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市濕地和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管理中心

鹽城市濕地和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管理中心

鹽城市濕地和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管理中心為中國黃(渤)海候鳥栖息地(第一期)遺產地官方保護管理機構,於2020年12月16日正式掛牌,為公益一類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正處級規格,簡稱“鹽城市遺產保護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鹽城市濕地和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管理中心
  • 成立時間:2020年12月16日
  • 辦公地址:鹽城市新都東路未來科技城C3幢
  • 性質:事業單位
  • 行政級別:正處級
成立背景,主要職責,內設機構,主要工作,

成立背景

2019年7月,中國黃(渤)海候鳥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按照我國政府在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的莊嚴承諾及正式申報階段的鄭重表態,須成立專門的遺產保護管理機構。2019年10月,省委書記婁勤儉在鹽調研時強調:“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帶好頭的定力,擔當好保護聯盟、遷飛路線合作、國際二期申遺等歷史使命,同意鹽城設立市政府直接管理的遺產辦,要求機構編制部門給予支持”。

主要職責

1. 負責全市濕地、自然遺產地保護服務工作,開展濕地資源日常監測,配合開展濕地資源專題監測,發布全市濕地保護管理狀況,提供技術服務。
2. 負責全市陸生野生動植物保護服務工作及疫源疫病監測工作;配合開展全市陸生野生動植物的獵捕或採集、馴養繁殖或培植、經營利用,承擔相關許行政許可事項的技術審查。
3. 承擔全球濱海論壇、黃(渤)海候鳥栖息地申遺區域保護地聯盟秘書處;負責統一對外開展濕地、世界遺產方面的國際國內交流。
4. 承擔《世界遺產公約》《濕地公約》等相關國際公約的履行有關工作。
5.協調市有關部門(單位)及世界自然遺產地相關縣(市、區),推進遺產保護管理及可持續發展。負責對從事黃海濕地研究、成果宣傳、文化發展等相關企業進行指導與監督。

內設機構

鹽城市濕地和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管理中心下設有綜合部、保護管理部、宣傳教育部、科研監測部等4個部門。

主要工作

遺產保護管理
牽頭編制完成遺產地生態旅遊重要節點策劃、川水港生態修復概念性策劃,正組織編制遺產地保護管理五年戰略規劃、環黃海生態經濟圈戰略研究、珍禽保護區南緩衝區生態修復實施方案,為科學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依據。
中心整合遺產地現有監測系統,在鹽城黃海濕地展示中心建立遺產地智慧監測平台。完善以大數據、網際網路、5G等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監測體系,提升遺產監測能力。積極開展遺產巡護檢查,及時掌握遺產地保護管理狀況。同時細化分解《三年行動綱要》工作任務,按照市政府要求,開展了定期督查,並對各有關地區、各單位推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上報。
濕地遺產科學研究
中心全力推動黃海濕地研究院正式運轉,加強濕地遺產科研陣地建設,完成研究院大樓內部裝修,其中樓內黃海濕地世界自然遺產展示中心已於2020年12月對外開放,相關人員也已完成入駐。提前謀劃研究院來年課題,完成2021年專項課題發布。全面加強與國內國際大學大院大所的戰略合作,獲批自然資源部國土整治中心黃海濕地生態保護修復科研基地,與同濟大學國家現代化研究院共建城鄉融合實驗室;與南京大學簽署產學研合作協定書;與韓國慶北國立大學共建海岸帶農業研究所;與同濟大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共建文化和旅遊重點實驗室。
加大專業人才隊伍培養力度,中心支持和幫助鹽城師範學院成立濕地學院,培養濕地專業人才,不斷增強人才隊伍造血功能。積極開展互花米草等外來物種防治,與保爾森基金會合作,加強遺產地外來入侵物種研究,開展互花米草防治試驗。同時積極爭取成立國家級黃(渤)海濕地研究院,作為中國濱海濕地研究智庫,不斷厚植世遺優勢,促進其轉化為地方經濟發展優勢。
遺產可持續發展
中心組織專業團隊,製作遺產地形象宣傳片、宣傳畫冊,編寫《零的突破》等申遺紀實書籍,全面反映申遺心路歷程,多維展示大美濕地獨特風貌。與中國國家地理、瞭望東方等業內主流專業雜誌合作,推出黃海濕地特刊。赴遺產地周邊農場、南京大學鹽城環保技術與工程研究院,開展世遺專題講座。
中心突出鹽城在黃(渤)海候鳥栖息地申遺城市的地位,統一遺產地形象標識,圍繞黃海濕地專屬元素,聚焦國際交流互動、文藝精品創作、文創產品開發、賽事會展舉辦、大眾科普體驗等重點領域,形成黃海濕地世遺系列品牌,進一步擴大世遺品牌覆蓋面和影響力。
積極舉辦全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鹽城主題活動、“黃海濕地申遺成功一周年暨世界遺產證書揭幕儀式”紀念活動、鹽城黃海濕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系列活動等,持續開展“黃海濕地少年營”“觀鳥成長營”活動,旨在深入挖掘黃海濕地遺產的生態價值、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進一步增強廣大客群保護生態、守護世遺的意識,不斷提升廣大客群投身世遺保護的參與感和獲得感。
合作交流
黃(渤)海濕地國際會議:
自2017年以來已連續舉辦四屆,為黃(渤)海候鳥栖息地世界遺產保護管理與可持續發展匯聚了廣泛的國際智慧與經驗,展示了共建全球生命共同體的責任與擔當。
全球濱海論壇:
首屆全球濱海論壇在中國江蘇鹽城召開,進一步彰顯了中國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重要參與者、貢獻者的地位和作用,用中國方案、中國行動,為全球共謀生命共同體建設、推進經濟綠色復甦注入了新動力。
與國際組織加強合作
為更好地加強濱海濕地與遷飛候鳥保護,在與四大國際公約和組織開展合作的基礎上,與國際鳥盟、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路線夥伴關係、世界自然基金會(瑞士)、英國皇家鳥類協會等國際組織交流互動、開展合作。同時,與國際濕地公約(Ramsar)、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BD)、保護遷徙野生動物物種公約(CMS)以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等四大國際公約和組織積極合作,一同支持助力鹽城依託“黃(渤)海濱海濕地國際會議”機制,在國際層面設立“全球濱海論壇”,進一步推動全球濱海地區的保護管理與可持續發展。積極參與世界遺產大會、聯合國生物多樣性締約方大會等國際重要活動,主動融入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體系,展現鹽城擔當、作出鹽城貢獻。
與同類型遺產地密切聯繫
一個是全球最大的潮間帶灘涂濕地,一個擁有全球最大的輻射沙脊群,相似的生態系統,塑造了瓦登海濕地與鹽城黃海濕地相似的自然資源稟賦。從2016年起,瓦登海三國共同秘書處積極助力了黃海濕地申遺,“後申遺”時代,瓦登海三國共同秘書處以自身的實踐經驗,為黃海濕地的保護管理與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韓國灘涂與鹽城黃海濕地同處黃海生態區,擁有相同的突出普遍價值、挑戰和機遇。2021年7月26日,韓國灘涂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這是黃海生態區保護工作的又一里程碑,也是中韓兩國關於遷飛候鳥和濱海濕地合作的新契機。
推動NbS亞洲中心駐鹽
2020年12月,自然資源部與IUCN簽署諒解備忘錄,建立全面合作關係,並就共建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bS)亞洲中心(以下簡稱中心)達成合作意向。鹽城積極推動自然資源部與江蘇省人民政府簽署共建NbS亞洲中心的框架協定,爭取NbS亞洲中心落地鹽城,並將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bS)寫入黨代會報告。
中心正以創建國際濕地城市為新起點,將城市發展和濕地保護有機融合,充分發揮濕地資源優勢,全面加強濕地保護修復,持續最佳化濕地生態環境,到2030年,全市濕地保護率達到70%以上,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82%以上,形成完善的多級濕地保護體系和分級管理體系,濕地保護管理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充分彰顯“東方濕地之都”特質,為國際濕地城市建設貢獻鹽城力量、提供鹽城方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