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池神廟始建於唐大曆十二年(777年)。史載唐代宗李豫賜運城鹽池為“寶應靈慶池”,欽定在鹽池建廟,賜封池神為“靈慶公”,列入國家祀典。池神廟是一座以崇拜自然神為主的神殿,是讚頌、禮拜大自然的神廟。舜帝曾在這裡撫五弦琴吟唱《南風歌》“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鹽池神廟是河東鹽文化的重要載體,2013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鹽池神廟
- 地理位置:山西運城市解放路南端
- 氣候類型: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28600平方米
- 開放時間:8:30-17:30
- 景點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門票價格:30元/人
- 著名景點:鹽池神廟
三大殿,戲台,碑林 - 類型:神廟
旅遊景區,乾門,玉樹青霞道院,三大殿,東官廳,西商廳,奏衍樓,碑林,海光樓,歷史文化,鹽池封神,鹽池神廟,旅遊指南,周邊景點,地圖信息,
旅遊景區
乾門
此門為磚券結構,系鹽池神廟西北方向的門,以八卦方位中的“乾”位,得名為“乾門”。上有磚刻“鶴境雲衢”四字系清代鹹豐帝六弟奕忻所書。
玉樹青霞道院
此院落建於清道光十四年至十七年(1834-1837)間,重修池神廟時新增道院。碑文記載“延黃冠住持其中,朔望掃除”。近代1929年6月29日,軍閥閻錫山、馮玉祥在此院“密謀倒蔣”。1930年5月1日,閻馮聯合發表討蔣檄文,並鄭重宣布從即日起正式向蔣介石宣戰。
三大殿
三大殿始建於唐代大曆十二年(777),各代均有修葺。現存主要建築為明嘉靖十四年遺構,面闊五間,重檐歇山頂。由靈慶公神祠、雨師太陽神祠、條山風洞神祠組成,為鹽池神廟主殿,殿內分別供奉著青銅鑄造的池神、太陽神、風神三尊神像。體現了鹽池生產與太陽、風的自然關係。三大殿橫軸排列,並列尊位,比肩為鄰,錯落有致,在中國古代廟宇建築史上絕無僅有。
東官廳
始建於明代嘉靖十四年(1535),位於主殿東側,面闊五間。其用途為祭祀前各級官員休息等候之處。現室內為運城鹽湖“墾畦澆曬”產鹽法實景展示。
西商廳
始建於明代嘉靖十四年(1535),位於主殿西側,面闊五間。其用途為祭祀前鹽商靜候佳時,虔誠等候所處之地。
奏衍樓
始建於元代至正十年(1350)之前,原為樂樓,灰陶卷棚頂,以後各代均有增修。清康熙年間更名為“奏衍樓”。歷史上每年在池神廟舉辦廟會,為鹽工、鹽商的節日,廟會時鹽商會請戲班酬神演戲。農曆二月初一意為鏟鹽開工前祈望神靈保佑豐年。八月十五鏟鹽結束時,酬神感謝神靈賜福。此戲台為“連三戲台”的形制,全國僅存此一處。
碑林
原為中門,始建於元代,面寬五間,內置歷代石碑數十通。解放前毀於戰火,現僅存柱礎,石碑露天。這些碑碣記載了河東鹽池的幅員、鹽法、渠堰、運銷、引目、課額、鹽政及歷代修繕池神廟經過,還有文人學士謁廟、遊覽時所留下的詩賦刻石等內容。為研究河東鹽池歷史的珍貴資料。
海光樓
海光樓創建於明洪武年間 , 是鹽池神廟的山門樓閣。毀於公元1947年,公元2003年在原址上復建。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高二層,重檐歇山頂。
遊客登樓眺望,河東鹽池勝景一覽無餘。古稱河東鹽池為“鹺海”,故稱“海光樓”。
歷史文化
九曲黃河孕育了中華民族,太陽和風孕育了運城鹽池。運城鹽池是鹽文化、黃河文化、中華文化的結胎髮育之地,鹽池神廟就是鹽文化的代表和載體。
鹽池神廟位於運城市南,鹽池北岸的臥雲山崗上,是一座專門奉祀鹽池神靈的廟宇。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鹽池封神
鹽池有神的歷史是很久遠的。“昔宿沙氏煮海為鹽,故海鹽即以宿沙氏為神。河東,盬鹽池也,初稱神曰盬宗。”反映了遠古時期,人類對鹽池這一自然寶物的不可測度的神秘思想。唐以前,已經築有盬宗廟,只是規模不大,處於偏僻角落,並不引人注目。
唐代宗大曆十二年(777),由於陰雨連綿,成為災害,鹽池生產受到很大損失,當時兼任河東租庸鹽鐵侍御史的崔陲時,祝禱天佑。後來,果然天晴了,而且,鹽池裡竟然“紅鹽自生,盈掬傾筐,或繭或栗,形攢伏虎,色沏丹砂,靈貺休徵,古未有之。”於是,經戶部韓滉報告給唐代宗。唐代宗派諫議大夫蔣鎮去核查,回報屬實。遂詔賜池名曰“寶應靈慶”,兼置祠矣。新建池神廟於臥雲崗上,封池神為“靈慶公”。
運城鹽池自古分為東西二池。因此,宋朝徽宗年間(1102年)又分別封東池神為“資寶公”,西池神為“惠康公”,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又進爵為王,提高了池神的身份。
元朝統治鹽池之後,在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賜池神廟號為“宏濟祠”。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年)又給東西兩池神加封,東池神為“永澤資寶王”,西池神為“廣濟惠康王”,並刻石碑為記。由於宋朝末年,遼、金之世,北方戰火頻繁,人民生命財產受到嚴重摧殘,池神廟也未倖免,建築損壞,因此,元仁宗延佑年間(1314年)及其後,對池神廟多次予以重修。
明朱元璋洪武初年(1368年)正鹽池神號為“鹽池之神”。到明神宗萬曆十七年(1589年)又賜廟號為“靈祐”。明代對池神廟也多次進行修復。
清代除了重修池神廟外,清世宗雍正五年(1727年)冬十月,因鹽花不種自生,多至七百餘萬斤,商民稱慶。經欽定加封為“昭惠裕阜鹽池之神”。規定每年三、六、九月致祭。
縱觀歷代封建王朝,對於鹽池恩寵有加,封神賜號,修廟設位,歲時祭祀。
鹽池神廟建築
鹽池神廟主殿三大殿,橫軸排列,並列尊位,這在全國廟宇建築史上是不多見的,三殿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四周圍廊。唯中殿較兩側殿為大,重檐歇山頂。下檐柱頭斗拱四鋪作單下昂,上檐斗拱五鋪作,雙下昂計心造,柱頭與轉角鋪作製成鴛鴦交首拱,殿內梁架製作規整,設有藻井。殿頂筒板布瓦覆蓋,黃、綠、蘭三彩琉璃瓦剪邊。
奏衍樓為國內尚存為數不多的元代戲台之一。面闊七間,進深四椽,四架梁對後單步梁通檐用三柱,屋面筒板瓦覆蓋,青灰脊飾,單檐懸山卷棚頂,一層正中砌南北券洞通道。此戲台2003年落架大修時從後檐牆出土一具石槽,槽底刻有“元至正十年十二月十九日置到石槽案一條”等字樣。更明確地證明戲台建於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之前,是地地道道的元代戲台。
鹽池神廟是建在30度斜坡臥雲崗上,其歷史整體布局呈烏龜形,南邊的歌薰樓(已毀)是頭部,似伸入鹽湖飲水,神道及台階是烏龜的頸,海光樓、中門(碑林)、戲台及三大殿龜背,龜尾是池神廟的乾門,整個廟宇仰山面水,氣勢壯觀。
鹽池神廟
池神殿: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卿雲爛兮糾縵縵兮
問之不答求之應應之寰宇 聽則世聲敬則靈靈則心誠
東有淳風助帝歸鐘靈毓秀 西憑天罡扶龍威人傑地靈
奏衍樓:
要看早些來好文章惟爭入首 須觀完了去大忠孝皆在後頭
奸雄百計得便宜難免當場唾罵 忠貞一時受困苦須知後世稱揚
海光樓:
東海栽玉樹 西池開銀花
海光樓前旌表:
常平乃關壯繆故里轄其民也理應忠心報國 解池本包孝肅舊制治此盬者首當鐵面無私
旅遊產品
鹽雕礦鹽理療袋
旅遊指南
門票: 30元/人次
交通:
太原方向
①火車:從太原方向乘火車(或高鐵)至運城
②汽車:太原方向—大運高速—運城
③飛機:從太原武宿國際機場乘飛機至運城關公機場
北京方向
①火車:從北京方向乘火車(或高鐵)至運城
②汽車:北京方向—京石高速—石太高速—大運高速—運城
③飛機:從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乘飛機至運城關公機場
鄭州方向
①火車:乘火車至三門峽轉乘汽車至運城
②汽車:鄭州方向—連霍高速—運三高速—運城
西安方向
①火車:從西安方向乘火車(或高鐵)至運城
②汽車:西安方向—西潼高速—運風高速—運城
市內公交
3路、33路公車終點站(池神廟)
88路、77路、21路公車(池神廟站)
周邊景點
中國死海:鹽池神廟向南2公里
關帝家廟:運城鹽湖西南常平村,距鹽池神廟10公里
關帝祖廟:運城鹽湖西解州鎮,距鹽池神廟20公里
永樂宮:芮城縣城北,距運城50公里
普救寺、蒲津渡鐵牛、鸛雀樓景區:永濟市西,距運城70公里
地圖信息
地址:運城市鹽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