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保護現狀,
植物學史
早在2007年,“鸚哥嶺飛瀑草”就被科研人員發現,後因其他原因,工作組未進行相關的物種描述和鑑定工作。
2014年,香港嘉道理中國與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園合作,通過採集兩種植物植株標本、進行科學比對等系列工作後,才將發現的物種描述撰寫成文,進行發表。
2016年9月,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園和香港嘉道理中國保育的研究人員在國際植物分類學刊物《PHYTOTAXA》(線上版)上聯合撰文,描述了在海南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的川苔草科植物新種:鸚哥嶺飛瀑草。通過標本鑑定,這個植物新種成為海南植物家族名單上的新成員,豐富了海南的植物多樣性。
形態特徵
鸚哥嶺飛瀑草為多年生沉水草本,根常呈扁平,看起來像有分枝的葉狀體(有時呈絲狀),貼生於水中的石頭或木上,它們的莖和葉通常非常細小扁平或者退化。鸚哥嶺飛瀑草看起來很像苔蘚、藻類或地衣,但它們卻屬於雙子葉植物,會開花和結果。
根匍匐,附著於岩石表面,帶狀,交替分枝,寬4-8毫米,深綠色,乾燥時變為灰白色,在根分枝的竇部背面有一簇葉子。每叢葉4-6片,線形,扁平,先端漸尖,長4-6毫米。在根分枝的竇狀的背面上有花枝,單生,直立,長3-5毫米。苞片15-20,寬1-2毫米,覆瓦狀,指狀;裂片5-10,線性,0.2-0.5×0.1-0.2毫米,堅硬,粗糙,表面有二氧化矽。佛焰苞包圍幼花,球狀,短尖。花單生,頂生;花梗短,長約1毫米。花被片2,每側有一個雄蕊,線形,長1-1.5毫米。雄蕊2(花絲合生),很少1,長1.3-1.5毫米,與雌蕊等長或稍長於雌蕊;花絲很短,壓扁,長0.5-0.7毫米;花葯4,很少2,橢圓形,黃色,長約0.8毫米。子房單個,無梗,綠色,球狀,直徑1-1.5毫米。子房2,2個近垂直,凹槽紫紅色;柱頭2,在基部分叉,紅色,長約0.5毫米,向花葯彎曲,加寬,鈍三角形;胚珠橢圓形,每室30-40個,生於整個胎座表面。果柄長1-2毫米。蒴果棕色,球狀,直徑約1.5毫米,光滑,乾燥時2瓣裂;種子小,棕色,壓扁,狹卵球形,長0.3-0.4毫米。 花果期2-4月。
生長環境
生於無污染的山谷溪流的岩石上,海拔365米。
生境主要依賴於原始雨林中石質河床河流,要求水質清澈潔淨,因此高峰河水文水質特徵的變化,將會對這種植物的生長繁殖產生重要影響。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海南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繁殖方法
鸚哥嶺飛瀑草的花葯彎曲向柱頭,可能為自花授粉植物,它的花沉入水中時可以產生氣泡遮蓋花葯和柱頭,當河水上漲浸沒花朵時,這一功能或許能幫助其在水下有效地完成授粉。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二級。
保護措施:嘉道理中國保育從2003年開始介入鸚哥嶺的保護,積極推動鸚哥嶺保護區的成立並全方位參與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道銀村即為嘉道理中國保育與保護區共同開展社區項目、禁漁區項目和生態旅遊的示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