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娃河畔論思想》是2004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許紀霖、劉擎。
基本介紹
- 書名:麗娃河畔論思想
- 作者:許紀霖,劉擎 主編
- ISBN:9787561740286
- 頁數:385頁
- 定價:30元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12-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字數:444000個字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一個世紀的歷史翻過去了,大師的身影漸漸遠去,但光華和大夏的人文思想傳統卻一代接著一代繼承下來,幾經挫折而不衰。華東師範大學,以她富有歷史底蘊的人文風格和思想傳統,聲名卓然于海內外。
四年之前,當教育部建立全國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將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布點於華東師範大學,可謂應了天時地利人和。有中國學術向世界開放的天時,借上海這一國際大都會的地利,再加上華東師大同仁攜手致力於人文思想研究的人和,便形成了麗娃河獨特的魅力。
麗娃河畔,不僅是本土思想家的搖籃,也是海內外學術大師和思想名家的公共論壇。思想所從成立的那一刻起,就將擴大海內外學術交往、向全球多元思想文化傳統開放,作為自己的目標之一。思想所不僅是華東師大的,也是全國的,更是世界的。所里為此專門設立了思與文講座,廣邀天下名家到華東師大演講。
思與文講座繼承的是光華和大夏的學術傳統,不拘一家一派,對於各種思想流派、學術風格,只要其具有前沿性、思想性和人文性,並具有跨學科的意義,一概兼收並蓄,廣為誠邀。短短几年間,哈貝馬斯、查爾斯·泰勒、傑姆遜、羅蒂、伯恩斯坦、哈特、內格里等近四十位國內外學術名家光臨華東師大思與文講座,與華東師大的同行共同切磋,坦誠相見。
麗娃河畔論思想,豈不快哉!華東師大的思與文講座,已經成為麗娃河畔的一道人文風景,也逐漸發展為上海人文學術的品牌論壇之一。雖然思想所的網頁(.chinese-thought.org)長年保留著這些演講的現場錄音,供網友們聆聽,但依然有不少讀者建議我們將講座內容整理出版。於是,在華東師大出版社的支持下,我們編輯了這本演講集。
四年之前,當教育部建立全國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將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布點於華東師範大學,可謂應了天時地利人和。有中國學術向世界開放的天時,借上海這一國際大都會的地利,再加上華東師大同仁攜手致力於人文思想研究的人和,便形成了麗娃河獨特的魅力。
麗娃河畔,不僅是本土思想家的搖籃,也是海內外學術大師和思想名家的公共論壇。思想所從成立的那一刻起,就將擴大海內外學術交往、向全球多元思想文化傳統開放,作為自己的目標之一。思想所不僅是華東師大的,也是全國的,更是世界的。所里為此專門設立了思與文講座,廣邀天下名家到華東師大演講。
思與文講座繼承的是光華和大夏的學術傳統,不拘一家一派,對於各種思想流派、學術風格,只要其具有前沿性、思想性和人文性,並具有跨學科的意義,一概兼收並蓄,廣為誠邀。短短几年間,哈貝馬斯、查爾斯·泰勒、傑姆遜、羅蒂、伯恩斯坦、哈特、內格里等近四十位國內外學術名家光臨華東師大思與文講座,與華東師大的同行共同切磋,坦誠相見。
麗娃河畔論思想,豈不快哉!華東師大的思與文講座,已經成為麗娃河畔的一道人文風景,也逐漸發展為上海人文學術的品牌論壇之一。雖然思想所的網頁(.chinese-thought.org)長年保留著這些演講的現場錄音,供網友們聆聽,但依然有不少讀者建議我們將講座內容整理出版。於是,在華東師大出版社的支持下,我們編輯了這本演講集。
目錄
理論與闡釋
再論理論與實踐
對哈貝馬斯進路的儒學反思
“思想意味著超越”——論布洛赫哲學的現實意義
市民階級權利概念的特殊性與普遍性——黑格爾《法哲學原理》再解讀
創造性的民主——我們仍然面臨的一項任務
全球化與現代性
多重現代性的觀念與意義
現代性的神話
帝國與大眾
重繪上海的心理地圖
“援助”全球窮人
全球化與國家導向
歷史與方法
中國近現代大革命的思想道路
思想史研究中的加法和減法
中國現代史學傳統的變異與整合
當代中國史史料的若干問題
理性、道德及其限制
歷史與科學之間:從啟蒙運動到後現代主義
理性選擇與道德判斷:第三種文化的視角
解釋傳統還是解讀傳統?——社會科學的論識論基礎
道德平等與待遇平等:試探平等概念的二元結構
知識分子的現代認同
儒家思想傳統與公共知識分子——兼論思想傳統與公共知識分子
北美學術界關於中國知識分子的研究
公共知識分子的社會角色——法國的歷史與現實
魯迅與現代評論派的論戰
二十年代梁漱溟的思想轉折
人文與公共性
人文教育在大學的位序
中國當代公共知識分子的社會建構
法盲與著作權
社會的變革與困境
海外華人眼中的中國變遷
我們在開始面對一個斷裂的社會?
“第三條道路”,還是共同的底線?
自由開放有利於經濟發展?——如何看待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編後記
再論理論與實踐
對哈貝馬斯進路的儒學反思
“思想意味著超越”——論布洛赫哲學的現實意義
市民階級權利概念的特殊性與普遍性——黑格爾《法哲學原理》再解讀
創造性的民主——我們仍然面臨的一項任務
全球化與現代性
多重現代性的觀念與意義
現代性的神話
帝國與大眾
重繪上海的心理地圖
“援助”全球窮人
全球化與國家導向
歷史與方法
中國近現代大革命的思想道路
思想史研究中的加法和減法
中國現代史學傳統的變異與整合
當代中國史史料的若干問題
理性、道德及其限制
歷史與科學之間:從啟蒙運動到後現代主義
理性選擇與道德判斷:第三種文化的視角
解釋傳統還是解讀傳統?——社會科學的論識論基礎
道德平等與待遇平等:試探平等概念的二元結構
知識分子的現代認同
儒家思想傳統與公共知識分子——兼論思想傳統與公共知識分子
北美學術界關於中國知識分子的研究
公共知識分子的社會角色——法國的歷史與現實
魯迅與現代評論派的論戰
二十年代梁漱溟的思想轉折
人文與公共性
人文教育在大學的位序
中國當代公共知識分子的社會建構
法盲與著作權
社會的變革與困境
海外華人眼中的中國變遷
我們在開始面對一個斷裂的社會?
“第三條道路”,還是共同的底線?
自由開放有利於經濟發展?——如何看待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編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