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譙樓

麗譙樓

麗譙樓在端州區城中路第一人民醫院西地。這裡是肇慶府衙舊址入口處,始建於1471年。古端州曾是宋徽宗趙佶的封地,趙佶繼位後,親筆賜書此地為“肇慶府”,當地守臣在府衙前築高台蓋此樓宇,用以供奉此御書,故此樓又稱“御書樓”。明代重建時改稱麗譙樓。樓建成後,置銅壺滴漏、乾寧銅鐘、大藤鼓報時刻。1925年冬該樓曾為葉挺獨立團直屬隊的駐地。到50年代,該樓已經殘破不堪,改建為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但樓下的高台基仍沿用明代的遺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麗譙樓
  • 地理位置:端州區
  • 開放時間:全天
  • 著名景點:麗譙樓
發展歷史,旅遊信息,

發展歷史

麗譙樓原名御書樓,又稱永明宮、紅樓,位於端州區城中路第一人民醫院西側。這裡是肇慶府衙舊址入口處,始建於1118年。古端州曾是宋徽宗趙佶的封地,趙佶繼位後,親筆賜書此地為“肇慶府”,當地守臣在府衙前築高台蓋此樓宇,用以供奉此御書,故此樓又稱“御書樓”。明代重建時改稱麗譙樓。樓建成後,置銅壺滴漏、乾寧銅鐘、大藤鼓報時刻。1925年冬該樓曾為葉挺獨立團直屬隊的駐地。到50年代,該樓已經殘破不堪,改建為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但樓下的高台基仍沿用明代的遺構。
宋徽宗趙佶曾為端王,端州是他的封地,繼皇位後,升端州為府,御書“肇慶府”。為供奉御書,於宋重和元年(1118年),府衙前曾築高台建樓,名御書樓。明天順六年(1462年),郡守黃瑜重建,改稱為麗譙樓。明末(1646年),桂王朱由榔抗清時在此登基,改作永明宮。
建國初,因該樓紅色,俗稱紅樓。麗譙樓曾陳列銅壺滴漏、乾寧銅鐘、大藤鼓等報時器,以報時刻。樓後的府衙是古端州治所,宋名臣包拯曾於此任職三年,政績卓著,以不持一硯歸的清廉之風聞名於世。現麗譙樓的台基拱道門上還有匾額“古端名郡”和對聯“星岩朗曜光山海,硯渚清風播古今”。
麗譙樓

旅遊信息

乘4、5、6、10路到城中路下車,步行幾分鐘即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