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本屬描述,分布,模式種,所有物種,鹿角蘭,台灣鹿角蘭,
本屬描述
附生草本。莖短或伸長,懸垂或斜生,有時攀援,具少數至多數節。葉二列,扁平,狹長,先端鈍並且具不等側2裂或不整齊的齒,基部具關節和鞘。花序在莖上側生,下垂或斜立,比葉長或短,分枝或不分枝,密生許多小花;花不扭轉,開展,萼片和花瓣相似;唇瓣位於上方,3裂;側裂片小,直立,三角形;中裂片肉質,前伸或下彎,通常近圓形或卵狀三角形;距囊狀,內面前壁肉質狀增厚,後壁中部或底部具1枚直立而先端2裂並且伸出距口的舌狀物;蕊柱短,基部具或不具蕊柱足;藥帽前端收狹呈喙狀;蕊喙大,錘子形,向前伸,2裂;花粉團蠟質,4個,每不等大的2個為一對,或2個而每個深裂為不等大的2個;粘盤柄著生於粘盤的一端,狹長,比花粉團的直徑長,但狹窄得多;粘盤小,質地較厚,先端常稍2裂。
附生蘭;莖直立或懸垂,有時攀援;葉扁平,有關節;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通常密生許多小花;唇瓣位於上方,3裂,有短距;距囊狀,常近球形,後壁中部或底部具一延伸至距口的褶片;蕊柱短,具短的蕊柱足或近無足;花粉塊4,成2對,蠟質,圓球形,具蕊喙柄和小粘盤。
分布
約35種,分布於熱帶亞洲和太平洋島嶼。我國2種,產南方熱帶地區。
模式種
本屬模式種:Pomatacalpa spicatum Breda
所有物種
鹿角蘭
莖直立,粗短,長2-3厘米,具數枚近基生的葉。葉暗綠色,皮革質,寬頻狀或鐮狀長圓形,長20-31厘米,寬2.5-3.5厘米,先端鈍並且不等側2裂,基部具彼此套疊的鞘,邊緣多少波狀。花序腋生,下垂,長3.5厘米以上,不及葉長的一半,不分枝或偶爾具少數分枝;花序軸肉質,具多數肋棱,密生許多小花;花苞片寬卵狀三角形,長約1毫米,先端急尖,反折,常緊貼花序軸;花梗和子房長約2.5毫米;花多少肉質,從花序軸基部向上逐漸開放;中萼片蠟黃色,內面基部具2條褐色帶,倒卵形,長5毫米,寬2毫米,先端圓鈍;側萼片蠟黃色,內面基部具“U”字形褐色斑點而上部具2條褐色帶,稍斜倒卵形,長4.5毫米,寬2.5毫米,先端圓鈍,基部收窄並且貼生在蕊柱基部和唇瓣側裂片的基部外側;花瓣蠟黃色,內面基部具2條褐色帶,倒卵狀橢圓形,長3毫米,寬1.8毫米,先端圓鈍;唇瓣蠟黃色,基部貼生在蕊柱基部兩側,3裂;側裂片直立,耳狀,上部前緣多少內彎;中裂片厚肉質,向前伸展,腎狀三角形或近菱形,長等於寬,1.5毫米,先端鈍;距短而寬,近球形,長約等於寬,2毫米,內面背壁上具1枚片狀舌形的附屬物,其先端淺2裂,而內面前壁具一對橫生的胼胝體靠近距口;蕊柱長2毫米;蕊喙肉質,上舉,卵狀三角形,長約0.4毫米,先端鑽狀;藥帽前端收狹為三角形,先端急尖並且向上翹;粘盤柄狹長,長約1.2毫米;粘盤厚肉質,近橢圓形,長約0.5毫米,與粘盤柄等寬,一端寬寬凹缺。花期4月。
產海南(陵水、樂東、昌江)。生於山地林中樹幹上。分布於錫金、印度東北部、緬甸、泰國、寮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模式標本采自印度尼西亞(爪哇)。
台灣鹿角蘭
莖很短,壓扁狀圓柱形,具多數二列的葉。葉革質,帶狀,長8-20厘米,寬1.5-3厘米,先端鈍並且不等側2裂,基部具彼此套疊的鞘。花序出自莖基部葉腋,粗壯,長約3厘米,不分枝;花序軸長約1.5厘米,密生許多近似傘形的花;花苞片寬三角形,長2.5-3毫米;花梗和子房粗短,長4-8毫米;花棕黃色,肉質,萼片相似,具2條紅褐色的橫帶,近長圓形,長4-5.6毫米,寬2-3.3毫米,先端鈍,基部收狹;花瓣近基部具紅褐色斑塊,鐮狀長圓形,長4-5毫米,寬1.5-2.3毫米,先端鈍,基部收狹;唇瓣3裂;側裂片棕黃色,小,直立,三角形,寬約1毫米;中裂片白色,寬三角形或半圓形,長約3毫米,寬3.5毫米,前部反折,先端近銳尖,基部具2條龍骨突起;距棕黃色,囊狀,背腹壓扁,長4毫米,寬3毫米,內面背壁上具1枚先端不規則缺刻的片狀附屬物;蕊柱長約2毫米,藥帽前端為喙狀。花期3-4月。
產台灣(高雄一帶)。海拔約800米,生於林中樹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