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麝香石竹環斑病毒屬
- 界:病毒界
- 科:番茄叢矮病毒科
- 分布區域:溫帶石竹花種植地區
模式種,病毒特性,形態學,理化特性,核酸,蛋白質,基因組,抗原特性,細胞病理,生物學,寄主範圍,傳播,地理分布,分類,確定種,暫定種,
模式種
麝香石竹環斑病毒(Carnation ringspot virus)
病毒特性
形態學
病毒粒子為等軸對稱二十面體(T=3),直徑32~35nm,無包膜,表面粗糙,有180個蛋白結構亞基。
理化特性
相對分子質量為8.6×10^6,標準沉降常數S(20W)=126~135S,在氯化銫中的浮力密度為1.363~1.366g/cm^3。病毒對乙醚、氯仿和非離子去垢劑不敏感,在體外可穩定10周,熱鈍化點在80~90℃,病毒在pH6或更低時穩定,鹼性條件(pH7~8)導致病毒粒體膨脹,病毒可由二價陽離子穩定。
核酸
為二分子線形正義ssRNA,RNA 1長3840~3940nt,RNA 2長1403~1449nt,核酸占病毒粒子重量的20%。在感病植物體內可以分離到三個病毒特異性dsRNA,分別與基因組RNA 1,RNA 2相對應,中等大小的dsRNA與1500nt的亞基因組RNA相對應。
蛋白質
基因組
二分體基因組,兩條基因組RNA片段分別包裹在不同的粒子中,沒有證據表明亞基因組RNA也被包裹在病毒粒子中。RNA的3‘端無Poly(A)或tRNA樣結構,5‘端有一個序列為m7G5'pppA的甲基化核苷酸帽子結構。兩條RNA 5'端的6nt和3'端27nt具有同源性,3'端的27nt能形成一個穩定的莖環結構,被認為涉及複製酶的識別作用。RNA 1含有2個ORF,ORF 1編碼27kDa蛋白,A-1位核糖體移碼作用使翻譯持續到ORF 1FS(機率約為5%),產生88kDa的融合蛋白,27kDa和88kDa蛋白在體內及在RNA體外翻譯中都能檢測到,ORF 1和ORF 1FS編碼蛋白組成病毒的聚合酶。ORF 2編碼37~38kDa的外殼蛋白,在體內是由亞基因組RNA表達產生。RNA 2上的ORF3編碼一個34~35kDa的胞間移動蛋白。該屬有3種病毒的RNA已測序。
抗原特性
細胞病理
在寄主植物的莖、葉、花和根中都存在病毒,在頂端分生組織中也有。病毒粒子主要分布在感病組織的細胞質和液泡中,分散或呈聚集狀態,一般不形成結晶狀排列,偶爾細胞核內也存在少數病毒粒子,在一些病變細胞的細胞質中還產生電子緻密的無定型物質和小囊泡結構,這些囊泡內含有纖細的絲狀物質。在豇豆寄主老的感病細胞中觀察到大片病毒結晶體,在美國石竹葉肉細胞核中還產生異常的管狀物和結晶狀結構。
感染麝香石竹環斑病毒的寄主植物細胞,示細胞核中的病毒粒子。 | 由麝香石竹環斑病毒粒子組成的結晶體。 |
感染麝香石竹環斑病毒的克利夫蘭菸葉片細胞,示分散的病毒粒子、小泡結構和單子緻密的無定型體。 |
生物學
寄主範圍
傳播
地理分布
分類
該屬有3個種和1個暫定種,代表種是麝香石竹環斑病毒,中國已有研究報導。
確定種
共3個種。
中文名 | 國際基因庫登錄號碼 | |
麝香石竹環斑病毒 | Carnation ringspot virus(CRSV) | [M88589,L18870] |
紅三葉草壞死花葉病毒 | Red clover necrotic mosaic virus(RCNMV) | [J04357,X08021] |
草木樨壞死花葉病毒 | Sweet clover necrotic mosaic virus(SCNMV) | [L07884,S46027~28] |
暫定種
共1個種。
中文名 | 學名 |
假龍舌蘭壞死線條病毒 | Furcraea necrotic streak virus(FNS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