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政治研究會舊址位於肇慶市區城中路原肇慶府衙內,葉挺獨立團團部曾駐於此,今尚存府衙門城樓——麗譙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麗譙樓
- 地理位置:肇慶市區城中路原肇慶府衙內
- 景點級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結構,歷史,
簡介
肇慶政治研究會舊址位於肇慶市區城中路原肇慶府衙內,葉挺獨立團團部曾駐於此,今尚存府衙門城樓——麗譙樓。麗譙樓始建於宋重和元年(1118年),原稱御書樓。古端州曾為宋徽宗趙佶封地,趙佶繼皇位後,升端州為府,更名肇慶,並御筆賜書“肇慶府”。駐肇官員即於當年在府衙前築高台,上蓋樓宇,供奉御書而得此名。明天順六年(1462年),郡守黃瑜重建該樓,並改稱其為麗譙樓。明末 (1646年),桂王朱由榔抗清時在此登基,改作“永明宮”。解放後,因台基和樓宇漆以紅色而又俗稱“紅樓”。
結構
該樓分為台基、樓宇兩部分。台基長34.45米,寬14.45米,高6.14米,台基下拱道高4.9米,寬4.44米,長14.75米,拱道石質為紅砂岩。現樓宇為建國初重建,坐北向南,重檐九脊,歇山頂,長18.8米,寬14.3米,高12.19米。拱道門上匾曰:“古端名郡”,兩旁聯曰:“星岩朗曜光山海,硯渚清風播古今”。相傳為郡守黃瑜撰書,讚頌曾在端州任職三年的宋名臣包拯離任時,不持一硯歸的清廉之風。
歷史
1925年11月,葉挺獨立團成立後,以西江宣傳養成所為活動陣地,培養了大批革命積極分子。為了把這些學員培養成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的骨幹分子,葉挺按照自願參加的原則,挑選了30多名思想進步的青年骨幹,組織“肇慶政治研究會”,由葉挺、吳季嚴、周士第、李秀文(葉挺的妻子)、董仲明等負責,並為會員上課。政治研究會每周聚會一次,會址和聚會地點在原肇慶府衙內獨立團團部。授課內容是先從革命的人生觀入手,灌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等馬列主義。還出版會刊《西江潮》,每逢星期六出版,由肇慶和發印書局鉛印。會員們與獨立團的幹部戰士融洽相處,打成一片。“領村事件”發生後,政治研究會與肇慶的工農兵學各界團體一道,派人前往領村慰問受難的農會會員和民眾。1926年初,西江宣傳養成所結束,學員們回到各縣,肇慶政治研究會也隨之結束。
肇慶政治研究會及其會刊《西江潮》,大力宣傳了馬克思主義,培養了一批革命骨幹,為西江地區播下了共產主義的種子。建國後,麗譙樓曾作高要縣政府會場用,1989年11月,被高要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移交肇慶市文物部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