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陽市“十二五”農業發展規劃》是鹹陽市農業局發布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鹹陽市“十二五”農業發展規劃
- 發布單位:鹹陽市農業局
鹹陽市"十二五"農業發展規劃
一、"十一五"農業發展成就
一是農產品總量持續增加。2009年全市糧食總產208萬噸,較2005年增長4.5%;水果總產458萬噸,增長72.8%,其中蘋果378萬噸,增長74.2%;肉類總產16.5萬噸,禽蛋總產8.6萬噸,奶類總產62.6萬噸,分別增長7.8 %、4.9% 和55%;蔬菜總產315萬噸,增長30.1%。
二是基地規模不斷擴張。按照"穩糧、優果、興牧、增菜"思路,積極實施糧食安全、綠色果品、畜牧富民、蔬菜增收四大工程,加快建設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了關中優質小麥、高產夏玉米和渭北春玉米糧食產業帶,渭北綠色蘋果和南部時令鮮果產業帶,南部奶畜、瘦肉型豬、籠養雞及北部肉牛、肉羊、肉兔六大畜牧養殖產業帶和渭北優質牧草基地,以及鹹宋路和西寶高速沿線"V"字形反季節精細菜、沿渭清水蓮菜、辣蒜、食用菌和渭北脫毒馬鈴薯等五大蔬菜產業帶。2009年全市糧食麵積630.4萬畝,較2005年減少43萬畝;水果面積386萬畝,其中蘋果303萬畝,分別擴大96萬畝和84萬畝;奶牛存欄19.7萬頭、生豬存欄155萬頭,分別增加5.4萬頭和10萬頭;蔬菜面積118萬畝,擴大16萬畝。
三是結構調整穩步推進。糧食生產積極實施渭北壓麥擴秋戰略,渭北小麥壓減20萬畝,春播玉米擴大8萬畝,全市糧食平均畝產提高34公斤,在面積減少6.4%的情況下總產增長4.5%。果業生產大力推行果園四項關鍵技術,著力發展中早熟蘋果和特色水果,新增優質蘋果面積84.5萬畝,發展葡萄、石榴、梨、桃等特色水果70萬畝,早中晚熟蘋果比率由3.7:9.3:87調整為10:15:75,平均優果率達到78%,較2005年提高13百分點。畜牧生產以奶牛和生豬為重點,以養殖小區(場)建設為核心,推進畜牧業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全市建成各類養殖小區(場)350個,配套建設機械化擠奶站311個,發展養殖專業村83個,規模養殖率達到40%,較2005年增加10個百分點。蔬菜生產以"V"字型蔬菜產業建設為重點,大力發展設施栽培,全市新增大棚蔬菜8萬畝、沿渭清水蓮菜3萬畝,建成萬畝蔬菜專業鄉鎮28個、千畝專業村117個。
四是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堅持"發展產業化就是發展農業,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的思路,外抓招商引資,內強培育壯大,積極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全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26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40家,建成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4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31家、市級重點龍頭企業84家,建成農業部鮮活農產品定點批發市場5家,初步形成果汁、乳品、糧食、食品、飼料加工以及鮮果、蔬菜物流七大農產品加工物流企業群。
六是一村一品蓬勃發展。以發揮區域資源優勢和創建區域優勢品牌為核心,積極組織實施一村一品百村示範千村推進工程,推動一村一品向一鄉一業、一縣一業快速轉型,加快形成跨區域、大規模區域板塊經濟。全市共建成一村一品示範村489個,其中省級示範村310個;建成省級一鄉一業示範鄉鎮16個、一縣一業建設縣3個。示範村主導產業比重達到8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5100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800元。培育形成了"雅虎"大蒜、"井冠"蓮菜、"莽塬紅"紅薯、"蘇繪"手織布等一村一品知名品牌。
七是農民收入大幅增長。2009年全市農林牧漁總產值263.4億元,比2005年增加118.07億元,增長81.2%;農民人均純收入4206元,比2005年增加1938元,增長85.4%。
二、"十二五"農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綜合分析,我市農業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已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主要制約因素。
一是農業基礎依然薄弱。農業抗禦自然災害能力不強,乾旱缺水成為制約鹹陽農業快速發展的最大瓶頸,尚未從根本上擺脫靠天吃飯的局面;農業生產有機肥投入不足,土壤貧瘠,營養失衡,農作物產質量難以有效提高。
二是農業產業結構不盡合理。北部和旱腰帶地區還存在一定面積的低產糧田,小麥品種多亂雜問題依然突出,糧食單產提高幅度不大;設施蔬菜和特色產業規模過小,反季節精細菜供應不足;蘋果優質率、商品率不高,中早熟品種比例偏小;畜牧業發展緩慢,在大農業中比例偏小,對種植業支撐作用不強。
三是農業產業化水平低。農產品加工企業規模小、實力弱、加工轉化能力和市場拉動能力不強;優勢農產品在加工、儲藏、包裝、品牌建設以及市場行銷等方面工作相對滯後,缺乏市場競爭力。
四是農民文化素質較低。農民經營觀念落後,管理粗放,缺乏商品生產意識、質量效益意識和市場競爭意識,先進技術覆蓋率和機械化作業率不高。
六是農民收入水平較低。2009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較全國平均水平低1250元,較西安市平均水平低1701元;城鄉居民收入比達到3.9:1,遠高於全國3.33:1平均水平,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
同時,從農業基礎和現代農業發展趨勢來看,我市農業發展也蘊含著許多優越條件和發展機遇。
(一)特色產業優勢突出,為農業持續快速發展夯實了產業基礎。經過多年發展,我市已經形成糧、果、畜、菜四大優勢支柱產業,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居全省前列,蘋果、蔬菜、奶畜生產規模穩居全省首位,四大產業產值占到農林牧漁總產值的90%以上,收入占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0%,優勢農產品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為農業持續快速發展夯實了堅實基礎。
(二)龍頭企業集群發展,為推進產業化經營提供了強大動力。全市糧食年加工能力達到200萬噸,鮮奶加工能力50萬噸,飼料生產能力過百萬噸;蘋果年加工量140萬噸,糕點生產總量3萬噸;蔬菜專業市場年交易量 300萬噸,果品貯藏能力34萬噸,農產品加工物流企業日益壯大,並逐步向集群化、集團化、園區化發展,為農業產業化快速推進提供了強大動力。
(三)外向型農業特徵突顯,為建設現代農業明晰了發展思路。通過全面推行農業標準化,農產品品質不斷提升,以蘋果、辣椒、大蒜等為代表的鮮活農產品和以濃縮蘋果汁為代表的農產品加工品走俏海內外,優勢農產品市場占有率 進一步提高,外向型、商品化現代農業特徵突顯,為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明晰了發展思路。
(四)"關天"規劃啟動實施,為農業跨越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國務院批准實施的《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提出,要加快推進西鹹一體化,建設西安(鹹陽)國際化大都市,加快建設以果業和畜牧業為核心的現代農業基地和全國農業科技示範基地、以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為領先的城鄉協調發展地區。這對處於核心區的鹹陽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發展機遇,為鹹陽農業跨越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鹹陽農業必將處於目光聚焦、項目聚集、要素聚合的最前沿。
(五)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為農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的體制機制。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統籌城鄉發展的意見》指出,今後一個時期,鹹陽將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產業發展為支撐,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為關鍵,促進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基礎設施向農村覆蓋、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加快構建"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聯動、協調發展"的城鄉一體化格局,為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完善的體制機制和良好的政策環境。
三、"十二五"農業發展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現代農業、統籌城鄉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以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農業經營產業化為重點,轉變增長方式,最佳化產業結構,實施板塊推動,發展區域經濟;壯大龍頭企業,增強帶動功能;著力創建現代農業園區、農產品加工物流集中區、農業生產技術和市場信息服務體系三大體系,推行農業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生產;積極發展都市農業,走現代化外向型農業發展新路子,著力提升鹹陽農業核心競爭力。
(二)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導向,注重效益原則。以市場為導向,發揮資源優勢,深化結構調整,培育優勢特色主導產業,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堅持板塊推進,集群發展原則。以一村一品為抓手,形成集中連片、整體推進的發展態勢,提高產業聚集度和產品知名度。
--堅持依靠科技,集約經營原則。大力推廣種植業高產創建、畜牧業規模養殖、果業提質增效、蔬菜設施栽培等先進生產模式,不斷提高科技入戶率。
--堅持龍頭帶動,產銷互動原則。依託龍頭企業,形成市場引導企業,企業帶動基地,基地聯結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建立起穩定的產加銷一條龍,農工貿一體化產業鏈條。
--堅持城鄉聯動,統籌發展原則。以工促農,以城帶鄉,促進城鄉資源合理流動,建立起"鎮有常住民、民有不動產、草根經濟新、富民有強鎮"的城鄉統籌協調發展良好機制。
--堅持以人為本,持續發展原則。堅持產業發展與資源保護並重、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並重,實現農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三)主要目標
--糧食單產提高。2015年糧食麵積穩定在600萬畝以上,總產210萬噸以上,平均畝產達到350公斤。
--果業提質增效。2015年水果規模發展到430萬畝,水果總產500萬噸,其中蘋果330萬畝,產量400萬噸,優果率達到83%以上。
--畜牧規模擴張。2015年牛存欄47萬頭,其中奶牛存欄24萬頭;豬存欄194萬頭,羊存欄116萬隻,家禽存欄1041萬隻。肉類產量20萬噸,禽蛋產量10萬噸,奶類產量78萬噸,建成標準化畜牧養殖小區(場)800個以上,專業村鎮規模養殖比例達到50%以上。
--蔬菜設施栽培。2015年蔬菜面積達到135萬畝,總產360萬噸,其中設施蔬菜面積達到60萬畝。
--農產品加工能力明顯提升。2015年農產品加工企業總數達到300家,其中年銷售收入過億元企業20家、收入過5億元企業10家,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80%以上,精深加工比重明顯增加。
--農產品流通體系日趨完善。2015年農產品流通企業總數達到100家,流通業對農民增收貢獻率每年提升一個百分點。
--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2015年無公害蔬菜、水果規模達到80%以上,無公害畜禽規模達到50%以上,農產品標識率70%以上,建立起較為完善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農民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2015年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1500個,農戶覆蓋率45 %以上,形成市縣鄉村四級完整的農民合作組織體系。
--農民收入較快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2015年突破1萬元,較"十一五"末翻一番。
(四)發展思路
按照《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陝西省實施七大工程促進農民增收規劃綱要(2008-2012年)》、《鹹陽市縣域農業產業化發展規劃(2009-2013年)》和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統籌城鄉發展的意見》要求,"十二五"期間,我市農業發展要圍繞一個核心,著力抓好兩化,推進三大戰略,實現五大突破,建設十大優勢產業帶。
--圍繞一個核心。以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建設現代農業、統籌城鄉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著力提升鹹陽農業核心競爭力。
--著力抓好兩化。圍繞糧果畜菜主導產業,著力抓好高效農業規模化,農業經營產業化。
--推進三大戰略。一是提質增效戰略,大力實施糧食單產提高、果業提質增效、畜牧規模擴張和蔬菜設施栽培工程,堅持一村一品發展方向,引導農產品加工、流通、儲運等資源向優勢產業集中,著力構建跨區域、大範圍、集約化支柱產業,努力形成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農業產業帶,不斷推進農業區域化布局、專業化分工、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二是龍頭帶動戰略,立足資源優勢和產業特色,外抓招商引資,內抓改造提升,拓展產業鏈、完善利益鏈、健全組織鏈、強化服務鏈,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增強輻射帶動功能。三是占領市場戰略,以市場為核心,以企業為龍頭,以技術創新和質量管理為手段,以名優產品行銷為重點,著力抓好產品推介和產銷銜接,大力實施名牌戰略和精品戰略,努力提高鹹陽優勢農產品市場占有率。
--實現五大突破。一是糧食單產實現新突破,依靠科技,主攻單產,增加總產,為結構調整騰出更大空間。二是果菜效益實現新突破,通過提高品質、擴大規模,全面提升果業和蔬菜產業科技含量和效益。三是畜牧養殖規模實現新突破,圍繞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加快轉變養殖方式,促進畜牧業規模擴張。四是農產品加工實現新突破,進一步最佳化投資環境,落實扶持政策,大力發展糧油和肉蛋製品精深加工,開發果脯果乾系列產品和淨菜加工包裝,加快奶製品和果汁產品升級擴能,努力構建農產品大生產、加工大、大流通產業格局。五是農產品質量安全實現新突破,按照"生態、綠色、安全"要求,突出源頭治理、標準生產、質量檢測、市場監管四個關鍵環節,確保農產品安全生產、放心消費。
--建設十大優勢產業帶。一是以乾縣、涇陽、三原、興平、武功為核心,依託國家新增千億斤糧食工程,大力推廣小麥-玉米一體化栽培技術,建設南部優質小麥產業帶;二是大力推廣地膜覆蓋技術,建設以旬邑、淳化、長武、彬縣、永壽為核心的為渭北高產春玉米產業帶;三是以發展油桃、蜜桃、櫻桃等為重點,建設興平、秦都、渭城、涇陽、三原中部時令設施水果產業帶;四是以發展葡萄、石榴、柿子等為重點,建設乾縣、禮泉、涇陽、三原、淳化旱腰帶特色時令水果產業帶;五是以現代果業項目為抓手,建設渭北優質出口蘋果產業帶;六是依託百萬畝設施蔬菜項目,建設南部優質蔬菜產業帶;七是加大興平、武功渭河灘涂地開發力度,建設沿渭百里清水蓮菜產業帶;八是以光明、銀橋、娃哈哈乳品企業為依託,建設關中環線高產奶牛產業帶;九是以興平、武功、乾縣和旬邑為重點,建設二百萬頭生豬產業帶;十是以永壽雨潤肉牛加工項目為依託,建設北部五縣及武功、乾縣肉牛肉羊產業帶。
四、"十二五"農業發展重點工程
(一)糧食單產提高工程
按照"良種引路,良法跟進,依靠科技,主攻單產"思路,突出抓好小麥、玉米兩大作物,不斷最佳化區域布局和品種結構,深入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著力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糧食安全。
最佳化糧食產業結構。穩定南部灌區小麥、玉米生產,調減北部低產小麥面積,擴大春播地膜玉米面積,著力建設優質糧生產基地。2015年全市小麥面積穩定在300萬畝以上,總產達到100萬噸以上;玉米面積穩定在260萬畝以上,總產達到105萬噸以上。積極推進良種化進程,加快小麥、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良種引進和繁育,積極推廣緊湊型、耐密型玉米高產品種和高產優質小麥新品種,2015年優質小麥和優質專用玉米推廣比例達到100%。
開展高產創建活動。通過集中力量、集成技術、集約項目,紮實開展小麥、玉米高產創建活動,建立一批小麥、玉米百畝核心攻關田和萬畝高產創建示範片,實現小麥畝產500公斤、夏玉米畝產600公斤、春玉米畝產800公斤、春播地膜玉米畝產900公斤創建目標,推動區域大面積平衡增產。
推廣增糧關鍵技術。積極推廣以小麥"四改"和玉米"四改一增一晚"為主要內容的灌區小麥玉米一體化栽培技術,2015年技術覆蓋率達到100%。加強小麥種子"三田"建設,實施小麥良種統繁統供,2015年良種覆蓋率達到100%。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2015年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達到100%。實施"有機質提升工程",土壤有機質每年提升0.1-0.2個百分點。加快實施旱作節水示範工程,著力提高渭北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實施新增6億斤糧食工程。在乾縣、涇陽、三原、興平、武功五縣組織實施國家"新增千億斤糧食工程",加強農田水利骨幹工程、中低產田改造、良種繁育、農技推廣、農機及防災減災能力建設,著力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到2020年五縣新增糧食生產能力6億斤。
(二)果業提質增效工程
按照"轉變發展方式,推進果畜結合,推行標準化生產,發展綠色有機果業"思路,加快標準化果園建設,提高果品優質率,打造鹹陽果業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實現果業提質增效。
擴大優質果園規模。在旱腰帶及其以北地區實施退耕擴果、畜牧促果、科教興果、全民抓果戰略,開發荒山荒坡,擴大綠色果品基地規模,每年新栽果樹10萬畝以上,到2015年,禮泉、乾縣、長武、旬邑、淳化、永壽、彬縣七個蘋果基地縣人均果樹1.5-2畝,全市建成標準化蘋果基地150萬畝;在乾縣、禮泉、涇陽、三原、淳化旱腰帶地區發展葡萄、石榴、柿子等特色雜果,2015年建成優質雜果基地75萬畝,其中發展加工型葡萄20萬畝;在興平、禮泉、涇陽、三原發展桃、杏等特色時令水果,2015年建成時令水果基地25萬畝。
加快標準化果園建設。大力推廣果園減密度、改樹形、強拉枝、有機肥、標準化、無公害等關鍵技術,開展蘋果標準化示範園建設,促進綠色有機果業發展,2015年全市蘋果優果率達到83%以上。加快建設"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生態果園,推動果業大縣優先發展畜牧業,以畜促果,良性互動,全市建成有機果品示範鄉鎮9個、生態果園示範村50個、有機蘋果標準化示範基地1萬畝。
建設國家級優質出口蘋果基地。依託渭北綠色果品基地,按照國家優質出口蘋果標準,加快標準化果園建設,完善果品貯藏、加工、運輸基礎設施,健全果業技術服務體系,加快建設100萬畝國家級標準優質蘋果出口基地。
建立優質苗木繁育基地。加強果樹新品種選育和良種苗木繁育,在禮泉擴建果樹種苗擴繁圃,在其它果業基地縣新建6個200畝的果樹種苗擴繁圃,加快果園更新換代。
(三)畜牧規模擴張工程
按照"規模擴張、板塊推進、標準化養殖、良種化繁育"思路,以奶業、生豬發展為重點,發展規模養殖,推行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著力提高產業聚集度,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現代畜牧業。
完善畜禽良種繁育體系。以良種擴繁場(父母代場)建設為重點,完善畜禽良種繁育體系,逐步建立覆蓋市縣鄉村四級人工授精網路,新建畜禽良種繁育場50個,2015年畜禽良種繁育場總數達到100個,年生產良種畜禽100萬隻。積極實施生豬良種繁育工程,在興平、武功、秦都、渭城、乾縣、涇陽、旬邑等縣建設存欄600頭基礎母豬良繁場25個,引進良種母豬1.5萬頭,發展存欄50頭規模養殖戶2500戶以上。積極實施奶牛良種補貼項目,加快良種奶牛擴繁,建立高產奶牛核心群。2015年全市奶牛、羊、家禽良種覆蓋率分別達到95%、80%和98%以上,三元雜交商品豬比例達到80%以上。
推行標準化規模養殖。積極實施奶牛標準化養殖基地建設項目,加快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場)建設,每年新建千頭奶牛養殖小區(場)10個、500頭以上奶牛養殖小區(場)10個,配套建設機械化擠奶站20個,2015年奶牛存欄達到24萬頭。積極推廣"果畜沼"、"畜沼菜"養殖模式和發酵床養豬技術,加快生豬專業村建設,每年新建"有一個存欄600頭基礎母豬繁育場、一個養豬專業合作社、50戶存欄100頭養殖大戶"達標萬頭生豬養殖專業村5個、5000頭生豬專業村10個,2015年生豬存欄達到194萬頭。扶持發展年出欄300頭秦川肉牛育肥場和年出欄10頭以上養殖大戶,形成渭北肉牛養殖集中產區,2015年肉牛存欄達到23萬頭。以涇陽、三原、淳化、旬邑為重點,發展奶山羊適度規模養殖,培育一批存欄10隻以上養殖戶,建設一批存欄3000隻以上養殖專業村,2015年羊存欄116萬隻。以渭城、 涇陽、三原為重點,扶持發展存欄5000-10000隻以上蛋雞養殖場(戶)和出欄10000-20000隻以上肉雞養殖場(戶),提高家禽規模化養殖水平,2015年家禽存欄達到1041萬隻。
推進飼草產業化。積極發展人工種草,推進飼料糧作物生產,初步形成以北部優質牧草、南部專用飼料玉米為主的畜牧飼草產業化格局,力爭到2015年,全市人工種草保留面積達到120萬畝,秸稈青貯量達到200萬噸以上。
強化動物疫病防控。完善市縣動物疫病控制和衛生監督基礎設施,加大鄉鎮畜牧獸醫站建設力度。完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預案,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動物疫病處置能力。建立完善畜禽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強化畜禽養殖檔案管理。加強對飼料、飼料添加劑及獸藥等投入品的監管,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
(四)蔬菜設施栽培工程
按照"布局區域化、品種優良化、栽培設施化、管理標準化"思路,以涇陽、三原、秦都、渭城、興平、武功、彬縣、淳化基地縣為重點,大力發展設施栽培,引導蔬菜產業向現代化、設施化、規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加快蔬菜基地建設。鞏固建設西寶高速和鹹宋路沿線以日光溫室為主的"V"字型綠色蔬菜長廊;開發建設以彬縣、長武、旬邑、淳化為重點的北部綠色蔬菜產業帶;加快建設以興平、武功為重點的渭河北岸百里清水蓮菜產業帶,形成千畝連片設施蔬菜生產區和萬畝綠色蔬菜集中生產基地,2015年全市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35萬畝。
擴大設施蔬菜規模。積極實施"百萬畝設施蔬菜工程",在規模基地縣建設一批萬畝集中連片設施蔬菜生產基地,2015年設施蔬菜發展到60萬畝,清水蓮菜發展到10萬畝。加快標準化示範園建設,基地縣各建1個占地100-150畝的高標準、高產出、高效益設施蔬菜科技示範園,重點開展新品種、新材料、新技術引進、試驗和示範,輻射帶動全市設施蔬菜產業快速發展。
建立種苗繁育體系。推廣專業化、標準化育苗技術,推行集約化、產業化經營,建立健全種苗繁育體系,確保種苗生產和供應,2015年基地縣建成工廠化蔬菜育苗中心8個、專業化育苗站點200個。
(五)農產品加工物流配送工程
按照"大(大規模)、高(高水平)、外(外向型)、強(強帶動)"要求,加快龍頭企業建設,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和現代物流業,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加快形成農產品大生產、大加工、大流通產業格局。
構建八大企業群。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物流業,著力構建八大農產品加工物流企業群,一是以禮泉通達、乾縣海升、涇陽怡科、永壽安德利為代表的果汁加工企業群;二是以興平魯糖生物、金龍魚糧油;秦都五德利、渭城佳美麵粉為代表的糧油加工企業群;三是以禮泉軟香酥、心特軟、子祺為代表的食品加工企業群;四是以三原正大、涇陽新希望為代表的飼料加工企業群;五是以三原娃哈哈、涇陽光明、乾縣銀橋為代表的乳品加工企業群;六是以永壽雨潤、乾縣廣升牧業、三原順源為代表的肉類加工企業群;七是以秦都新陽光、涇陽涇雲現代、三原惜字恆豐、興平果菜保鮮為代表的蔬菜物流行銷企業群;八是以禮泉溢輝、長武惠遠、旬邑川興為代表的鮮果物流配送企業群。
做大加工企業規模。外抓招商引資,內強培育壯大,做大企業規模。改善投資環境,引進國內500強企業和重點龍頭企業,吸引境外各類資金,開發農產品精深加工;支持工商企業和冷藏、保溫、運輸等組織改造組建農產品加工企業;加大資金、技術投入,改造提升傳統加工業,加速本地企業升級膨脹;支持企業兼併重組、強強聯合,組建企業集團,創建企業園區,打造企業龍頭航母;引導加工企業向優勢區域聚集,向產業集群基地集中,加快形成集群式、園區化發展新格局。到2015年,完成秦稷糧油加工、張裕葡萄加工、廣升肉類加工、銀橋乳品加工、涇雲淨菜加工等農產品加工項目50個,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300家。
加快產品精深開發。實施果汁、麵粉、乳品、食品糕點加工企業改造升級工程,加快肉類、禽蛋加工企業建設。小麥加工方面,加快開發營養強化粉、餅乾麵包粉等專用麵粉;積極開發麵包、餅乾、水餃、包子等速食麵食產品;加快小麥加工副產品綜合利用,開發麥胚食品等高附加值產品。玉米加工方面,積極開發專用變性澱粉、玉米澱粉糖、多元醇、乳酸和聚乳酸、澱粉基生物材料等精深產品,加快玉米胚芽、蛋白粉和玉米纖維等副產物綜合利用,開發玉米主食食品、休閒食品、方便食品和功能食品。果蔬加工方面,加快開發NFC果蔬汁、複合汁和果蔬汁主劑等果蔬汁新產品,積極開發果乾、果脯、果粉等新型脫水果蔬產品。肉類加工方面,加快生豬屠宰向肉品精細分割轉變,積極開發火腿腸、香腸等精深產品;加快肉牛屠宰分割線建設。乳品加工方面,積極開發套用乾酪、益生菌發酵產品、強化嬰兒乳粉、免疫活性肽等新型乳製品。
健全物流配送體系。以果菜為重點,加強鮮活農產品貯藏保鮮能力建設,重點建設以興平果菜儲銷、武功鑫興商貿為龍頭的南部蔬菜儲藏企業群,以旬邑川興、長武惠遠、永壽好農夫為龍頭的北部果品儲藏企業群,加快農產品產後商品化處理,推進農產品分等分級和規格化包裝上市,2015年果菜儲藏能力達到350萬噸。以糧油為重點,加強大宗農產品加工物流能力建設,重點建設興平希瑞70萬噸糧油加工儲備中心、秦都秦稷8萬噸油脂加工儲備中心、三原天思10萬噸糧油物流配送中心、乾縣長豐17萬噸小麥加工物流配送中心,著力建設南部糧油加工物流企業群。積極組建優質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瞄準大型超市,開展農產品直產直銷,減少流通環節,確保生鮮農產品新鮮度和質量安全;瞄準國內外大中城市,建立名優農產品經銷網點,提高市場占有率;瞄準本地團體客戶,建立長期穩定配送業務,有效推動鹹陽農產品進入超市、進入大城市、進入國際市場。
加快批發市場建設。按照綜合市場和專業市場相結合、產地市場和銷地市場相兼顧、巨觀調控和市場需求相統一的原則,加快農產品批發市場標準化建設和改造升級,完善信息發布、質量檢測、冷鏈運輸、保鮮倉儲等基礎設施。以鮮活農產品流通為重點,規劃建設旬邑、長武、彬縣、永壽、淳化果品批發市場,及興平、武功蔬菜批發市場和興平、旬邑生豬批發市場,改造提升鹹陽新陽光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涇陽雲陽蔬菜批發市場、三原惜字恆豐蔬菜批發市場和禮泉西北果品交易中心,2015年建成主要農產品批發市場70個,年交易額100億元。
(六)質量安全保障工程
認真貫徹《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以標準化生產為核心,以檢驗檢測為手段,加快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推行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全力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著力打造"從農田到市場"質量安全保障體系。
建立健全標準體系。參照國際標準,創建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形成產前、產中、產後各環節相配套的農產品生產操作規範,逐步建立農業標準、農業監測、農產品評價"三個體系",加快制修訂糧果畜菜等主要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操作規程。
建立健全檢驗檢測體系。按照"政府負總責,三級有機構,監管到村組,檢測全覆蓋"模式,積極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整市推進戰略,加快形成覆蓋產地和市場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到"十二五"末,全市完成1個市級檢驗檢測中心、13個縣級檢驗檢測站建設、15個農產品批發市場及20個大型超市檢測室建設,指導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組織建立產地質量安全檢測點。
推行標準化生產。積極推進產地環境整縣評估,建立產地環境動態監測系統;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杜絕違禁農(獸)藥銷售使用;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制度,指導生產企業、合作組織和農戶標準化生產,健全生產 記錄檔案,推行產品包裝標識和可追溯制度。加快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建立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區(基地),"十二五"全市新增無公害農產品認定產地75個、通過認證無公害農產品100個。
強化質量安全監管。積極落實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推行產地"七統一"管理模式,統一生產操作規程、統一投入品進貨、統一生產記錄、統一產地抽檢、統一產地證明、統一包裝標識、統一出具安全有效證件,堅決杜絕不合格農產品進入流通領域;推行批發市場"五統一"管理模式,統一入市驗證備案、統一無證抽檢登記、統一規範結算憑證、統一簽發合格證,嚴格執行不合格農產品無害化處理退市處理制度。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抽檢制度,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預警機制,年開展例行監測3次以上,確保農產品安全生產、放心消費。
(七)農業信息化提速工程
按照"多模式、廣覆蓋、重服務、求實效"要求,以先進、適用、安全、可靠信息網路建設為基礎,以農業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為核心,以農業專家系統套用為切入點,加快農業信息化進程,提高農業信息服務質量和效益。
開發農業信息資源。整合農業、水利、氣象、移動、聯通、廣電等信息資源,以資料庫、知識庫開發套用為重點,開發建立農作物生產、畜牧生產、土壤肥料、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科教文獻信息等農業科技資源資料庫,建立起直接面向農民和農業科技人員的農業專家信息諮詢服務系統,形成聯結政府機關、科研院所、涉農企業、合作組織和生產農戶的信息服務網路體系,實現資源共享、服務"三農"。
完善信息服務體系。開發建設三類農業信息服務平台,即農業決策管理信息服務平台、農業科技信息服務平台、農業生產經營服務信息平台,通過全方位提供農業資源信息、科技信息、生產經營信息、政策決策信息,建立健全農業動態監測和農業預警系統。
開展信息服務示範。建立市縣鄉村四級農業信息化服務示範站點,開展多層次、多類型信息服務,推動全市農業信息化進程,到2015年,建成縣級農業信息服務示範站5個、鄉級農業信息服務示範站50個、村級綜合信息服務示範站20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信息服務示範點100個。
(八)農民合作社推進工程
發揮公共財政支持作用,實施示範合作社建設項目,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提升水平,規範發展,使其成為農產品銷售視窗、農業技術推廣載體、農民互助合作脫貧致富橋樑。
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以農民自願為前提,以優勢產業和特色產品開發為依託,以專業大戶、龍頭企業、農村集體組織、農技推广部門為主體,強化示範引導,最佳化配套服務,創新發展模式,完善運行機制,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快速發展,切實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2015年全市建成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1500個,社員總戶數達到42萬戶,其中省級示範合作社60個、市級示範合作社260個、"四有"合作社達到1000個,基層合作社覆蓋率達到60%。
提升合作社服務功能。組織開展合作社組建諮詢、典型培育、政策落實、業務指導、宣傳培訓等工作。強化合作社服務指導,引導合作社開展產業化經營,延伸產業鏈條;促進龍頭企業與農民結成利益聯結關係,推進優勢特色產業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推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逐步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疏通和擴大農產品銷售渠道,2015年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銷售總額36億元,完成利稅2億元,所有者權益達到10億元。
(九)休閒農業示範工程
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結合農業生產、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積極發展以新農村展示、生態觀光、度假休閒、科普教育、文化體驗、民俗風情等為內容的休閒觀光農業,積極建設興平沿渭清水蓮菜休閒觀光、秦渭都市農業休閒觀光、禮泉時令水果休閒觀光、淳化旬邑紅色旅遊暨果園休閒觀光、乾陵昭陵文物旅遊暨農業休閒觀光等五大休閒農業示範區。著力培育渭城張裕長安酒莊、涇陽北裕休閒農業度假山莊、三原普華玉兔休閒山莊、禮泉袁家關中民俗莊園、旬邑石門山農業莊園五大休閒農業莊園。
五、"十二五"農業發展保障措施
"十二五"是我市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速轉型、加快提升鹹陽農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時期,培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立城鄉統籌發展機制,促進農業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是各級政府農業農村工作的頭等大事,務必科學規劃,統籌安排,強化措施,狠抓落實,努力確保各項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一)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加快六大轉變。按照發展現代農業、統籌城鄉發展要求,切實加快農業經濟成長方式六大轉變。一是促進農村經濟成長方式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在提高品質、占領市場上做文章;二是促進農業生產方式由傳統耕作向科學生產轉變,綜合運用生物技術、節水技術、環境技術和工程技術,發展壯大高效設施農業產業群,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三是促進農業經濟結構由依靠種養業向產、加、銷一體化及多功能協調發展轉變,做大一產,做強二產,做活三產,增強農業綜合競爭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四是促進農業經營由分散家庭經營向專業化集約化經營轉變,培育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五是促進農業生態環境由被動應付向主動改善轉變,充分發揮農業生產、生活、生態功能,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六是促進農業由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實施"龍頭帶動"戰略,培育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群,努力建設農業強市。
發展板塊經濟。堅持市場導向、圍繞產業升級,積極培育綠色果品、無公害蔬菜、優質畜禽和民間手工藝開發專業村和專業鄉鎮,按照"集中連片,板塊推進"思路,推進特色產業區域化、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推動一村一品向一鄉一業、一縣一業轉型,力爭到2015年,全市建成一村一品示範村1650個、一鄉一業示範鄉鎮50個,努力形成集群式、大規模、跨區域一村一品農業經濟新板塊。
強化典型示範。堅持"把思路抓成典型、把典型提升為模式、讓模式產生效益,用效益推動發展"原則,圍繞結構調整和標準化技術推廣,建設一批良種統供示範方、糧食高產創建示範片、四項關鍵技術示範園、標準化養殖示範場和示範小區、大棚蔬菜示範基地等示範典型,重點培育產業聚集度高的示範村、示範鄉鎮和示範縣區。突出典型示範的適用性、高效性和可複製性,使其具備規模上的震撼力、視覺上的衝擊力、效益上的說服力和對農民的吸引力,體現結構調整的科學性、實用技術的先進性和提高效益的實用性,真正起到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乾,示範一點,帶動一片的積極作用。
(二)強化農業基礎設施
加快農田水利建設。搞好渭河、涇河綜合治理,加快亭口水庫、東莊水庫等重大水源工程建設;搞好農田水利建設,每年完成中低產田改造11萬畝,力爭到2013年全面完成農田渠系化建設;實施"沃土工程",培肥地力,完成土壤改良100萬畝,中產田地力提高一個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