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鷗浦鄉名源於
鷗浦縣名。據有關史料記載,原鷗浦縣駐地“倭西門”(今
老街基島),早年常有成群結隊的鷗鳥來島上棲息、繁衍,在此設治時將“倭西門”改稱“鷗浦”(“鷗鳥”指生活在黑龍江上的“江鷗”,“浦”本義為“水濱”)。清末,為加強邊防,1909年(清宣統元年)設定倭西門卡倫(卡倫:清朝到民國時期在邊疆設定的政權機構,負責邊境管理、檢查稅收等),隸屬呼瑪爾河總卡官,屬黑河府境內。中華民國成立後,劃歸呼瑪廳設治局管轄。民國三年(公元1913年)七月一日將倭西門卡倫改設為呼瑪縣倭西門縣佐。民國十八年(1929年)2月,將倭西門縣佐改為鷗浦設治局,同年,將鷗浦設治局改升為丁等縣,即鷗浦縣。東北淪陷後的1936年,偽鷗浦縣公署由倭西門島遷至下地營子(現鷗浦一村),隸屬鷗浦保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的1947年3月,將鷗浦縣併入呼瑪縣,設鷗浦區。1956年撤區劃鄉,設鷗浦鄉。1958年因特大洪水原鷗浦(倭西門)的居民全部搬遷到今鷗浦村,原址倭西門改稱“老街基島”。同年9月,改鷗浦鄉為鷗浦人民公社。1984年初,政社分開,改稱鷗浦鄉。
城鄉劃分代碼
232721 呼瑪縣
232721203 鷗浦鄉
232721203200 220 李花站村
232721203201 220 曙光村
232721203202 210 鷗浦村
232721203203 220 三合村
232721203204 220 老卡村
232721203205 220 懷柔村
232721203206 220 正棋村
地理環境
人口民族
鷗浦鄉俄羅斯後裔多是出了名的。全鄉8個行政村、1675人(2017年),有俄羅斯血統的就占了1/3。他們多是俄羅斯女性與中國男性結合繁衍的後代。俄羅斯的後裔們見證並參與了這裡的開發,應該說,鷗浦的歷史是俄華子孫共同譜寫。
鷗浦鄉原本人煙稀少, 20世紀初,這裡發現了大金礦,俄羅斯的淘金者、闖關東的單身漢蜂擁而至,人口驟然增多,一時間車水馬龍,熱鬧非凡。當時黑龍江雖為中俄邊界,但邊境地區的兩國百姓可以自由往來,並無限制,史稱“開交通”。數以千百計的俄羅斯人跨江而入,尤其是勤勞、寬厚的中國單身漢們吸引著一隻只俄羅斯“洋鳳凰”前來尋窩,更是演繹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