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地區中學

麗江地區中學

麗江地區中學創建於1905年,是省屬24所重點中學之一, 有“滇西北民主革命與文化的搖籃”之稱譽。經過90多年的發展,如今已成為一所辦學歷史悠久、師資力量雄厚、校園環境優美、辦學成績卓著,具有明顯辦學特色的著名中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麗江地區中學
  • 地址: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大研鎮
  • 教職工:152人
  • 負責人:賴京檻
師資力量,所獲榮譽,發展歷史,聯繫地址,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有教職工152人(其中專任教師105人),30個教學班,1800多名在校生。生源主要來自麗江、永勝、寧蒗、華坪四縣,漢、納西、彝、白等15種民族學生和睦共處(少數民族學生的比例達65%)。建校至今,先後招收國中235個班,高中173個班,畢業461個班,共培養了26000多人,其中有近萬人考上大中專院校進行深造,為造就民族英傑,弘揚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經濟水平做出了重要貢獻,真正堪稱“人才的搖籃”。
麗江地區中學麗江地區中學

所獲榮譽

學校歷史悠久,底蘊豐厚,人才輩出,是學生騰飛的搖籃,教師成長的沃野。學校擁有一支團結、實幹、高素質的具有開拓精神的教師隊伍,曾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優秀教師,有全國優秀班主任、全國優秀體育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教師們憑著開放的教育思想,領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質,進取的態度,奉獻的精神和踏實的作風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學校以“開發潛能、發展個性”為育人理念,從整體改革實驗到差異教育的研究,從二級循環活動的嘗試到創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網路環境下教學模式的探索,捕捉著現代教育最敏感的話題,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學校一貫堅持“品牌、質量、服務”的意識,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質量樹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贏得了社會的讚譽,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學校之一。

發展歷史

1969年,雲南省麗江第一中學改稱“雲南省麗江地區中學”。
學校仍實行革命委員會領導機構。
1969年7月20日,經麗江專區革委會批准,對麗江中學革委會進行了調整和充實,由13人組成。主任和耀星、副主任和鴻珍(工宣隊),王貴軒,常委和在義(工宣隊)、和立賢(工宣隊)、趙廷亮(工宣隊),委員潘學龍(工宣隊)、楊明芳(工宣隊)、丁遂群、王漠、和志偉、李志強(工宣隊)、魏燦瓊。
是年秋,麗江地區中學恢復招生。
1971年7月~1972年6月,由王統山任麗江地區中學革委會主任,由陸祖嘉任教改組組長。1972年5月~1975年10月,由胡暄任學校革委會副主任。學校按軍隊建制編為連、排,實行軍事化管理,正常的教學秩序全部廢除。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後,中共中央及時召開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黨的工作重點的轉移。在這個時期,地委、行署及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進行了全面整頓,為了加強學校領導班於建設,切實加強對學校的領導,於1975年底調孫致和任麗江地區中學校長;李世宗、楊治勛、和樹本任副校長。是年,教改組恢復為教導處,陸祖嘉(女)任教導主任,木世高任教導處副主任,和志偉任總務副主任。
1981年2月,段嘉勛調任麗江地區中學校長;李世宗、陸祖嘉任副校長;教導主任由陸祖嘉兼任,本世高任教導副主任;總務處負責人和建勛、總務副主任和志偉。
3月,經學校行政會議研究決定,並報請地區文教局和組織部門批准,麗江地區中學正式設立辦公室。其職責是:1、密切配合教導處抓好班主任工作;2、抓好學校共青團、學生會、少先隊的工作;3、對師生的思想狀況定期進行分析,發現問題及時解決;4、配合教導處抓好政治教研組的教學,協助學校黨支部行政領導抓好教職工的政治學習;5、負責學校檔案收發,辦理人事調動等手續,記錄、整理、綜合全校總結材料等。由王漠任辦公室副主任。
1982年3月,蘇建常、劉人本任教導副主任,和建勛任總務主任。
1984年2月,麗江地區中學進行機構調整,由和樹本任校長,段嘉勛任黨支部書記,陸祖嘉、劉人本、張鎰、劉正軍任副校長。
是年10月,麗江地區行署教育局任命和建勛為麗江地區中學總務主任;任命王漠為麗江地區中學辦公室主任。
1985年4月,沈建功任教導主任,本世高、蘇建常任教導副主任;和建勛任總務主任,和志偉、楊汝鳳任。&務副主任;王漠任辦公室主任。
1986年,麗江地區中學增設政教處。教導處改為教務處。
9月,麗江地區中學校長:和樹本,副校長:劉人本、張鎰、劉正軍;黨支部書記:段嘉勛, 副書記:和樹本;教務處主任:沈建功,副主任:扈澤海、賴京鑒;政教處主任:蘇建常;辦公室主任:木世高,副主任:張紅苹;總務處副主任:和志偉、楊汝鳳;工會主席:王漠,副主席:桑立政、和志偉;團委書記:俞志榮。
1987年9月,麗江地區中學校長張鎰,副校長段嘉勛、劉正軍;辦公室主任本世高;教務主任沈建功;政教主任蘇建常;總務主任和維心;辦公室副主任張紅苹;教務處副主任扈澤海、賴京鑒;總務處副主任和志偉、楊汝鳳。
1988年8月,麗江地區行署教育局決定:段文華任麗江地區中學教務處主任;徐世雄任教務處副主任;和維心任總務處主任:免去扈澤海教務處副主任職務;免去張紅苹辦公室副主任職務。
1988年12月,張鎰任麗江地區中學校長;段嘉勛任黨總支書記、副校長,劉正軍任副校長。木世高任辦公室主任;段文華任教務處主任;蘇建常任政教處主任;和維心任總務處主任;賴京鑒、徐世雄任教務處副主任;和志偉、楊汝鳳任總務處副主任。
1993年7月,學校領導班子調整,趙亮星調任麗江地區中學校長,張紅苹提任副校長,劉正軍繼任副校長。段文華任教務主任,賴京鑒、徐世雄任教務副主任;辦公室主任暫缺;蘇建常任政教處主任;和維心任總務處主任,和志偉、楊汝鳳任總務副主任。
1994年8月,為切實加強學校的教學科研工作,增設教科室,為正科級單位,專門負責學校的教學科研工作。設主任、副主任各1人,下設語文組、數學組、英語組、物理組、政治組、生化組、史地組、體音美組等8個教研組,設組長、副組長各1人。
1996年,學校機構設定有校辦公室、教務處、總務處、政教處、教科室、保衛科。此外還設有會計室、醫務室、文印室、收發室。教學方面有6個年級組,8個教研組,後勤又分行政、生活與教學後勤3個組,學校有正副校長2人,科室主任副主任12人,此外還設有工會、共青團、學生會、少先隊等民眾性組織。
1996年,賴京鑒任教務主任,和永、趙德村任教務副主任,徐世雄任政教科主任。
1997年6月,學校機構設定有辦公室、教務處、總務處、政教處、保衛科、教科室。辦公室分管財務室、文印室、收發室;教務處分管實驗室、圖書館;政教處分管醫務室、保衛科、校團委、學生會;教科室分管電教室、微機室。教學方面設有6個年級組以及語文、數學、英語、政治、物理、史地、生化、體音美8個教研組,後勤部門設有教學後勤、生活後勤與行政後勤組。學校領導有正副校長2人,工會主席1人,科室主任3人,副主任10人,團委書記1人,加之6位年級組長共23人組成學校校務會。
10月,賴京鑒任副校長(主持工作),李長命任副校長,劉正軍繼任副校長,劉道祥任黨委書記。
1998年3月,學校內設機構改為科室,有:辦公室,李世勛任主任,史志遠、桑列平任副主任;教科室,和永任主任,聶惠芳任副主任;教務科,趙德樹任科長,張樹華任副科長;政教科,徐世雄任科長,袁世鋒任副科長;後勤科,和維心任科長,和子云、和志偉任副科長;保衛科,木嶺任副科長;團隊,李麗任書記,袁世鋒任副書記(兼職);工會,鮑世雄任主席,蔣樹龍任副主席。
1999年3月,根據學校工作和文明安全工作需要,政教科、保衛科實行兩科並存,並設。但保衛科工作歸屬政教科統一管理。
2001年1月,賴京鑒任麗江地區中學校長,劉正軍、李長命、和永任副校長;劉道祥任黨委書記。內設機構有:雲南省麗江地區中學辦公室、中共麗江地區中學委員會辦公室、雲南省麗江地區中學教務科、雲南省麗江地區中學教科室、雲南省麗江地區中學政教科、雲南省麗江地區中學後勤科、雲南省麗江地區中學保衛科、麗江地區中學工會委員會、共青團麗江地區中學委員會等9個科級單位。
7月,麗江地區中學對中層幹部進行了重新調配。辦公室,由李世勛任主任,史志遠、桑列平任副主任;教務科,由趙德村任科長,張樹華任副科長;教科室,由蔣樹龍任主任,聶惠芳任副主任;後勤科,由和子云任科長,和林功任副科長;保衛科,由木嶺任科長,俞志榮任副科長;和志偉,擔任主任科員,享受有關待遇;和維心擔任後勤黨支部書記,享受副處級待遇;徐世雄,擔任工會主席。

聯繫地址

地址: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大研鎮五一
學校地址
負責人:賴京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