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生肉蓯蓉

鹽生肉蓯蓉

鹽生肉蓯蓉(學名:Cistanche salsa (C. A. Mey.) G. Beck)是列當科,肉蓯蓉屬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莖肉質,圓柱狀。植株高可達45厘米,葉片卵狀長圓形,兩面無毛,穗狀花序;苞片卵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外面疏被柔毛,邊緣密被黃白色長柔毛,稀近無毛;小苞片與花萼等長或稍長,花萼鐘狀,淡黃色或白色,裂片卵形或近圓形,花冠筒狀鐘形,裂片淡紫色或紫色,花絲著生於距筒基部,花葯長卵形,子房卵形,花柱無毛,柱頭近球形。蒴果卵形或橢圓形,種子近球形,5-6月開花,7-8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內蒙古、甘肅和新疆。伊朗和俄羅斯高加索及中亞地區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700-2650米的荒漠草原帶,荒漠區的湖盆低地及鹽鹼較重的地方。

鹽生肉蓯蓉苯乙醇苷類成分含量高於藥典收載的肉蓯蓉與管花肉蓯蓉,半乳糖醇含量高,是利尿通便劑。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用途,

形態特徵

多年生寄生草本。莖肉質,圓柱狀。植株高10-45厘米,偶見具少數繩束狀鬚根。一莖不分枝或稀自基部分2-3枝,基部直徑3厘米,向上漸變窄。葉卵狀長圓形,長約3-6毫米,寬4-5毫米,兩面無毛,生於莖上部的漸狹,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4-1.6厘米,寬6-8毫米。
鹽生肉蓯蓉
穗狀花序長8-20厘米,直徑5-7厘米;苞片卵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1-1.5(-2)厘米,約為花冠的二分之一,寬6-8毫米,外面疏被柔毛,邊緣密被黃白色長柔毛,稀近無毛;小苞片2枚長圓狀披針形,與花萼等長或稍長,外面及邊緣被稀疏柔毛。花萼鐘狀,淡黃色或白色,長度為花冠的三分之一,頂端5淺裂,裂片卵形或近圓形,近等大,長2.5-3毫米,寬3-3.5毫米;花冠筒狀鐘形,長2.5-4厘米,筒近白色或淡黃白色,頂端5裂,裂片淡紫色或紫色,乾後常保持原色不變,近圓形,長、寬均為5-7毫米。雄蕊4,花絲著生於距筒基部3-4毫米處,長1.2-1.4厘米,花葯長卵形,長約2.5毫米,基部具小尖頭,連同花絲基部密被白色皺曲長柔毛。子房卵形,花柱長1.6-2厘米,無毛,柱頭近球形。蒴果卵形或橢圓形,具宿存的花柱基部,長1-1.4厘米,直徑8-9毫米。種子近球形,直徑0.4-0.5毫米。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內蒙古、甘肅和新疆。伊朗和俄羅斯高加索及中亞地區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700-2650米的荒漠草原帶,荒漠區的湖盆低地及鹽鹼較重的地方。常見的寄主有鹽爪爪細枝鹽爪爪、凸尖鹽爪爪、紅沙珍珠柴、和芨芨草等。

繁殖方法

直播接種:在平整好的種植地上,開寬、深各30厘米的平底溝,將拌好的肉蓯蓉泥漿種子或粉種撒入溝底,上鋪25厘米厚的土,再把已處理好的白梭梭種子撒在上面,覆土、澆水,保持土壤濕潤。當年接種,第二年即可出土、開花、結果。
鹽生肉蓯蓉鹽生肉蓯蓉
移苗接種:將已經處理好的肉蓯蓉泥漿種子撒在寬15厘米、長25厘米的白紙或者廢報紙上,覆上衛生紙,保持每張紙上的種子不低於180-200粒。把接種紙放入事選挖好的坑中,一般要求坑深30厘米,再把白梭梭苗移栽到坑中,周圍再放入接種紙,填土,澆水,保持土壤濕潤。第二年即可出苗。接種1次,可以採收10年以上。
粉種接種:平整好土地後,按行距2米挖坑,或用機械翻地,在定植的坑內或溝槽中均勻地撒入木炭拌好的肉蓯蓉種子,每坑中保持種子200粒左右,覆土20厘米,再把白梭梭的植株放在接種紙上。為了提高接種率,在白梭梭的周圍再放一些接種紙,每張接種紙上保持種子180粒左右,覆土,填埋,澆水,保持土壤濕潤。

栽培技術

使用新種子:種子雖然在地里可以保存10年而不降低發芽率,但是在適宜的條件下,新種子親和力更強,更易發芽,且發芽率高。
鹽生肉蓯蓉鹽生肉蓯蓉
土壤消毒:在接種前,有條件的地方應對土壤消毒,以防害蟲侵害幼苗,保證肉蓯蓉的出苗率。
及時灌溉:接種完畢後,應及時灌水,以保持土壤濕潤。待幼苗出土或移栽的寄主成活後,利用自然降水來維持正常生長。

主要用途

中國歷代本草記載表明,鹽生肉蓯蓉一直作為肉蓯蓉的來源之一,且在內蒙古、寧夏、新疆等地均有一定的蘊藏量。從化學成分研究來看,鹽生肉蓯蓉苯乙醇苷類成分含量高於藥典收載的肉蓯蓉與管花肉蓯蓉,其細胞培養中的含量也高於肉蓯蓉藥材;且半乳糖醇含量也以鹽生肉蓯蓉最高,此類成分能提高腸內滲透壓,是理想的利尿通便劑。從藥理作用上看,鹽生肉蓯蓉在補腎壯陽、潤腸通便及抗衰老作用方面有強於藥典收載肉蓯蓉品種的優勢。
鹽生肉蓯蓉鹽生肉蓯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