鷗汀

鷗汀

鷗汀是韓江下游四大名寨之一,素有“證果談禪”等八景;如今仍有不少歷史文化勝跡,旅遊資源豐富亟待開發位於龍湖區的鷗汀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這裡古稱“鷗汀背寨”,鷗汀背寨是當年韓江下游四大名寨之一。鷗汀系汕頭經濟特區的發祥地--龍湖區的五個街道之一,下轄18個居委,面積15平方公里,總人口4.5萬人,是歷史悠久,遠近聞名的華僑之鄉、文化之鄉、旅遊之鄉和商賈之鄉。街道地處汕頭市的東北部,屬亞熱帶海洋氣候,年平均氣溫21.3℃,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氣候宜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鷗汀
  • 面積:15平方公里
  • 總人口:4.5萬
  • 古稱:“鷗汀背寨”
名字由來,歷史沿革,經濟發展,鷗汀美食,旅遊資源,證果寺,騰輝塔,天后宮,鷗汀寨,三山國王廟,

名字由來

汕頭龍湖區“鷗汀”之得名,是其原位於臨海沙丘,常有海鷗停歇棲息,而名之“鷗汀背(壩)”。古為海防要地,水路北往潮州府、西往揭陽縣之必經地。從記載可見鷗汀乃沿海要衝,另據清《台灣外紀》、《先王實錄》等史書所記,先是鷗汀寨鄉勇截擊鄭成功從揭往廈門運糧船隊,屢與鄭軍作對,鄭軍才最後攻寨破之,報復屠寨。

歷史沿革

“海國長城”昔日沙鷗翔集。據了解,鷗汀在遠古時代還是一片汪洋,隨著歲月推移,春秋至漢代年間逐漸形成沙丘三角洲。因素有海鷗在此棲息,故得名鷗汀背。昔日沙鷗翔集的鷗汀背開始有人群聚居。
至南宋理宗年間(1225~1264年),宋將仕郎袁宏(字拓基)自揭陽縣漁湖都遷居蓬州都,住在鷗汀背。元朝至正年間(1341~1368年)遷到這裡居住的人日益增多,創立鷗汀背寨。明朝已建有城樓,名為“鷗汀背城”。後經多次倭寇、海盜的禍患,城樓被毀。
明隆慶年間,由村民自發重建,城寨已有約450丈長,約100丈寬,四周有護城河,成為當時韓江下游四大寨之一,為潮州府澄海縣所轄。據《潮州府志·形勝》記載:鷗汀背寨是潮州府48個隘口之一。城寨呈長條狀,綿延七八里,扼外砂河、新津河、梅溪河之咽喉,控南港、東港、新港的出海口。水路可防海盜進攻潮州,陸路可抵進犯揭陽。可見當年該寨地勢的險要。當時的寨主陳君諤,是明代萬曆年間的秀才,為人耿直,通兵法,鄉人都擁戴他。他將城寨築成水泄不通的防禦堡壘。四周池塘、小溪環繞易守難攻,有“海國長城”之稱。明清交替年間,曾多次擊退海盜的進犯,成為遠近聞名的城堡。
念恩亭念恩亭
清順治十四年(1669年),潮州通判兼澄海知縣閻奇英在舊址重建城寨。城周圍600丈、高1丈4尺,並有水師營寨駐防。後經拆卸倒塌,現殘存“北平門”和“北定門”兩個寨門,及部分殘牆、煙墩、更樓。

經濟發展

鷗汀街道建立以來,確立了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目標,樹立了 鷗汀街道“先讓利,後得益”的發展觀念,積極發揮經濟特區優勢和僑鄉優勢,圍繞“確保穩定,促進發展,增創效益”的工作思路,以工業為主導,農商貿並舉,以旅遊業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大力做好企業的引進和自用地的開發利用工作,通過廣大幹部民眾解放思想、艱苦奮鬥、開拓進取、勵精圖治,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明顯的進步。2001年,實現企業總產值12.24億元,工業總產值7.2億元。
街道的工業初具規模,形成一批骨幹企業和近50項專利產品,在龍湖區5個街道中占據比較重要的位置,尤其是糖果食品行業更具特色,是當地的傳統產業,目前街道辦事處已把它列為支柱產業加以扶持發展,也是龍湖區唯一的“一村一品”特色經濟示範點。其它工業企業包括:配電瓶、機電、工藝、電梯、輸水管、建材、塑膠、皮革、洗滌用品、針織、服裝、家具、印刷、包裝、醫療器械等20多個行業。年產值超500萬元的工業企業10多家。
隨著汕頭經濟特區建設步伐的加快和城市化的東移,本轄區的基礎設施也日臻完善,火車貨運站落戶本片區,汕頭國際機場、深水港碼頭、深汕廈高速公路近在咫尺;路、水、電、通訊設施配套齊全,可開發的工業用地儲備充足,形成良好的投資硬環境。
食品工業是鷗汀街道這裡的特色行業,也是街道扶持發展的支柱產業,到目前為止,有糖果、植物乳精、雜鹹、涼果、農產品加工等食品廠近100家。食品工業在鷗汀的發展已有10多年的時間,經過不斷摸索,這些企業從小到大,發展到現在採用全自動生產線進行生產和深加工,不斷創新花式品種,單糖果食品就有薄荷糖、椰子糖、牛奶糖、朱古力糖、桉葉糖、草莓糖、鳳梨糖、荔枝糖、酸梅糖等200多個品種。產品的質量嚴格按照國家食品標準進行管理,逐步形成一套適應市場的質量管理機制,多項產品先後榮獲國家農業部“全面質量管理獎”、廣東省“鄉鎮企業質量管理優秀獎”和“新產品獎”以及汕頭市市委、市政府“科技質量獎”。產品質優價廉,銷往全國各個省市。

鷗汀美食

1、阿九鴨粥店
阿九鴨粥店位於鷗汀著名“好食街(金竹園路)”旁,交通便利,與亞岳朥粕粥相鄰,生意十分火爆,是到鷗汀尋小吃的首選之地。
阿九鴨粥店
主營鴨粥,主料有鴨肉、筍、粥。特別燜制的鴨肉與筍的搭配,清香而不腥,微辣且爽口,回味無窮。
此外,阿九鴨粥店的鴨飯煎筍餃牛肉餃也是當地出名的美食。
2、阿爽鵝肉飯
位於龜橋南路,教堂對面。鷗汀美味的鵝肉,經店主去骨,用秘方精心熬製成一鍋。再配飯用力翻炒,入味三分,十分“殺嘴”,來鷗汀絕對不能錯過的。苦瓜湯是用鵝骨和苦瓜一起熬的,香濃清爽,和鵝肉飯真是絕配。
3 、亞頭朥粕粥
朥粕粥,鷗汀才有的特色小吃。
4、峰叔小食攤
甜蛋用冰糖、滷汁、姜和鮮蛋一起熬煮一夜,蛋會縮小變硬且嚼勁十足。當甜味和蛋黃本身的香味糅合在一起時,口感還是相當濃郁的。
麻錢是重點推薦的美味。從峰叔父輩開始,就已經製作和販賣麻錢,屬於比較正宗老牌。麻錢也叫落湯錢,就是糯米糰煎熟後放入粉糖、芝麻、蔥油等,然後切成小塊。一小蝶熱乎乎的麻錢絕對能俘獲你的心。
5、阿目酒料
說到酒料,大家可能不以為然,但其周圍十來家賣酒料的就數阿目這家生意最好。其特點是酒料中可以加香辣滷汁、蓮藕、花生、青瓜等,其中青瓜鮮脆可口,值得一嘗。
6、麥粿小食攤
麥粿主料為麥粉、紅糖、冬瓜冊和芝麻。做法為將生麥粿團放在平底鍋上攤平,用油烙熟兩面即可,吃的時候有很濃的麥香。
7、鷗汀富興小食店
水晶球,也就是常說的無米粿。用番薯粉做的皮,包的餡料有韭菜、馬鈴薯、芋頭,放在鵝油上煎烙至酥熟。炒粿就是三角形的粿條,放在油中烙至半熟再加入鮮蛋,待熟後撒些粉糖就成,5元一盤夠兩三個人嘗吃的了。
蚝烙,這不用多介紹了吧,絕對香脆滑爽,不輸市區名店。
8、李記老牌豆腐花
9、老大伯鵝肉店
鷗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祭祀活動繁盛,再加上水道湖泊眾多,家禽飼養業發達,所以鷗汀鵝肉做法講究獨特,很有名氣。
10、老紀牛肉店
很多人可能會不明白,福合埕的牛肉丸那么難吃為什麼還能開那么多家分店。事實上,福合埕就是靠好吃起家的,只不過後來品質一落千丈。
這家牛肉店同樣有這個問題。印象中,這家店以前的牛肉粿條中,牛肉丸鮮美酥脆,牛雜多為牛筋和牛腩。而如今,丸變小了,牛雜也多是難吃的雜碎。
進店,點一碗10塊錢,加丸加雜的牛肉粿條,沾著沙茶和辣醬吃下,會有一種飽脹的幸福感。
11、鷗汀橋頭雞肉
雞肉口感鮮爽嫩滑,老母雞口感香濃韌實,附送有兩種特製醬料。
12、歐記牛肉火鍋
吃過他們的牛肉粿條,還算可以。牛肉火鍋里加入沙茶、花生醬等作為湯底,可以讓牛肉更加鮮美和原汁原味。
13、正宗梧州涼茶
是的,就是涼茶店。因為上面說的那些東西大都容易上火,所以喝涼茶是必須的。
涼茶店這裡也有很多,但這家最特別。老闆是本地人,據說是學會廣西梧州那裡的涼茶配方,開了這家店。他的涼茶特別苦(也有甜的),也很有效,也貴,大多要2元。
14、亞岳朥粕粥
朥粕粥,鷗汀才有的特色小吃。主料有朥粕、糯米、辣椒,配料有八角、桂皮、蔥、芫荽等。
冬天,吃一碗熱烘烘、香辣辣的朥粕粥是最相宜不過了。
15、汕頭同創文具
汕頭同創文具是一家專業經營辦公文具、辦公設備用品批發貿易業務的公司。汕頭市區可以送貨免收送貨費。

旅遊資源

鷗汀是韓江下游四大名寨之一,素有“證果談禪”等八景;如今仍有不少歷史文化勝跡,旅遊資源豐富亟待開發位於龍湖區的鷗汀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這裡古稱“鷗汀背寨”,鷗汀背寨是當年韓江下游四大名寨之一。 這裡曾有過完整的城寨,古有“證果談禪、騰輝倒影、蓬鷗書聲、龜橋似月、新興紅樹、南薰納涼、西寧晚泊、廟前白鷺”八大勝景。現存“證果禪寺”、“騰輝寶塔”、“鷗下天后宮”、“密林文藝”研究社址等四個汕頭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保護點、有三座“三山國王廟”和眾多的祠堂、古廟、古榕等風景名勝。鷗汀背寨文化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文化積澱和文化底蘊十分深厚,是汕頭市一方旅遊勝地。據悉,鷗汀街道將按古民居風格重修進士第,開闢旅遊景點,該街道已將鷗汀背寨許多人文景點列入鷗汀旅遊規劃,開發旅遊事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提高社會經濟效益。
鷗汀

證果寺

汕頭市鷗汀證果寺 位於汕頭市汕樟路北側,鷗汀證果寺路口,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是原鷗汀八景之一,景名為“證果談禪”。該寺是汕頭市一處旅遊觀光勝地,1994年被列為汕頭市文物保護單位。
證果寺始建於明代永樂四年(1406年)。至今已有600年的歷史,是汕頭市唯一明代敕封古寺。該寺初名崇福庵,歷經滄桑,曾於清康熙八年(1669年)重新修建,佘艷雪(字志禎,本地人氏,翰林院侍讀學士)題額寺名,鄉紳袁綺,諸生袁夢祖等人延請福建名僧性觀為住持。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民國十二年(1923年)先後重修。
寺內有600年樹齡的菩提古樹,有般若古井,名叫般若泉。 1983年6月,證果寺由釋圓澈法師主持籌備復建。經過10多年修建和擴建,於1997年竣工,2001年11月4日舉行隆重開光典禮。該寺現已具一定規模,它坐西北向東南,呈長方形,縱深77.2米,寬度21.7米,總建築面積達1700多平方米,投資約600萬元。由中軸線從外向內依次是山門、華藏法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設有消災堂、報恩堂、伽藍殿、地藏殿、觀音閣、客堂、五觀堂、方丈室、僧舍等。尤以石砌大山門、無量(梁)天王殿、大型泰國銅佛像、九龍壁石雕、古菩提樹與般若井泉而引人入勝。

騰輝塔

汕頭市鷗汀騰輝塔 《潮州府志》稱為“蓬洲塔”。位於汕頭市龍湖區鷗上,故俗稱“鷗汀塔”。1988年12月被列為汕頭市文化保護單位。“騰輝寶塔”名景,是昔時鷗汀八景之一,也是鷗汀首屆一指的古建築物,被收入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寶塔鑑賞》一書。
騰輝塔於清代乾隆三年(1738年),由澄海縣鷗汀鄉人,翰林院檢討辛昌五等籌建。此塔屬貝灰砂混合夯築的風水塔,是乾隆年間潮州貝灰砂夯築的古塔之一。這種夯土塔的出現,是受到那一時期建材使用的風尚影響。塔的平面為六角形,共七層,高20.3米,底層外圍17米,塔內空心。第二層以上為疊澀出檐,每層六面均開壺形小門。這座七層樓閣式小古塔的塔剎,竟是一個形貌與塔身相似的五層樓閣式小寶塔。結構嚴謹,氣勢恢弘。是全國罕見的塔上加塔的建築結構。為了解決下層承受力問題,騰輝塔的建築師匠心獨運,塔的下三層幾乎全部夯實,只留下梯道,而且第一層的牆厚一米。上邊四層才夯為空心塔,鋪架層板,留出門洞,以便觀覽。這樣塔的下三層實際上成了堅實的塔基,而只負載著四層牆體,夯土塔的牢固程度大大加強。這種合理的設計,表現建築師的聰明才智。
塔匾“騰輝塔”,落款為“乾隆三年春月建,昌五題”。塔門兩邊對聯為“七層聳壯麗之觀雲蒸霞蔚,五嶺盛衣冠之氣鳳翥鸞翩”,也是辛昌五題。1918年2月13日(戍午正月初三)鷗汀地震,塔剎頂端被震得傾斜,塔身也被震了幾處裂痕。騰輝塔做為風水塔,當時離海不遠,所以在當時有一種非常實用的功能,就是起到導航的作用。 此塔自建至今已有二百餘載,雖然歷經了風暴、地震的破壞,但狀貌基本完好,給鷗汀增添秀麗景色。而且對於研究潮汕地區的歷史、文化、古建築藝術以及民俗文化活動均具有重要價值。

天后宮

汕頭市鷗汀天后宮 位於汕頭市龍湖區鷗汀街道鷗下北畔中街,占地 面積33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平方米。,是原鷗汀八景之一,景名為“廟前白鷺”。創建於明代天啟壬戌年(1622年),清康熙丁巳年(1677年)、乾隆甲寅年(1794年)11月先後重修,1990年重建,2002年6月重修。主要文物有石刻匾額,乾隆年間石香爐一座,有龍虎井,宮前旗桿墩,天生老榕樹3棵,環境悠雅,廟宇恬靜、莊重。該宮於1995年6月被列為汕頭市文物保護點。

鷗汀寨

鷗汀寨,原名鷗汀背寨。位於汕頭市龍湖區東北部(今鷗汀街道轄下的鷗上、鷗下)。早在明代,位於韓江下游新港、南港、東港出海口的鷗汀寨,經常受倭寇、海盜和鄰鄉的擾患,村民自發建城築寨。取名“鷗汀背城”。其城周圍60丈,高1.4丈。明代隆慶二年(1568年)城樓被澄海人林道乾率兵攻破,城樓被毀。爾後,村民再重建以作自衛,改名“鷗汀背寨”。城寨長約450丈,寬約100丈,周圍均挖有護城河,是當地韓江下游四大寨之一,也是潮州府屬48個隘口之一。 據《潮州府志》記載: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十一月二十三日,鄭成功部屬陳斌破寨。康熙七年(1668年),潮州通判兼澄海知縣閻奇英在舊城址重建鷗汀寨,城周圍600丈,高1.4丈,設有水師營寨駐防。該城歷時二百餘年,至1942年鷗汀淪陷,城牆被日偽拆除。1950年部分城門因年舊失修而拆掉。現存位於鷗上張厝的“北平門”和李厝的“北定門”兩處。“北定門”為雙重寨門,旁還存有煙墩一座。在鷗上村方巾巷尚存一處更樓遺址。

三山國王廟

汕頭市鷗汀三山國王廟 在汕頭市鷗汀村方圓幾里之地,便有四座三山國王古廟,分別建於清乾隆和同治年間。歷經數次修建,重建,現都為當地人所供奉。屬民間信仰的場所。
1、橫城古廟 俗稱二王爺廟,位於鷗汀證果寺左側,坐北向南,面積約140平方米。初建於清乾隆年間,後曾重修。現存的古廟為1994年所修建。門匾為“橫城古廟”。 “橫城古廟”,進門為門廳,過之為天井,四周有廡廊。過天井為拜亭,拜亭連結後殿。殿中二王爺有二位夫人同坐,龕匾“威為顯赫”,對聯為“威嚴樹正氣永垂千古,靈應護眾生庇佑黎元”。兩旁另供奉著護法爺、舍人爺、花公花媽。 “橫城古廟”廟裡供奉的二王爺有二位夫人同坐,這在嶺東及海外眾多的三山國王廟中,可說是獨一無二的,且有動人的愛情傳說。傳說同治年間,官一村修建三山國王的大王爺廟時,眾人將王爺夫人塑像製作完畢運回,途經橫城古廟時下起大雨,天色又晚,只好到二王爺廟裡去避雨。第二天,夫人塑像搬回大王爺廟,剛放上龕,夫人像便倒下,好像大王爺已不容許夫人在二王爺廟過夜一樣。人們只好把她搬回二王爺身邊,另塑一尊大王爺夫人像,所以“橫城古廟”的二王爺有二位夫人同坐。據說此後每年正月十二游神時,“橫城古廟”要用掃帚堵門,以防鷗上三王爺要為大王爺出氣,而來打二王爺。 另一說法是:同治四年,鷗上村修建三王爺廟時,王爺夫人像塑好運回,途中遇雨,便到二王爺廟裡去避雨。雨停要起程時,眾人搬動夫人像,但一搬便倒,好像夫人愛上二王爺而不願離開。人們只好把她留在二王爺身邊,另塑一尊三王爺夫人像。其實,這應是民俗文化的時代變異性表現,也是清末鷗汀人開放意識的反映。
2、南薰古廟 位於鷗下南方門,坐北向南,面積約70平方米。建於清乾隆年間,後歷年均有重修,至1989年再次重修。門匾石刻為“南薰古廟”,石刻背面書“恩覃乘木”,落款為“道光戊戌年(1838年)夏月吉日立,沐恩治子許功宏敬酬”。 進門為門廳,過之為拜亭。拜亭兩旁靠牆有龍、虎兩井,牆嵌瓷磚彩畫。拜亭連後殿。殿中有三位國王及夫人,龕匾“三山國王”,對聯為“國澤湛深垂萬古,王公伊濯享千秋”。兩旁另供奉著舍人爺、天后聖母、雙忠聖王、太子爺、巡撫總督。廟旁有“福德祠”一座,供奉福德老爺、夫人。
3、國王古廟 坐南向北,建於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鹹豐三年(1853年)重修。並立碑曰:“鹹豐三年歲次醜四月四社喜捐重修,林社,許社,路社,章、黃、邱社”。鑒於古廟年久荒頹,於2000年9月在鄉中父老及海外僑胞的共倡下重修,使古廟煥然一新。於廟前埕東側建築一留芳壁,並立碑誌。 匾額石刻“國王古廟”,落款為“乾隆壬辰年夏月吉日鐫”。前殿廟脊飾有雙龍奪寶,廟頂兩端分別嵌瓷著花鳥及人物故事,光彩耀目。古廟為三進相連。進門為門廳過之為拜亭,拜亭兩旁有龍、虎井。過拜亭為連結的後殿。殿中供奉大王爺、二王爺,以及三王爺夫人。龕匾“保我黎民”,對聯為“國澤湛深垂萬古,王公伊濯享千秋”。兩旁另供奉巡撫總督,花公花媽,以及福德老爺、夫人。
4、三王爺廟 俗稱公王宮,位於鷗上北定門前,面積約200平方米。坐南向北。因外牆是紅色,當地人稱為“紅宮”。建於清同治四年(1865年),1922年重修。 進門為門廳,過之為天井,兩旁有龍、虎兩井,牆嵌瓷磚彩畫。過天井為拜亭,拜亭連結後殿。殿中供奉三王爺及夫人。兩旁另供奉天后聖母、註生娘娘、護法老爺、巡撫總督,以及福德老爺、夫人。 三王爺廟創建時,由鷗上鄉的張、李、郭、陳、辛五姓組成十社共同管理,後改為十樓輪流。每年由一個樓份的老人代表到三王爺廟求籤,在農曆二月初二至初六間選出一個日子游神,也即是“燈首”,並於隔年的正月十二再辦一次小規模的“燈首尾”。每一個樓十年輪一次“燈首”,因此有“張李郭陳辛,十年‘營擺’神”的俗語。這在潮汕地區是一種獨特的民俗文化事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