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游

麋鹿游

麋鹿游是從古代沿用的一個辭彙,以"麋鹿游"比喻繁華之地變為荒涼之所,暗示國家淪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麋鹿游
  • 基本解釋:繁華之地變為荒涼之所
  • 分開解釋: 1.麋與鹿。 2.即麋
  • 古詩詞用虎丘道上
詞義解釋,古詩詞用,

詞義解釋

基本解釋
1.《史記.淮南衡山列傳》:“臣聞子胥諫吳王,吳王不用,乃曰:'臣今見麋鹿游姑蘇之台也。'今臣亦見宮中生荊棘,露沾衣也。”後因以“麋鹿游”比喻繁華之地變為荒涼之所,暗示國家淪亡。
詞語分開解釋
麋鹿 : 1.麋與鹿。 2.即麋。
游 : 游 yóu 人或動物在水裡行動:游泳。游水。不固定:遊資。遊走。遊牧。遊行。遊學(古指離開本鄉到處遊覽學習)

古詩詞用

願使江濤蕩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
新愁舊恨相隨續,舉目真看麋鹿游。
注釋
寇讎:這裡指日本侵略者。
“啾啾”句:詩人自註:“治倭人租界,暴骨千萬。”啾啾:鬼哭聲。
麋鹿游:相傳春秋時伍子胥勸諫吳王不要好大喜功,虛耗國力,侵略他國,招來外患。吳王執意不聽,伍子胥就嘆息說:“我現在就已經看到麋鹿在姑蘇台遊蕩。”意即吳國即將滅亡,姑蘇台就要成為麋鹿漫遊的荒涼之地。這裡語含雙關,警告長此以往,亡國的命運定然不可避免。
說明
林旭(1875----1898),字暾谷,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光緒十九年(1893)應鄉試中舉,名列第一,參加“公車上書”和康有為、梁啓超領導的保國會運動。光緒二十四年(1898),因翰林學士王錫蕃的保薦,被任命為四品卿銜軍機章京,與譚嗣同等人共參新政,協助光緒帝推行新政,積極進行變法。政變發生後和譚翤同等人一同遇害,年僅二十四歲,為戊戌六君子之一。
中日甲午戰爭之後,日本帝國主義逼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其中規定蘇州為商埠。虎丘本來是歷史名勝之地,遊人如織,川流不息。但被日本帝國主義者劃定為租界以後,那兒就變成一片荒蕪之地。外國侵略者在蘇州為所欲為,蘇州成了他們奴役中國人民的樂園。詩人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詩。詩中對侵略者的橫行無忌和清政府的腐敗無能,都進行了有力的抨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