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一中校志》是《麗江一中校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麗江一中校志
- 作者:《麗江一中校志》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雲南民族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年9月
- ISBN:7-5367-3239-2
- 編纂人員:劉正軍、李世宗、段嘉勛、和成軍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麗江一中發展的歷史以及教育教學工作、教學科研、學生運動、黨群組織建設等。
作品目錄
封面
麗江一中校志
編纂說明
凡例
編委名單
序一
序二
圖片
學校領導成員合影(1997~2005.5.12)
新老領導在一起
人物
附圖
校黨委成員合影
離退休教職工合影
歷史問題
1944年初十班畢業合影
這是麗江府中學堂首批全體學生創辦學校後三年(1908年),為創辦中學堂的主要發起人——麗江知府彭友蘭立的去思碑
女子簡師第一班
1957年學校體操隊
20世紀50年代學校“老母雞”足球隊
省立麗江中學籃球隊優勝紀念
開展教研活動
20世紀80年代宣科組織課外藝術活動
學生建校勞動
學生運動會
學生吃大鍋藥
學生演出
建校初期從日本購買來的動植物標本
八大教室(已拆遷)
1969~1995年麗中老大門
美麗的校園
大會堂
逸夫樓
四合院內景
教學樓
是亭
重建後的八大教室(已拆遷)
圖書樓
附圖1
附圖2
附圖3
附圖4
四合院外景
【教育·教學·管理】
新領導上任後,2005年6月與湖北省黃崗市簽訂聯合辦學協定,引進省外優秀教師
2005年5月,物理教研活動年級、班級管理研討會
年級、班級管理研討會
2005年5月13日召開新領導班子校務會
附圖1
附圖2
1982年開展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大檢查期間,學校領導、醫務室檢查學生宿舍
1998年麗江地區中學晉升一級二等完中28家評審組與和段琪(前排左四)專員合影
1985年學校領導班子在研究工作
2005年3月麗江市一中榮獲“國家級綠色學校”
學生做物理試驗
學生做化學試驗
專心聽課
【精神文明】
和惠楨獎學金頒獎儀式
宣科獎學金頒獎大會
車文剛獎學金頒獎大會
附圖
七七助學金頒獎大會
評選十佳學生
入黨宣誓
社會實踐活動——重走紅軍長征路
義務勞動
籃球賽
1990年黨總支組織黨員開展綠化校園活動
學校足球隊
友誼賽
廣播體操
附圖1
運動會跳遠
軍訓
文藝演出
軍訓方陣
附圖2
附圖3
參加東巴藝術節
【榮譽稱號】
【友好往來】
留美學子,校友楊風(左三)教授與師生在一起
2001年6月程映萱副省長視察麗中
2004年著名教育文學家傅東纓先生到麗中作學術交流
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博士參觀麗中標本室
2002年6月27日邵逸夫(前排中)到麗中視察
1998年12月,雲南省教育參訪團在台灣參訪,左一為賴京鑒,左四為省教委豐任楊崇龍,左五為省教科院院長楊坤
楊鳳(右一)、和惠楨夫人陸子琇(右二)一行來麗江一中參訪
2004年教育部領導到校視察
1995年加拿大凱蒂女士到麗中講學
2005年7月洪國華校長一行到天津一中參觀學習與天津一中韋力老校長合影
2004年9月北京五中校長、景山學校校長等到校訪問
市一中班主任參觀成都七中
2002年4月英國伯明朝翰中學代表訪問麗中
1998年11月聶惠芳赴美參觀訪問時,受到羅那克市市長大衛·鮑爾斯接見
著名書法家李群傑(前中)回母校參觀
全球保揚納西文化學會會長楊丹桂校友(前排中)及學會代表
【校園東擴】
2005年8月17日,市委、市政府領導視察麗江市一中,並現場辦公。
2004年9月9日,在擴建開工典禮上賴京鑒校長講話
正在興建的校舍
校園新大門
宣科捐資儀式
新建校舍
附圖1
附圖2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章 歷史沿革
第一節 麗江府中學堂
第二節 雲南省立第六師範學校
第三節 雲南省立第三中學
第四節 雲南省立麗江中學
第五節 麗江人民中學
第六節 雲南省麗江中學
第七節 雲南省麗江第一中學
第八節 雲南省麗江地區中學
第九節 麗江市第一高級中學
第二章 教育教學
第一節 教學沿革
一、民國時期
二、建國以後
第二節 學制、課程、教材
一、學制
二、課程
三、教材
第三節 招生、升學
一、招生及在校生數
二、升學
三、其他招生
第四節 德育教育
一、組織
二、活動
三、評選優秀三好學生和三好學生幹部
第五節 體育、衛生、藝術與國防教育
一、體育教育
二、衛生教育
三、藝術教育
四、國防教育
第三章 學校基礎設施建設
第一節 校舍建設
一、建校初期校舍建設
二、建國初期校舍建設
三、改革開放時期的校舍建設
四、“2·3”大地震校園重建
五、校園擴建
第二節 教學設備
一、標本模型掛圖
二、儀器
三、實驗室
四、體育設施
五、其它設施
第三節 圖書資料
第四節 檔案工作
第五節 電教設施
第六節 勤工儉學
第七節 校園綠化
第四章 教職工隊伍
第一節 隊 伍
第二節 教職工待遇
一、工資福利
二、醫療保障
三、獎金
四、其他福利待遇
第三節 進修培訓
一、師訓工作
二、組織參觀學習
三、友好往來
第四節 職稱評聘
一、首次職稱評聘簡況
二、專業技術職務崗位數
三、職改組織機構
四、其他
第五節 評選優秀教師(部份)
第五章 教學科研
第一節 機 構
第二節 科研活動
一、建國初的教學科研活動
二、改革開放以後的教學科研活動
第三節 科研成果
第四節 學科知識競賽
第六章 校旗、校歌、校訓、校風、校慶
第一節 校旗、校歌
一、校旗
二、校歌
第二節 校訓、校風
第三節 校 慶
一、80周年校慶
二、90周年校慶
三、100周年校慶
四、校慶獻辭
第七章 學生運動
第一節 聲援“五·四”新文化運動
第二節 抗日救亡運動
一、省立第三中學時期
二、省立麗江中學時期
第三節 反抗學閥專橫
第四節 高十三班的罷課鬥爭
第五節 開展自覺的革命鬥爭
一、建立學校中共黨組織
二、領導學生運動
三、反對國民黨團管區官兵的橫行霸道
四、參加“五·一”大遊行
第八章 助學金和獎勵基金
第一節 人民助學金
一、民國時期獎助學金
二、建國後的人民助學金
第二節 和惠楨獎學金
第三節 車文剛獎學金
第四節 納西族著名音樂民族學家宣科獎學金
第五節 “七七”助學金
第六節 學校離退休教職工愛心助學活動
一、資金來源
二、助學對象和條件
三、資金管理和使用範圍
第七節 捐資助學
第九章 管 理
第一節 教學管理
一、制度
二、教學常規管理
三、學籍管理
第二節 教育經費管理
一、經費收支
二、經費管理
三、教育收費
第三節 學校生活管理
一、食堂管理
二、衛生管理
三、住校生管理
第四節 學校設施管理
第五節 安全保衛
第六節 教職工管理
一、組織政治學習
二、職責管理
三、班主任工作管理
第七節 學生管理
第十章 黨群組織
第一節 中國共產黨組織
一、組織機構
二、學校基層黨組織建設
三、貫徹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
四、平反冤假錯案
五、創建文明學校
第二節 共青團組織
一、組織機構
二、共青團活動
三、團代會簡介
第三節 工 會
一、組織機構
二、工會活動
第四節 學生會
一、組織機構
二、學生會活動
第五節 學校紅十字會
第十一章 人 物
第一節 人物傳
和積賢
和庚吉
李鼎倫
周冠南
解福蔭
張裔昌
陳可軒
楊潤蘭
汪學謙
趙國政
李澍
和志鈞
范義田
和志堅
周錫夔
木松園
李覺民
李楊銑
王統山
和鑒彩
第二節 人物簡介
李世宗
張為棟
王貴軒
黃河
孫致和
楊治勛
陸祖嘉
段嘉勛
和樹本
劉人本
劉正軍
張鎰
趙亮星
賴京鑒
劉道祥
李長命
和永
洪國華
楊曉敏
和林功
李麗
第三節 部分知名校友傳
余仲斌
李汝炯
趙錫勝
周 霖
方國瑜
楊仲鴻
趙銀棠
桑即藩
李汝源
周杲
李烈三
李寒谷
楊尚志
和惠楨
姚果青
段樹榮
第四節 部分知名校友簡介
李群傑
楊鳳
李淇
和協清
和建元
木鳳章
木柱
錢文乾
李越
楊廷權
趙仲修
和光祖
李澍
宣科
木全章
楊煥典
楊一星
木芹
木鈞
楊世強
和即忠
和子剛
趙連壁
楊尚孔
楊時鐸
和志強
和協春
曉雪
和健奎
年鎮威
胡世強
舒家政
木文偉
木麗春
木榮相
戈阿乾
楊裔庚
和成乾
木成義
木崇俊
牛存信
和鐘華
牛相奎
和致經
張瓊
王石琦
彭瑋
方寶初
王光
木春之
李文龍
楊壽鈞
余嘉華
馬立三
楊世光
楊家興
和壽英
和景先
木文典
郭大烈
楊世瑜
王家和
李傑森
姚璐
華爾禹
和建清
楊富堂
和占鈞
楊國清
陳嘉勛
習宏彥
楊植基
李君文
趙波
彭志強
楊潤光
周克堅
和國才
張信
朱麗
李暾
和尚庚
和少英
楊福泉
張蔭林
江克
趙紅
李錫雲
木基元
楊一奔
周鴻
段綱
邱明華
車文剛
楊俊傑
江勇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