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膠丸,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學正傳》卷四。具有補腎益精,強筋壯骨之功效。主治血氣虛弱,兩足痿軟,不能行動,久臥床褥。
基本介紹
- 名稱:鹿角膠丸
- 別名:鹿膠丸(《嵩崖尊生》卷十一)
- 出處:《醫學正傳》卷四
- 組成:鹿角膠、鹿角霜、熟地黃、川牛膝、白茯苓、菟絲子、人參、當歸身、白朮、杜仲、虎脛骨、龜版
- 功用:補腎益精,強筋壯骨
- 主治:血氣虛弱,兩足痿軟,不能行動,久臥床褥
歌訣,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配伍特點,運用,加減化裁,使用注意,附方,
歌訣
鹿角膠丸壯腎精,歸菟龜虎杜仲苓;熟地牛膝白朮參,純補壯骨又強筋。
組成
鹿角膠一斤(500g),鹿角霜、熟地黃各半斤(各250g),川牛膝、白茯苓、菟絲子、人參各二兩(各60g),當歸身四兩(120g),白朮、杜仲各二兩(各60g),虎脛骨(酥炙)、龜版(酥炙)各一兩(各30g)。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另將鹿角膠用無灰酒三盞烊化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姜、鹽湯送下。
功用
補腎益精,強筋壯骨。
主治
血氣虛弱,兩足痿軟,不能行動,久臥床褥。
方義
方中鹿角膠、鹿角霜平補腎氣;龜板、杜仲、虎骨、牛膝、菟絲子補益腎精;人參、茯苓、白朮健補脾胃,滋養後天生化之源;當歸、熟地以養血,共起填精益氣之功效。
配伍特點
陰陽雙補,氣血雙調。
運用
1、本方現代臨床常用於治療多發性神經炎,急性脊髓炎,進行性肌萎縮,重症肌無力,周期性麻痹,肌營養不良症,足跟痛等病證。
2、本方主要用於治療肝腎不足的痿證,臨床套用以筋骨肌肉萎軟欲廢、舌紅少苔、脈細弱為其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
以鹿角膠為主要成分的鹿角膠丸具有改善骨代謝,增加骨膠原的利用,減少鈣排出,促進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從而達到防治骨質疏鬆的作用。臨床如見遺精早泄者,可加鎖陽、蓯蓉;如見耳鳴頭頭暈者,加構杞子、潼蒺藜;小便頻數而清長者,加肉桂、益智仁;腰酸腰痛者,加巴戟天、淫羊藿;兼見脾虛者,可選白朮、黨參、黃芪等益氣健脾,促進消化吸收。
使用注意
由於老虎已經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虎骨臨床已被禁用。研究表明:狗骨在化學成分微量元素和胺基酸方面與虎骨最為相近。聚類分就選擇虎骨的最佳替代品而言,狗骨是虎骨較好的藥用替代品。
附方
名稱:鹿角膠丸
組成:鹿角膠、補骨脂、石斛、熟乾地黃、薯蕷、人參、附子、菟絲子、白茯苓、杜仲、柏子仁、山茱萸、酸棗仁、虎脛骨、牛膝、五味子、巴戟、肉蓯蓉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服
主治:骨極。肌體羸瘦,腎臟虛弱,腰腳無力,肢節煩疼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二十六
名稱:鹿角膠丸
組成:鹿角膠、附子、乾薑、桂心、杜仲、山茱萸、菟絲子、熟乾地黃、肉蓯蓉、五味子、巴戟、牛膝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主治:虛勞腰腳疼痛,不可行步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三十
名稱:鹿角膠丸
組成:肉蓯蓉、牛膝、菟絲子、附子、桑寄生、覆盆子、熟乾地黃、山藥、五味子、山茱萸、白蒺藜、當歸、肉桂、川萆薢、破故紙、柏子仁、茴香、鹿角膠、茯神
用法:上為細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溫酒或鹽湯送下;婦人溫醋湯送下
主治:真元虛弱,下元冷憊,臍腹疼痛,夜多小便,腰腳無力,肢體倦怠,怔忪恍惚,頭昏目運,面色黧黑,耳內蟬鳴,飲食減少;婦人諸虛不足,一切冷病,久娠不成,發落面黑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九
功用:補養元陽,滋營氣血,駐顏美食
名稱:鹿角膠丸
組成:鹿角膠一斤,鹿角霜、熟地黃、川牛膝、白茯苓、菟絲子、人參、當歸身、白朮、杜仲、虎脛骨、龜版
用法:上為細末,另將鹿角膠用無灰酒三盞烊化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姜、鹽湯送下
主治:血氣虛弱,兩足痿軟,不能行動,久臥床褥
出處:《醫學正傳》卷四
名稱:鹿角膠丸
組成:鹿角膠、黃柏
用法:上為末,入杏仁四十九枚,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黃,研細拌勻,煉蜜為丸,如櫻桃大。每服一丸,含化咽津
主治:吐血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