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頸遺址“南沙人”

鹿頸遺址位於南沙區南沙街鹿頸村,是廣州市南沙區區內一處名勝古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鹿頸遺址南沙人
  • 故事地:南沙區南沙街鹿頸村
  • 人種:亞美人種
  • 時代:新石器時代晚期
  • 來源出處:廣州市南沙區民政局“深化鄉村地名 點亮美好家園”試點工作成果 
背景介紹,歷史意義,

背景介紹

鹿頸遺址位於南沙區南沙街鹿頸村,鹿頸村又名鹿頸寨。
因村後的山勢向後延伸形如鹿頸而得名。遺址地處珠江虎門出海口西側的一個古海灣內,東臨大角山,南接珍珠山,西側為鹿山,北向珠江口。由於三面環水,山岡長年受到雨水沖刷,流失的河沙在此處形成沙丘。遺址發現於20世紀90年代初。2000年11月至2001年7月,廣州市文物考古所在廣州市南沙街道鹿頸村東側先秦遺址的地層堆積中發現大量石器,清理出土坑墓1座,其中有1具完好、仰身直肢的男性人骨架,並有4件隨葬的陶器。
經專家鑑定,該具人骨架屬於亞美人種,身高170厘米,死亡年齡約在45~50歲之間,距今有3000多年歷史。這是迄今為止廣州地區發現的時代最早、保存完整的人骨架,考古專家根據該骨架復原成頭像,命名為廣州“南沙人”。

歷史意義

鹿頸遺址文物的發現,證實了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已有人類在南沙從事捕撈、採集、狩獵等活動,這是當時廣州人生產生活水平的標誌。這對建立廣州環珠江口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到商代考古學文化年序列,了解當時人民生產、生活的基本面貌及生態環境、動植物分布情況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