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錐(鹿角栲)

鹿角錐

鹿角栲一般指本詞條

鹿角錐(Castanopsis lamontii Hance)是殼斗科錐屬植物,喬木,高8-15米,少有達25米,胸徑達1米,樹皮粗糙,網狀互動縱裂,厚達2厘米。葉厚紙質或近革質,橢圓形,卵形或長圓形。雄穗狀花序生於當年生枝的頂部葉腋間,與新葉約同時抽出,通常多穗排列成假複穗狀花序。果序長10-20厘米,果序軸粗壯,基部橫斷面徑6-10毫米。花期3-5月,果次年9-11月成熟。

分布於中國和越南北部;在中國分布於福建、江西、湖南、貴州四省南部、廣東全境、廣西大部、雲南東南部。生長於海拔500-2500米山地疏或密林中。

環孔材,木質部僅有細木射線。木材灰黃色至淡棕黃色,堅硬度中等,乾時少爆裂,頗耐腐。種子富含澱粉,味甜可食,是優良用材和重要的木本糧食樹種;枝粗葉大,終年常綠,乾直高大,也是優良行道和公園、遊園等公共綠地綠化樹種。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鹿角錐
  • 拉丁學名:Castanopsis lamontii Hance 
  • 別名:臭栲、箐板栗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殼斗目
  • 殼斗科
  • 錐屬
  • :鹿角錐
  • 分布區域:中國福建、江西、湖南、貴州、四省、廣東、廣西、雲南及越南
  • 命名者及年代:Hance,1875
形態特徵,主要變種,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播前準備,播種方法,栽培技術,杯苗管理,大苗培育,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喬木,高8-15米,少有達25米,胸徑達1米,樹皮粗糙,網狀互動縱裂,厚達2厘米,內皮暗紅褐色,小枝及葉柄的基部或全部乾後褐黑色或暗褐色,芽甚大,枝、葉及花序軸均無毛。葉厚紙質或近革質,橢圓形,卵形或長圓形,長12-30厘米,寬4-10厘米,很少較窄,頂端短或長漸尖,基部近於圓,或短尖,常一側略歪斜,全緣或有時在頂部有少數裂齒,中脈在葉面平坦或下半段微凸起,側脈生邊10-15 條,網狀直脈尚可見或甚明顯,嫩葉兩面同色,成長葉背面帶蒼灰色;葉柄長1.5-3厘米。
雄穗狀花序生於當年生枝的頂部葉腋間,與新葉約同時抽出,通常多穗排列成假複穗狀花序;雄蕊12枚;雌花序通常位於雄花序之上的葉腋間抽出,每殼斗有雌花3朵,有時位於花序軸下部的則有雌花5朵,很少7朵,花柱3或2枚,長約1毫米。果序長10-20厘米,果序軸粗壯,基部橫斷面徑6-10毫米,散生皮孔;殼斗有堅果通常2-3個,圓球形或近圓球形,連刺徑40-60毫米,殼壁厚3-7毫米,很少3-4瓣開裂,刺粗壯,長短及粗細差異較大,長達15毫米,不同程度的合生成刺束,呈鹿角狀,或下部合生並連生成雞冠狀4-6個刺環,殼斗外壁明顯可見。堅果闊圓錐形,高15-25毫米,密被短伏毛,果臍占堅果面積約一半至2/5。花期3-5月,果次年9-11月成熟。

主要變種

上杭錐Castanopsis lamontii Hance var.shanghanensis Zheng)與鹿角錐區別在於上杭錐的殼斗卵球形,較小,連刺直徑25-35毫米,殼壁較薄,厚1.5-2毫米,刺較纖細但密生。花果期與鹿角錐相同。分布於中國福建上杭,生長於海拔約1000米山地常綠闊葉林中。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和越南北部;在中國分布於福建、江西、湖南、貴州四省南部、廣東全境、廣西大部、雲南東南部。生長於海拔500-2500米山地疏或密林中。
鹿角錐
鹿角錐

繁殖方法

播前準備

種子採集與儲藏:在中國贛州市,鹿角錐的果實成熟期因生長地點和年分氣候差異有所變化,一般為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種子自然成熟脫殼後掉落樹下極易被鼠食,宜在未掉落之前連同殼斗一同採摘,殼斗採回後在室內通風處堆放幾天,待殼斗裂開時取出種子,把不飽滿、有蟲眼、發育不良的堅果篩選掉,種子千粒重3.8-4.2千克。選出合格的種子用0.5%硫酸銅溶液浸種消毒處理4-6小時,濾乾處理後的種子,置於通風陰涼處晾乾,注意不能曝曬。晾乾後種子(堅果)可直接播種,也可採用沙藏法保存。具體沙藏辦法:選擇細粒河沙,加水濕潤拌勻,濕度保持在手握成團,鬆開漸散為宜;然後在容器缸底部鋪一層細沙,依次按一層種子一層沙的方式放置。因該樹種種子較大,鋪設沙層厚度為3厘米左右。儲藏期間經常對種子進行翻種檢查,確保沙子濕度,防止種子出現霉變、爛種等現象。
營養杯的配備:選用規格16厘米×14厘米育苗專用塑膠落地式營養杯,既可滿足當年苗木生長需要,又可充分利用空間和便於管理。
營養土的準備:鹿角錐屬深根性樹種,根系發達,適生於團粒結構好的微酸性砂壤土,可直接選用闊葉林下的表層土壤,篩除雜物、石塊後,用0.1%高錳酸鉀溶液噴霧對土壤進行簡易的殺蟲、消毒處理,放置1星期後即可作營養土使用。

播種方法

鹿角錐種子發芽不整齊,延續時間較長,經過沙藏的種子發芽期一般是在3-4月。在該時間段內,應加強翻種檢查,掌握種子的發芽情況,及時將發芽的種子點播到營養杯中,做到發芽一批播種一批。點播時胚根長度最好不要超過1厘米,以利於播種操作和胚根保護。儲藏得當,點播及時,發芽率可達到90%。
採用點播法,1個營養杯點播1粒種子,因為種子已發芽,點播時注意保護胚根,初露胚根朝下,覆土厚度1.5厘米左右,覆土太厚,不利於出苗。覆土後及時灑水,可採用噴管均勻噴灌,第一次澆水要保證杯內土壤充分吸水,並保持土壤濕潤。

栽培技術

杯苗管理

播種後將營養杯成列整齊擺放好,上面可蓋一層稻草,防止澆水時直接沖刷土壤,引起土壤板結,同時起到保水和保溫作用。一般播種後40天左右開始有胚芽陸續長出土面,出苗後應及時掀除覆蓋的稻草,早期點播的種子,由於當時溫度較低,幼芽長出前可覆蓋塑膠膜保溫,後期點播的種子,不需要覆蓋保溫。在夏季,溫度較高,為防日曬,可加蓋透光率為30-45%遮陰網。杯苗期要注意適時澆水、除草,保持杯內土壤微濕潤狀態,及時拔除杯內雜草;同時用多菌靈600倍液澆灌防治根腐病,對小苗後期長出的多餘側枝進行修剪,促進苗木主幹生長。經過精細管理,在第二年發春梢前測量1年生苗,高達25-30厘米,平均株高27.3厘米,長勢均較好。儘管鹿角錐幼苗生長緩慢,營養杯能滿足當年小苗生長需要,但要注意經常移杯修根,防止根系穿透杯底扎入地下土壤。考慮造林用苗規格,可在次年2-3月進行脫袋移栽到種植點進行栽培,或及時換較大營養杯繼續培育。

大苗培育

杯苗移植培育:第二年繼續培育杯苗需要更換18厘米×18厘米以上規格的營養杯,才能滿足小苗次年生長需要,移植時間宜選擇在3月陰雨天氣進行,脫袋時注意保護土球和根系完整,小心將杯苗和土壤倒出,移植到大規格營養杯中,移植過程儘量避免根系損傷。為滿足小苗生長各種營養需求,促進小苗生長,在4-9月施2-4次撒可富複合肥。2年生苗高度75-80厘米,平均株高78.2厘米,地徑1厘米左右。
施肥、防病及修根:在生長季節以薄肥勤施為原則,每株施撒可富複合肥4-6克(高濃度硫酸鉀型通用肥),一年施肥5-7次。夏季乾旱季節要定期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及時拔除雜草,可將除草、鬆土、施肥相結合進行。苗期後期要定期觀察根系生長情況,發現根系穿出杯外時,及時進行修根,促進杯內根系生長。

主要價值

其木材堅硬,心材紅色,種子富含澱粉,味甜可食,是優良用材和重要的木本糧食樹種;枝粗葉大,終年常綠,乾直高大,也是優良行道和公園、遊園等公共綠地綠化樹種,特別適合農家樂及自助採摘旅遊區種植,不僅具有良好的景觀綠化效果,還提供自采自樂的直接材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