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中華民國十八年),陝西關中大旱,百姓無糧,饑民眾多。扶風人楊萬青趁機在周圍地區招募饑民,成立“西北民眾討逆軍”(後改為“西北民軍”),矛頭直指追隨蔣介石背叛革命的馮玉祥。
中共岐山支部積極聯絡已經進入“西北民軍”中的共產黨員開展兵運工作,以便發展自己的武裝力量,建立以山區為依託的革命根據地。
時任中共岐山區委書記李琦、區委委員曹永豐已被省委派往楊萬青部隊開展兵運工作;岐山支部負責人周肇岐與何士元、張士武等人也一同進入西北民軍擔任參謀。同時派遣共產黨員何士元前往眉縣,利用同學關係打入鸚鴿嘴(現太白縣鸚鴿鎮鎮政府所在地)民團做兵運工作,以待時機成熟後全團進入西北民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鸚鴿嘴民團兵變
- 地址:現太白縣鸚鴿鎮鎮政府所在地
鸚鴿嘴民團是當地大地主劉濟川的私人武裝,有50多人,40多支槍。趙金才、關學武為正、副團長。下設兩個排,陳振軍、張才分別擔任排長。由於劉濟川的兒子劉濤與何士元是西安中山中學的同學,經劉濤推薦,何士元在民團當了“師爺”(文書)。民團的士兵多是獵戶出身,槍法準,戰鬥力強,因此被國民黨眉縣政府從鸚鴿嘴抽調到眉縣商業重鎮齊家寨(今齊鎮)維持治安。
何士元在民團站穩腳跟後,將同鄉孫練濤介紹到民團做自己的幫手,培養李忠和、張忠孝、岳狗娃等成為骨幹分子,發展李忠和、孫練濤參加共產黨。還通過談心交友,向民團士兵灌輸進步思想,講解革命道理,為兵變進行思想和組織準備。
在此期間,周肇岐多次到鸚鴿嘴和齊鎮,向何士元傳達上級黨組織的指示,研究兵變策略。準備工作基本就緒以後,周肇岐與何士元商議決定古歷臘月舉行兵變。
臘月初六(1930年1月5日)清早,何士元派孫練濤、張忠孝等前往鸚鴿嘴提取槍械。除排長陳振軍外出時帶走一支套筒槍外,其餘的10多支槍全部被帶回齊鎮。
當晚天下大雪,民團士兵有些休息,有些正在打牌。何士元帶領李忠和、張忠孝等人首先在城門樓上繳了團長護兵張興榮和排長張才的槍械,接著又繳了正、副團長的槍彈。中隊長劉忠義企圖反抗,被當場擊斃。隨後集合隊伍,宣布兵變。拉出50多人,60多支槍。為防後患,帶著原齊鎮民團團長陳芳亭、商會會長劉漢山和富商劉梅亭等人,連夜渡過渭河向北進發。
周肇岐聞訊後,即派共產黨員李獨明、李席珍帶領40多名農民扛著谷叉、梭鏢前去接應。兵變隊伍在法門寺與由災民組成的“西北民軍”匯合,編為警衛團,何士元任團長,李忠和任營長。周肇岐在楊萬青司令部副官處任副官。後來這隻武裝在共產黨員的率領下轉戰於岐山等北山一帶,發動貧苦農民打土豪,分糧食,救濟饑民,開展游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