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鹿台積雪
- 地點:鹿台山
- 類型:自然景觀
- 觀賞時間:冬天
鹿台積雪是鹿台山勝景之一。
《中國古山要志》記載:鹿台山有鹿常鳴,有鳧戲水,有檜奏樂,有泉湧出,有盛夏積雪,有奇洞異穴,奇觀也。
五馬槽,位於鹿台山之南的橫斷山脈,五個山頭並駕齊驅,形成駿馬奔騰之勢,四道深壑猶如馬食天草,行如萬馬咆哮,狀如天馬行空。
溜沙崖,高出諸山,坐東朝西,依偎在鹿台山主峰西側。山頂古松稀疏,山下檜樹繁茂,山間黃沙外露,壁立千仞。可謂:“風吹沙溜猿鳥愁,行人要過單人走,並行必定下深溝,唯有黃沙自然溜。”
山有多高水有多高。踏著厚厚的落葉,迎著微微的山風,來到鹿台之巔。放眼望去,山嶽滄茫,懸崖千仞,蒼松屹立。巨石橫臥,虎嘯猿鳴。
山間有一池水,水面十餘平方米,三面岩石圍岸,不見來水,亦不見去水,四季清澈見底,不枯不溢。傳說天女在此戲水,故稱天池。從此向西南眺望,有百餘平方米的窪地,為白雪覆蓋,寸草不生,這便是此山奇景鹿台積雪,終年不化。明朝陳熙《鹿台積雪》詩云:
鹿台別有一乾坤,
六月如蒸雪尚存,
借問山間花鳥信,
四月何時是春溫。
往下百餘步,有一石龕,石龕前有小溪噴出,如簾似雨,甘甜清香。古人在此掘井一眼,條石砌口,六角為形,徑直五尺,井深丈余,水盈可掬,清澈見底,是為六角井也者。八十步外另有一井,水與石平,不外溢,不枯竭。《漢書》記載:鹿台雪封山台,六月不融,石泉湧出,救駕有功。說的是西漢末年,王莽作亂,漢光武帝劉秀起兵討伐,兵敗退於鹿台山下休整,時值盛夏,烈日炎炎,口渴難耐,突覺涼爽宜人,源於積雪,頗感吃驚。後又發現一塊巨大的岩石下面有巴掌大一瓮清泉,久飲不絕,甚是驚嘆,夜宿鹿台山中,聞得“野鹿常鳴,檜樹奏樂”,不覺心曠神怡,盛讚此山為“仙界”。
登高遠眺,北觀群山千層秀,南望歷山雲中矗,東觀日出紅爛漫,西看日落晚霞飛。
鹿台山屹立高峭,蒼松翠柏,櫟樹白樺,巍然蒼茫,夜深人靜,風吹樹動,聲自空來,由遠及近,鏗鏗鏘鏘,久之不息。旋律悠揚,宛然動聽。明嘉靖四年清明節,王國光與柳遇春同登鹿台山,在此吟詠,留下絕句:
曲徑攀崖登鹿台,
天下勝景小蓬萊。
星雲日夜林中靜,
仙樂自空天宮來。
天池如鏡鑲山嵩,
石泉叮咚半山中。
嫦娥聞聲樂伴舞,
迷戀人間忘返宮。
穿林攀崖,來到鹿台山頂的西南側。有一山洞,洞頂林木叢生,西側為懸崖峭壁,萬丈深淵,巨石凌空。該洞坐北朝南,被兩塊巨石呈人字形支撐著,洞口呈三角形,進入洞內,又窄又低又暗,只可容一人前行,當行至20米的地段,有8平方米的空洞,三塊巨石架成一個平頂直牆的開闊地,正北面也有一巨石,其石平整,四周長滿石苔和野花,巨石正中央有一直徑為10公分的圓孔,呈外大內小的窪狀,且有類似人工打鑿的痕跡,對著這個小洞側耳細聽,洞內有怒吼的風聲,有錘打鎬撬的痕跡。據說此洞曾為鹿台山西南腳下陳家山財主陳十萬所有,名“金磚銀瓦洞”。
蘆葦河發源於鹿台山下,眾山溝壑,山澗溪水匯聚而成,四季長流,清澈見底,兩岸地面狹窄,蘆葦叢生,南北雙峰對峙,樹木成林,詩云“茫茫一片蘆葦盪,不知城郭在何方,蘆葦風吹波浪滾,蘆絮飛揚如雪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