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吊雲杉(麥吊衫)

麥吊雲杉

麥吊衫一般指本詞條

麥吊雲杉(學名:Picea brachytyla (Franch.) Pritz.)是是松科雲杉屬喬木,高可達30米,樹皮淡灰褐色,大枝平展,樹冠尖塔形;側枝細而下垂,冬芽常為卵圓形及卵狀圓錐形,芽鱗排列緊密,褐色,先端鈍,小枝不向外開展。球果矩圓狀圓柱形或圓柱形,熟時褐色或微帶紫色,種子連翅狀。4-5月開花,9-10月球果成熟。

分布於中國湖北西部、陝西東南部、四川東北部、北部平武及岷江流域上游、甘肅南部白龍江流域,生於海拔1500-2900米地帶。在氣侯溫涼、濕潤、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地帶,生長良好。

木材堅韌,紋理細密,比重0.52。可供飛機、機器、車輛、樂器、建築、家具、器具及木纖維工業原料等用材。在其分布區內,宜選作森林更新或荒山造林樹種。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栽培技術,整地,栽植,撫育,主要價值,保護措施,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30米,胸徑達1米;樹皮淡灰褐色,裂成不規則的鱗狀厚塊片固著於樹幹上;大枝平展,樹冠尖塔形;側枝細而下垂,一年生枝淡黃色或淡褐黃色,有毛或無毛,二、三年生枝褐黃色或褐色,漸變成灰色;冬芽常為卵圓形及卵狀圓錐形,稀頂芽圓錐形,側芽卵圓形,芽鱗排列緊密,褐色,先端鈍,小枝基部宿存芽鱗緊貼小枝,不向外開展。小枝上面之葉覆瓦狀向前伸展,兩側及下面之葉排成兩列;條形,扁平,微彎或直,長1-2.2厘米,寬1-1.5毫米,先端尖或微尖,上面有2條白粉氣孔帶,每帶有氣孔線5-7條,下面光綠色,無氣孔線。
麥吊雲杉麥吊雲杉
球果矩圓狀圓柱形或圓柱形,成熟前綠色,熟時褐色或微帶紫色,長6-12厘米,寬2.5-3.8厘米;中部種鱗倒卵形或斜方狀倒卵形,長1.4-2.2厘米,寬1.1-1.3厘米,上部圓排列緊密,或上部三角形則排列較疏鬆;種子連翅長約1.2厘米。花期4-5月,球果9-10月成熟。

生長環境

麥吊雲杉適生在氣候溫涼濕潤,雨量較多,常年多雲霧,年平均溫8-14℃,年降水量1300-5500毫米,相對濕度85%。麥吊雲杉屬淺根性、陽性樹種,稍耐蔭蔽,在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黃壤、山地黃棕壤或山地棕色森林土和腐殖質豐富的半陽或半陰坡地帶,生長良好。

分布範圍

為中國特有樹種,主要分布於秦嶺、大巴山脈及四川北部。產於湖北西部、陝西東南部、四川東北部、北部平武及岷江流域上游、甘肅南部白龍江流域,江西廬山有栽培。
麥吊雲杉麥吊雲杉

栽培技術

整地

麥吊雲杉麥吊雲杉
清理:移植前1個月對造林地進行清理,火燒跡地和採伐跡地採用帶狀清理,以種植行為中心呈帶狀地清理其兩側植被,並把採伐剩餘物或被清除植被在保留帶堆成條狀,割帶1米保留1米。荒山和林下造林以塊狀清理為主,以種植點為中心呈圓塊狀地清理其周圍植被或採伐剩餘物,半徑為0.5米。清理內容為割除荒坡上或種植點四周影響造林的雜草、灌木,燒除採伐跡地上的枝椏、稍頭,砍除枯木,挖除伐根等。無論哪種清理均應考慮為生態公益林建設服務,應儘可能地保留原植被和幼樹。
整地:山地沿等高線帶狀和塊狀整地,平坦地區南北走向。土壤肥力較高或成片的地塊宜帶狀整地,穴規格30厘米×30厘米×30厘米,品字型配置。荒山荒地或其它幼樹下宜穴狀整地,自然配置,穴規格30厘米×30厘米×30厘米,不論帶狀或穴狀應做成外高內低,便於收集雨水,供樹苗生長。
圍欄:集中連片平坦的造林地,沿造林地四周用鐵絲網作圍欄,高1.5米,立柱可就地取材也可用水泥柱。

栽植

苗木準備:容器苗運輸前澆水保濕,裸根苗運輸中要蘸泥漿,路途較遠應包紮保濕運輸劑,栽植前修除傷根殘枝,並用奈乙酸或ABT3號生根粉浸根(速蘸根法:造林前將苗木根系放在100-500毫克/千克溶液中速蘸5-30秒即栽)。隨起隨栽、隨到隨栽,防止風吹日曬,時間較長需假植。
麥吊雲杉麥吊雲杉
定植:三埋兩踩一提苗:先填表土,後植苗木(要求植苗要正,根系舒展),容器苗要拆除容器;回填一半心土,向上輕提苗木後踩實,繼續回填剩餘心土並踩實,直到與地面平齊。坡地應使坑穴外高內低,以防止水肥流失。遇乾旱炎熱天氣應澆足定根水,植株四周用3-4根高50厘米小樹枝遮蔭,又可防止畜害。

撫育

油麥吊雲杉造林5年內生長緩慢,前兩年每年撫育2次,後3年每年撫育1次,應連續撫育5年。每年4-7月份進行人工除草(考慮林下資源的利用,不提倡用化學除草劑)、根部鬆土、苗木扶正、補植補造等。苗木成活後每年可施肥1次,每次根施氮磷複合肥750千克/公頃,計每株150克,有條件的施腐熟肥效果更好。

主要價值

木材堅韌,紋理細密,比重0.52。可供飛機、機器、車輛、樂器、建築、家具、器具及木纖維工業原料等用材。在其分布區內,宜選作森林更新或荒山造林樹種。林下箭竹是大熊貓的主要飼料。
麥吊雲杉麥吊雲杉

保護措施

保護等級: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1984年7月公布《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Ⅲ級。漸危種。
瀕危原因:分布於秦嶺、大巴山山區及四川北部,因森林過度砍伐,多呈零星散生,環境惡化,天然更新困難。
保護措施:已建立自然保護區,應保護好母樹及生境,育苗造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