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20世紀90年代,陝西省考古研究所鑽探周王陵,發現有戰國遺物。
2002年11~12月、2004年6~7月,鹹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對漢成帝延陵進行調查、勘探時,確定嚴家溝秦陵(Ⅰ號陵)形制為“亞”字形,並發現外圍的圍溝,認為“Ⅰ號陵是秦惠文王及其夫人的‘公陵’”。2011年3月~2012年元月,陝西省考古研究聯合鹹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所對漢成帝延陵進行了全面調查、勘探,釐清了延陵陵園與這兩座墓葬的關係,確定兩座墓葬為戰國秦陵,並非延陵陪葬墓。並確認其墓葬形制均為“亞”字形,探明了陵園兆溝、內外園牆、3處建築遺址、12座陪葬坑、634座墓葬等。
2007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周王陵進行了全面的考古調查。
2015年,鹹陽市渭城區大石頭村北發掘馬坑11座,均為豎穴土坑,南北兩排,東西向,各埋有一馬,時代為戰國中晚期。馬坑發掘地點距離司家莊秦陵較近,推測屬於司家莊秦陵祭祀坑或陪葬坑。
遺址特點
綜述
鹹陽秦王陵在秦都鹹陽城的西北部,已經發現並確認的戰國秦陵有鹹陽塬上的“周王陵”和司家莊、嚴家溝戰國晚期大型秦陵園共3處。
周王陵
“周王陵”,位於鹹陽市渭城區周陵鎮北側,距鹹陽市中心約8千米,地處鹹陽塬南部。“周王陵”有內、外兩重陵園。外圍溝南北長約950米,東西寬約639米。內陵園將南、北二陵界圍在其中,兩陵位於一條南北軸線之上。南陵封土外形為“覆斗狀”,墓葬形制為“亞”字形。北陵南距南陵145.8米,封土外形為截錐體,墓葬形制為“亞”字形。
陵園內共發現外藏坑27座,建築遺址探明6處。內陵園遺址分布在北陵西北和東南部,外陵園遺址分布在北部和東部。小型墓葬共發現168座,分別位於外陵園內西北角、東北角、東側外圍牆、外壕溝之間中部偏北處,各區的秦人墓葬成行、成列有規律地分布。
司家莊秦陵
司家莊秦陵,位於鹹陽市渭城區周陵鎮司家莊村北。陵園由三道圍溝圍繞而成。外圍溝南北長約1285米,東西寬約1038米。主陵居內陵園中部,墓葬形制為“亞”字形,四面各有一條墓道。
“甲”字形大墓、陪葬坑、建築遺址分別位於內陵園東部、西南部、西部,小型墓葬發現較多。整個陵區面積約30平方千米。2015年,鹹陽市渭城區大石頭村北發掘馬坑11座,均為豎穴土坑,南北兩排,東西向,各埋有一馬,時代為戰國中晚期。馬坑發掘地點距離司家莊秦陵較近,推測屬於陵園的祭祀坑或陪葬坑。
嚴家溝秦陵
嚴家溝秦陵,位於鹹陽市渭城區周陵街辦嚴家溝村北側,漢成帝延陵東北部,現存兩座封土。南、北陵位於內陵園的南北向軸線上,地面現有大型封土堆兩座,二者南北對應,封土邊緣間距約176米。南陵封土規模較大,位於陵園南部正中。北陵封土較小,位於陵園北部正中。
嚴家溝秦陵有雙重園牆,外園牆外側有圍溝環繞。外圍溝南北長1156~1159米,東西寬630.8~637.5米。陵園整體呈南北長方形,設有6處門址。墓葬形制均為“亞”字形。共發現陪葬坑12座、建築遺址3處以及600餘座小型陪葬墓。
文物遺存
“周王陵”秦陵內地面散落有大量的板瓦、筒瓦殘片及少量的瓦當殘塊。另外,還採集到少量的陶片、銅鐓、銅帶鉤等。建築材料及陶器均為泥質灰陶。
嚴家溝秦陵未發掘。調查、勘探過程中在陵園內採集到戳印瓦片、瓦當、筒瓦殘片、板瓦殘片、殘陶瓮等遺物29件。
歷史文化
秦王陵主人
秦王陵的主人,有學者分別提出為秦惠文王和秦悼武王陵、秦惠文王與惠文后之公陵、秦悼武王及其夫人的永陵、漢元帝皇后王政君和王莽妻子之墓葬等諸多觀點。由於缺少文字性的實物資料,尚難形成定論。
研究價值
鹹陽秦王陵的發現,為研究戰國時期秦王的墓葬制度,陵園建築結構及確定陵園的主人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保護措施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交通信息
自駕:自陝西省鹹陽市
渭城區人民政府開車前往鹹陽秦王陵,路程約6千米,用時約13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