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斯菲爾德·派黎思

麥克斯菲爾德·派黎思

麥克斯菲爾德·派黎思是美國插版畫家和畫家。他的色彩運用,尤其是明亮的“派黎思藍色”,以及他的裝飾性幽默繪畫,為他贏得了聲譽。他的《阿拉的花園》等畫作複製品,在20世紀二十年代極為暢銷。派黎思分別為尤金·菲爾德的《童年詩歌》、肯尼斯·格雷厄姆的《黃金時代》以及其他書籍創作了插畫。他為《哈珀周刊》等雜誌畫過廣告、插畫和封面。他的壁畫有舊金山喜來登酒店的《穿花衣的吹笛手》以及紐約聖瑞吉斯酒店的《老國王科爾》。派黎思出生於費城,先後就讀于海沃福德學院和賓夕法尼亞美術學院。他也曾師從霍華德 派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麥克斯菲爾德·派黎思
  • 外文名:Maxfield Parrish
  • 出生日期:1870
  • 逝世日期:1966年
藝術特點,生平,

藝術特點

上個世紀初,在美國有一位藝術家,他的繪畫深受人們的喜愛。在每4個家庭中,至少有1個家庭擁有一幅他的繪畫作品的複製品,並將它掛在客廳的牆上。
麥免斯菲爾德·派黎思調色十分大膽,直截了當。他將油畫顏料從軟管中擠出,直接擠到他所畫的畫布上。為此,色彩醒目,格外強烈。事實上,鈷藍色有時也稱“派黎思蔚藍色”。
麥克斯菲爾德·派黎思
為了進行異想天開的創作,派黎思利用穿服裝的模特兒的照片,裁剪出體形,根據“動態對稱”法則,重新對體形進行布局。“動態對稱”法則是一種從黃金分割法衍生出來的比例對稱體系。黃金分割法則經典地運用於建築中,並且在20世紀20年代在耶魯大學對它重新下了定義。這種法則連同其他技藝,就成了派黎思的實際工作體系。
派黎思是簡與休伯特·范·艾克夫婦,拉斐爾前派畫家丹特·加布里埃爾.羅塞蒂與約翰·威廉·沃特豪斯作品的讚賞者,尤其是萊頓勳爵弗雷德里克作品的讚賞者。弗雷德里克將非說教的裝飾性風格運用於經典題材,在派黎思的作品中,均能察覺這種風格對其產生的影響。

生平

派黎思生在所謂的美國“鍍金時代”,這是一個某種程度上帶有諷刺意味的稱呼,用來形容南北戰爭後到1929年左右這個期間的社會狀況。這是一個商業和政治衰敗的時期。這種稱呼引用自馬克·吐溫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派黎思創作的形象,既令人驚嘆,又令人崇拜。這些形象都是在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鼎盛期,他在歐洲持續旅遊期間所進發出來的豐富想像力的產物。從1894年到1960年,麥克斯菲爾德·派黎思描繪了一個具有巨大魅力和幻覺效應的世界,這是一個以前或以後從來也未見證過的離奇幻想的世界。正是這個世界激發了他的靈感,保證了他的繪畫作品的不朽性。
派黎思娶莉迪婭為妻,他們結婚58年。莉迪婭是一位出色的藝術教師,可能是第一位專門從事非洲和美國奴隸歌曲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的檔案文獻學家。但是,50多年來,派黎思也有一位漂亮的模特兒伴侶,即他所稱的“服裝裁剪和試穿人”蘇珊·盧茵。蘇珊與這位藝術家一起居住在他那幢“橡樹園”宅邸的有9個房間的畫室內。“橡樹園”位於新罕布夏州的普萊思菲爾德市,是由他親自設計和建造的。橡樹園坐落在康沃爾人聚居區的中部。康沃爾人聚居區臨近康乃狄克河河畔,是藝術家和知識分子的聚居地。
儘管派黎思曾畫過莉迪婭,但在他整個生涯中,他一遍又一遍地反覆畫的正是蘇珊·盧茵,是他使盧茵名垂千秋。他最著名的單身人像畫,是體現在壯麗的“格麗賽爾達”中的蘇珊畫像。盧茵還以各種姿態,出現在派黎思無與倫比的壁畫系列“佛羅倫斯的節日”中。在該壁畫系列中,盧茵扮 演了各種角色,男的女的,或是其他角色。
麥克斯菲爾德·派黎思
1960年,莉迪婭死後的第七年,派黎思的終生伴侶蘇珊·盧茵終於不再等他,嫁給了她童年時代的心上人厄爾.科爾比(Earle Colby)。當時派黎思九十歲,聽說蘇珊已婚,手就變得僵硬。從此,派黎思不再繪畫了。六年後,他孤獨一人死於他鐘愛的家中。
不用說,在電視、電影、錄音、磁帶、盒帶、CD片、數字攝像以及諸如此類的事物出現,營造了這個不和諧的世界之前,正是在那些寧靜而美好的日子裡,麥克斯菲爾德·派黎思成了媒體的主宰——一個當時真正的超級明星。在那個年代,社會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主要依靠印刷的文字、雜誌和書籍,後來又依靠海報和廣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