鷉

它與潛鳥親緣關係密切,但以瓣趾代替蹼,有一發育不全的尾,十分擅長潛水,能在水下作長距離游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鷉
  • 拼音:bì pì
  • 部首:鳥
  • 筆順編號:513251414311232511154444
  • 四角號碼:77227
  • 鄭碼:PDIR
  • UniCode:CJK:統一漢字 U+9E0A
基本解釋,詳細解釋,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音韻集匯,上古音系,廣韻,蒙古字韻,洪武正韻牋,分韻撮要,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tīㄊㄧˉ
◎ 〔鸊~〕見“鸊”。
方言集匯
◎ 客家話:[海陸豐腔] ti2 [客英字典] ti2 ti1 [台灣四縣腔] ti2
◎ 潮州話:ti1
一種水鳥,比鴨稍小,腳近尾端,翅短小,不善飛行,極會潛水,常成群游於水面,受驚即潛入水中。亦作“鷉鵜”。俗稱“油鴨”。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鸊鷉”(pìtī)∶一種水鳥
[grebe] 亦稱“鷉鵜”。構成鷉科(Copymdidae)和扒鷉鵜目(Colymbiformes)的各種水鳥之一,它與潛鳥親緣關係密切,但以瓣趾代替蹼,有一發育不全的尾,十分擅長潛水,能在水下作長距離游泳。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亥集中】【鳥字部】鷉 ·康熙筆畫:21 ·部外筆畫:10
《正字通》同鷈。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注』
鴺或從弟。今字多作鵜。

音韻集匯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diːl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杜奚
齊開
平聲
四等
開口
上平十二齊
dʱiei
diei
dei
dɛi
dei
dei
dɛj
ti2
de
dei
鵜鶘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修正)八思巴字(其他形式)音譯音譯(修正)音譯(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ꡈꡞ
ti
di
平聲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天黎
三齊
平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二威偉畏
陽平
水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