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井天主教堂

鹽井天主教堂

鹽井天主教堂位於芒康縣上鹽井,國道214線旁,占地面積6000多平方米。1855年由法國傳教士創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鹽井天主教堂
  • 地理位置:芒康縣上鹽井
  • 占地面積:6000多平方米
  • 創建國家:法國
簡介,由來,開教,與藏傳佛教的衝突,解放後,地圖信息,

簡介

鹽井天主教堂
教堂所在地百分之八十的村民信奉天主教,現有一位當地藏族神父主持教務,他叫魯仁第。吟誦譯成藏文的《聖經》。信徒由神父取名,名字多與歐洲人相似,喪事也按天主教的儀軌進行安葬,是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

由來

天主教1865 年傳到鹽井,至今已有近一個半世紀了,自1865年至1949年曆經17位外藉本堂神父。首次打開這種局面來到鹽井傳教的有兩位神父(鄧德亮神父和比神父)。兩位傳教士經過長途跋涉,翻山越嶺從之南貢山的朋卡來到現在鹽井的根拉村,並在根拉村住了一段時間,當時民眾中已有信教的人,1865 年從貢格喇嘛手中買下了上鹽井的這塊地皮,並蓋起了教堂,有十五間的住宿。據說那時候鹽井並沒有多少戶人家,很多地方是未開墾之地, 至此這兩位神父在上鹽井有了自己的棲身之處,這也成了二位神父傳教生涯中的里程碑和轉折點。
後來又蓋起了非常壯觀的西式教堂(當時用英文傳教),從此教徒們慢慢聚集在上鹽井落戶,教堂也隨之逐步擴大,但在文革期間教堂原貌被毀。傳教士們不僅在災難之中渡過難關恢復了教堂,而且還解決了民眾住房等問題,讓民眾安居樂業, 使他們逐步了解了天主教的文化內涵。經過歲月的蹉跎,鹽井不僅在傳教上取得了成果,而且與巴黎教會區域的教士取得了聯繫 。 因當時四川甘孜的康定、道浮、蘆霍、巴塘等都有了屬於巴黎教會的傳教區,也有他們的同道,這樣他們就得到了人員和物質上的幫助,後來經過他們的不懈努力,終於把三省一區(藏區一帶)所有的教堂 融合為 一個教區,教區設立在巴塘,後 因 多種原因教區搬到康定,教區專門設立藏文學校,讓傳教士上學學習藏文,這樣可以更好地為藏族同胞傳教。上鹽井教堂第四位本堂神父叫尼德龍,他的成績最顯著,他不僅翻譯了大量的藏文經書,而且設立了夜校,聘請本地的老師為信徒授課,讓他們認字,自己翻譯藏文經書,他的這一行動不僅提高了信徒的素質,而且增加了信徒的數量,從而天主教在本地的地位和影響越來越大,信徒越來越多,天主教在鹽井蓬勃的發展起來了。

開教

早在中世紀,傳說喜馬拉雅山以北有個約翰長老的王國,不少傳教士試圖翻越喜馬拉雅山到這個失落的王國傳福音。從17世紀開始,便有傳教士來到西藏傳教。歷史上,違反中法條約的非法傳教多經波折。對於鹽井天主堂的興建,有許多不同說法。有的說,1855年法國傳教士鄧得亮在鹽井創建天主教堂。也有資料稱,鹽井天主堂始建於1862年。還有其他史料稱,1879年10月,一位姓白的法國傳教士進西藏傳教,首先在鹽井傳教,1880年赴巴塘會合已在當地的比特(A.Biert)神父,1887年自巴塘被驅逐後,赴打箭爐,又輾轉來到鹽井,1894年8月在鹽井逝世。另外,1991年,劉君在《西藏研究》上發表論文《康區外國教會覽析》稱:“鹽井教堂為19世紀60年代法籍呂司鐸開辦,有信徒342人。”
清朝史書稱,在西藏噶廈及拉薩三大寺、清政府及英國俄國的壓力下,1865年9月至10月,法國傳教士從西藏東部的察瓦博木噶被驅逐出西藏邊境(即被驅逐出西藏噶廈控制區),從已經營十多年的察瓦博木噶殖民傳教據點完全撤離。1986年,熟悉鹽井天主教堂歷史的阿色老人回憶稱,撤離察瓦博木噶的傳教士很快便來到鹽井,繼續傳教。所以天主教傳入鹽井的時間可視為1865年9月至10月。首位來鹽井的傳教士是畢天祥(Biet Felix)。
到西藏的傳教士只能在西藏的東南一隅即鹽井傳教。傳教士在鹽井為村民看病,隨後有兩三個村民成為天主教徒,這是鹽井的第一批天主教徒。1850年代至1860年代,傳教士在上鹽井強買下地皮,創建教堂,發展教徒,開設聖徒藥房。傳教士還帶來法國葡萄酒釀造技術,如今鹽井人依然自釀葡萄酒。

與藏傳佛教的衝突

外國傳教士在當地傳播天主教曾受到當地藏傳佛教僧俗及西藏傳統勢力的強烈反對,從鹽井天主教堂建立到1940年代該教堂與剛達寺的最後一次衝突,該教堂共有15任神父,其中7任被殺害。在西藏和平解放前,天主教徒因為他們是洋人“古達”(藏語“古達”意思是奴顏,形容搖尾乞憐的狗)且常常欺壓鄉鄰,受到佛教徒嘲笑,。
1940年代,上鹽井天主教與剛達寺發生至今為止最後一次衝突。因為天主教先後受到清廷及中華民國政府與當地駐軍的保護,天主教的勢力越來越大,原屬剛達寺的土地被教堂逐步侵吞,原先信奉佛教的民眾大批被迫皈依天主教,導致剛達寺及其信徒強烈不滿。1940年代,該教堂神父杜仲賢被剛達寺的武裝僧人強行驅逐出上鹽井天主教堂。據說杜仲賢赴南京向中央政府求助但未果,便返回鹽井希望繼續傳教,但再遭剛達寺驅逐。他和當地教民多爾斯等人想通過察瓦碧土、扎玉、左貢等地到拉薩西藏噶廈誣告當地佛教徒,但在鹽井與察瓦碧土交界處的察瓦堆拉(即松拉山)山口圖謀殺害剛達寺的武裝僧人時反被殺,遺體被上鹽井天主教徒葬在上鹽井舊墓地。自此,外國傳教士在鹽井的非法傳教歷史終結。剛達寺重新占領被教堂占用的所有土地。

解放後

1951年,天主教教民向昌都地區人民解放委員會申請,經該委員會主任邦達多吉等人調解,教堂再度成為天主教教民的宗教活動場所。文化大革命期間,教堂被毀滅。改革開放後,教堂又被修復。如今在鹽井,宗教信仰不同的人組成的家庭很多,大家已都和平相處。
1997年,上鹽井村28歲的魯仁第成為首位藏族天主教神父。此後,上鹽井村每到重大節日便不再請雲南等地的神父前來。2004年,魯仁第還俗,但仍繼續擔任鹽井天主教堂民管會主任的職務。繼他之後擔任神父的是丁耀華神父,丁耀華是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縣人,藏族,1997年入陝西天主教神哲學院學習,2004年7月畢業,2005年8月11日晉鐸之後到鹽井天主教堂擔任神父。2010年4月18日主日,西安南堂晚上專門安排為主教的彌撒,迎接丁耀華神父率領的鹽井朝聖團教友一行32人,這是這些藏族教友今生第一次見到主教做彌撒。他們還朝拜了西安北堂、戶縣聖母山、眉縣十字山。4月21日晚,鹽井朝聖團一行離開西安赴山西省太原市朝聖。
現在,鹽井的藏民可以自由地選擇信仰藏傳佛教或者是天主教,當地天主教徒仍像其他藏民一樣把藏曆新年視作新年的開始,但也把聖誕節當作一大節日。聖誕節神父主持彌撒,講經布道,所有教徒和被邀請者都在教堂的大院子裡用餐,最後是跳藏族傳統的鍋莊舞、弦子舞。

地圖信息

地址:昌都市芒康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