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池穀子

鹽池穀子

鹽池穀子,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鹽池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鹽池穀子種植歷史悠久,鹽池縣從南至北均有種植。西漢已種植穀子,西夏均有粟的記述。鹽池穀子由根、莖、葉、花和果實五部分組成。穀子的根屬鬚根系,由初生根、次生根和支持根組成;莖直立,有綠色和紫色兩種;葉可分為葉身、葉鞘、葉舌、葉枕等部分;穀子花序屬圓錐花序,1個谷穗由穗軸和眾多的谷碼組成,谷穗的中軸以及各級分枝的長短不同,形成了谷穗的不同類型。如紡錘型、圓筒型、棍棒型、分枝型、貓爪型等。穀子的籽粒是一個假穎果,是由子房和受精胚珠、連同內外稃一起發育而成。去掉內外稃後,俗稱小米。

2014年11月18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鹽池穀子”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鹽池穀子
  • 產地名稱: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鹽池縣
  • 品質特點:紡錘型、圓筒型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第2179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4年11月18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營養價值,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鹽池穀子由根、莖、葉、花和果實五部分組成。穀子的根屬鬚根系,由初生根、次生根和支持根組成;莖直立,有綠色和紫色兩種;葉可分為葉身、葉鞘、葉舌、葉枕等部分;穀子花序屬圓錐花序,1個谷穗由穗軸和眾多的谷碼組成,谷穗的中軸以及各級分枝的長短不同,形成了谷穗的不同類型。如紡錘型、圓筒型、棍棒型、分枝型、貓爪型等。穀子的籽粒是一個假穎果,是由子房和受精胚珠、連同內外稃一起發育而成。去掉內外稃後,俗稱小米。
鹽池穀子鹽池穀子

營養價值

鹽池穀子的營養價值很高,穀子去皮後為小米。鹽池小米中人體必需胺基酸含量較為合理,其粗脂肪含量4.1—4.4%,粗纖維含量0.9—1.2%,食用粗纖維含量高,可促進人體消化。
鹽池穀子鹽池穀子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鹽池縣海拔1295—1951米,地勢南高北低,由黃土高原向鄂爾多斯台地過渡。土壤以黑壚土、黃綿土、灰鈣土、新積土、風沙土等類型為主,其中以灰鈣土分布較為廣泛,占全縣耕地總面積的33%。表土酸鹼度為8.3—8.5,可溶性鹽0.044—0.138%,土壤全鉀含量高,有機質、氮素、磷素含量低,速效鉀含量不穩定。

水文情況

鹽池縣年均降雨200—280毫米,多集中在7—9月份,年蒸發量1250—2550毫米。境內水資源總量為3979.26萬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1925萬立方米/年,地下水開採儲量2054.26萬立方米/年。境內無大河流,有山水河、苦水河、東川、打伙店溝等季節性河流以及內陸沖溝構成地表水,地表水水質差,礦化度高,含氟量也較高,不能用於灌溉和飲用。地下水主要有毛烏素沙地第四系地下水、毛烏素沙地基岩地下水以及承壓自流水和南部山區地下水。中北部大多地下水礦化度在2—5克/升,為優質的灌溉用水。

氣候情況

鹽池縣屬於典型的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具有冬長夏短、春遲秋早、冬寒夏熱、乾旱少雨、風大沙多、蒸發強烈、日照長而充足,溫差大,地方差異明顯的特點。年平均氣溫8.3℃,日照2892小時,境內≥10℃的積溫2944.9℃,無霜期128天,絕對無霜期100天,適宜種植穀子。
鹽池穀子鹽池穀子

歷史淵源

鹽池穀子種植歷史悠久,鹽池縣從南至北均有種植。西漢已種植穀子,西夏、明、清均有粟的記述。
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固原州志》還記載白谷、青谷、黃谷、紅谷、黏谷等內容。清代及民國時期的寧夏地方志中均有關於穀子的記載。
鹽池穀子鹽池穀子

生產情況

2014年,鹽池穀子區域總種植面積2000公頃,年產量1000噸。
鹽池穀子鹽池穀子

產品榮譽

2014年11月18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鹽池穀子”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鹽池穀子鹽池穀子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鹽池穀子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鹽池縣所轄花馬池鎮大水坑鎮惠安堡鎮、高沙窩鎮、馮記溝鄉、青山鄉、王樂井鄉麻黃山鄉共8個鄉鎮98個行政村組。地理坐標為東經106°33′00″—107°47′00″,北緯37°04′00″—38°10′00″。

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鹽池穀子生產地域內無工礦企業,無環境污染,境內大氣土壤均符合以下國家有關標準:產品產地環境符合《無公害食品 大田作物產地環境技術條件》(NY5332-2006)標準,環境空氣品質符合《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技術條件》(NY/T391-2000)規定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和《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導則》中得要求,土壤環境質量符合《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技術條件》(NY/T391-2000)規定的《土壤空氣品質標準》和《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導則》中的要求。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品種以古老的地方品種小黃谷、白良谷和繩頭子為主。
(3)生產過程管理:
①合理輪作倒茬:穀子種植全靠雨養,在選地上要選擇土壤條件較好的耕地種植。穀子不宜連作,連作穀子病害嚴重、雜草嚴重,要合理輪作倒茬。較為適宜的前茬是:豆茬(綠肥)、馬鈴薯、麥茬、玉米茬等。
②整地與施肥:整地要做到秋季深耕蓄水、早春耙耱保墒、播前淺犁塌墒、鎮壓提墒。施肥以基肥為主,重施優質腐熟農家肥,增施磷肥,適當使用氮肥作種肥。
③播種時間及方式:鹽池穀子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以耬播為主,用條播機播比耬播出苗率高。條播的行距20厘米,播深8—10厘米,覆土5—6厘米,每畝播量0.5—0.75千克,播後在溝內鎮壓。
④田間管理:苗高4—10厘米時期定苗,旱地每畝留苗1.5萬—2.5萬株,灌區留苗3萬—4萬株。苗期中耕1—2次並培土。
⑤投入品使用管理:施用肥料必須有《肥料生產許可證》和有效批准文號;進口化肥經銷商必須有《進口化肥許可證》,且各種手續齊全。
(4)產品收穫及產後處理規定:
①收穫時間:穀子一般在臘熟末期或完熟期收穫最好。收穫過早,籽粒不飽滿,穀粒含水量高,出谷率低,產量和品質下降;收穫過遲,纖維素分解,莖稈乾枯,穗碼脆弱易短,落粒嚴重。
②產後處理:穀子收穫後晾曬,及時脫粒歸倉。
(5)生產記錄要求:穀子基地內要制定完善的檔案記錄製度,對穀子的品種、肥料來源、施用量、播種時間、田間管理內容、收穫等情況及時準確記入《種植生產日誌》中。記錄要統一存檔保存兩年以上。
  •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1)產地環境嚴格執行《無公害食品 大田作物產地環境技術條件》(NY5332-2006)標準。
①磷化物、氰化物、氮化物、二氧化碳按GB/T5009.36有關規定執行。
②黃麴黴毒素B1按GB/T5009.22有關規定執行。
③汞按GB/T5009.11規定執行。
④砷按GB/T5009.11規定執行。
⑤衛生標準按GB2715-81;GB2761-81執行。
(2)包裝:穀子的銷售包裝應符合《糧食銷售包裝》(GB/T17109)的有關規定,所有包裝材料應清潔、衛生、乾燥、無毒、無異味,符合國家食品包裝衛生及環境保護的要求。所有包裝應牢固,不泄露物料。
(3)儲存:成品不得露天堆放。成品倉庫必須清潔、乾燥、通風,無鼠蟲害。成品堆放必須有墊板,離地10厘米以上,離牆20厘米以上。成品不得與有毒有害、腐敗變質、有不良氣味或潮濕的物品同倉庫存放。
(4)堆放裝卸:穀子在堆放和裝卸時要輕拿輕放、文明操作,運輸工具要求清潔衛生,不得與有毒、有害物質混裝、混運。凡裝過化肥、農藥、有害化學物品或其他易腐食品的車廂或艙位,必須經充分清掃、沖洗後才可裝運。穀子在糧食市場、貨站待運時,必須批次分明,堆碼整齊,環境清潔,通風良好,嚴禁烈日暴曬、雨淋,注意防凍、防熱。貯藏、運輸執行《綠色食品貯藏運輸準則》(NY/T1056-2006)。

專用標誌使用

①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登記證書持有人申請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A、生產經營的農產品產自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
B、已取得登記農產品相關的生產經營資質;
C、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D、具有地理標誌農產品市場開發經營能力。
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在協定中載明使用數量、範圍及相關的責任義務。
②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享有以下權利;
A、可以在產品及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B、可以使用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及展銷。
③自覺接受登記證書使用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A、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的監督檢查;
B、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的品質和信譽;
C、正確規範的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④地理標誌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農產品地理標誌持有人和標誌使用人,對地理標誌農產品的質量和信譽負責。
⑤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冒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和登記證書。
⑥鼓勵單位和個人對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社會監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