾島在1875年成為美國的第二個國家公園,1895年轉交密西根州管理。1898年,第一輛汽車開上了麥基諾島,打破了島上的寧靜,居民們紛紛抱怨橫衝直撞的汽車給自己的健康和安全帶來了威脅。於是20世紀初機動車被禁止登島,這一禁令沿用至今。看似迂腐的規定其實很大程度上幫助保存了麥基諾島的文化,也使其旅遊業蓬勃發展,成為密西根州的第一名勝。
命名由來
綠意蔥蘢的麥基諾島,遠看如同一隻巨龜浮在水面上,印第安人稱其為“米奇里麥基諾”,意為巨龜的土地。麥基諾島的名字源於當地原著民語言“Mitchimakinak ”,意思是“大烏龜”,因為該島嶼形狀似烏龜。早期的探險家及其後來者將其在法語中依音拼為“Michilimackinac”,17世紀法國人來到這裡後,為這個奇怪的名字至少給出了55種拼寫方式。19世紀早期,人們實在不能忍受這些冗長而混亂的名稱帶來的麻煩,將小島的名字簡化為“麥基諾”現在採用的是英語中的簡稱“Mackinac”,並一直沿用至今。
人文風韻
今天,上麥基諾島主要有兩種方式:架私人飛機或乘渡輪,島中部有一小飛機場可供小型飛機起降。不論選擇那一家渡輪公司,你都會從南部的哈迪曼灣登船,湖光清澈,泛著幽藍的光,宛如海濱景象。
甫一抵岸,便能聞到一股異味,那是馬糞的味道。一出碼頭便是主街,這是麥基諾島最熱鬧的地段。兩旁店鋪林立,房屋多為木質,外面幾乎都由一條條木板拼成。嬌艷的花籃掛在路燈下,陽台上或窗戶下,五彩繽紛,令人心曠神怡。每年到訪麥基諾島的遊客超過100萬人次,而島上的常住居民僅有約為600人。島上的房屋或臨水而建,或掩映在半山的樹林中,色彩淡雅,大多是尖屋頂配煙囪,具有濃郁的維多利亞時期建築風格。
最有特色的要算馬路上不時奔過的馬車了。兩匹馬,一位車夫,一廂遊客,構成了麥基諾島的獨特街景。你可以坐上一輛按固定路線行駛的馬車領略小島的美景,也可以租一輛僅容二人的小馬車,自己當一把車夫,隨心所欲的暢遊。同時,在主街上隔三差五便能看見一家租賃腳踏車的店鋪,騎車環島的旅行者也不在少數。
島上遍植丁香樹,每到盛夏初放時,凝露噴香,煙霞漫島。自1949年以來,每年六月中旬便會迎來為期十天的“丁香節”。節日期間人們不僅可以賞丁香,更可以看到麥基諾島特有的馬車巡遊。麥基諾島上數量最多的店鋪一定要數買法及的店了,大大小小加起來不下數十家。法及(fudge)是乳脂軟糖的英文名,現在已成為麥基諾島的招牌甜點了。
自然風光
其他
19世紀後期,隨著遊客的逐年增加,道上有限的接待能力便捉襟見肘了。看準了商機,密西根中央鐵路等公司在1886年買下了一塊臨湖的土地開始修建格蘭特大酒店,次年酒店落成,從此它便成為麥基諾島的地標之一。格蘭特大酒店由來自底特律的建築師喬治·梅森設計,酒店中部高聳,兩側左右對稱,灰綠色的屋頂配潔白的立面十分典雅,具有濃郁的維多利亞時期風格。三層樓高的門廊貫穿整棟建築,長達200米,從落成至今一直保持世界第一。酒店共有385間客房,每一間的裝飾風格各異。這個被稱為“美國夏宮”的酒店並不全年營業,一般僅在5月初和10月下旬才開門迎客,即便如此,每年接待量都超過13萬人次。《時光倒流七十年》改編自美國20世紀偉大作家Richard Matheson發表於1976年的小說《Bid Time Return》,男主角李察是一名成功的劇作家,某日一位老太太交給他一枚懷表,並莫名其妙地對他說“回到我身邊來”,之後便獨自離去。8年後,當他造訪一家旅館時,看到女演員艾絲的照片,她曾在1912年時待過這家旅館。李察被這張照片深深吸引,無法自拔。更令他驚訝的是,他發現艾絲竟然就是那位將懷表交給他的老太太,而且他們過去確實存在著某種羈絆,但是可惜當時老太太已經去世了。於是他以自我催眠的方式,回到了1912年,終於找到了念念不忘的艾絲,兩人很快的墜入了情網……影片的主題曲最終和本片一樣成為了經典,它的完整題名為《Theme From "Somewhere In Time"》,作曲者是為本片配樂的音樂家約翰·巴里。而這部電影的主要拍攝地,就選在了麥基諾島,以及島上的這座大酒店。再也沒有一個地方,比麥基諾島,更適合做這部影片的外景地了。麥基諾島獨特的人文風韻與這部電影的浪漫情懷完美結合,也造就了一部經典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