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鶴頂粉蝶
- 拉丁學名:Hebomoia glaucippe (Linnaeus)
- 別稱:赤頂粉蝶、紅襟粉蝶
- 二名法:Hebomoia glaucippe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綱: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目:鱗翅目
- 科:粉蝶科
- 亞科:粉蝶亞科
- 族:襟粉蝶族
- 屬:鶴頂粉蝶屬
- 種:鶴頂粉蝶
- 分布區域:中國、印度、緬甸、不丹、尼泊爾、孟加拉國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卵:兩頭稍尖橢圓形立式卵,上有明顯的縱脊;長約為2.2mm,寬約為1.0mm;初產時為乳白色,後變為黃色。
幼蟲:老熟幼蟲體色為綠色,各體節多皺褶,並布滿黑色小瘤狀突起,從胸部至腹末氣門線上有1條淡黃色縱帶,前胸的黃色縱紋處有一黃色瘤突,中胸有一黑色瘤突,後胸有4個瘤突,前面2個為黃色,後面2個為紅色;前胸足較退化。
蛹:黃綠色至黃色,蛹體近梭形,頭部和腹部末端尖細,中部膨大;將羽化時前翅近頂端各有1個鮮紅色斑。
成蟲:雄蝶翅白色,前翅前緣及外緣黑色,自前緣1/2處至外緣近后角處有黑色鋸齒狀斜紋,圍住頂部三角形赤橙色斑,斑被黑色脈紋分割;室內有1列黑色箭頭紋;後翅外緣脈端有黑箭頭紋。雌蝶黃白色,散布有黑色鱗粉,後翅外緣、亞緣各有1列明顯的黑色箭頭紋。反面前翅端半部和整個後翅滿布褐色細紋。春型個體小,翅稍尖。
生活習性
鶴頂粉蝶主要發生在園林、村邊及丘陵矮山有寄主植物分布的地方,在廣州地區3月末就有成蟲出現。
幼蟲:初孵幼蟲先吃掉卵殼,2~3h後爬到正面葉緣啃吃葉片;低齡幼蟲多在寄主植物葉背或莖上靜伏,取食時爬至葉緣。受驚時它們會將胸部膨脹並左右搖擺,尤如小蛇的頭一般,用以嚇退天敵。老齡幼蟲停食2d後爬到較隱蔽的葉片正面或枝條上,先吐絲成墊,尾端鉤附其上,然後反覆來回吐絲形成較粗的絲帶,頭鑽入帶下,胸部用力扭轉將帶拉至背中部,隨之蟲體收縮呈弓形進入預蛹期,約2~3d後蛻皮化蛹。
成蟲:晴天於早上9點左右羽化,剛羽化時前、後翅合在一起,倒懸似枯葉,經1h多後翅膀逐漸硬化,然後開始飛翔。體健壯,飛行迅速,較難捕捉。平時,常從高處用半開半閉的翅膀滑翔下去;休息時,則把前翅藏於後翅內,僅露出前翅一角,而露出的部位全是保護斑,不易被發現。喜訪花,吸食花蜜,並常去小水塘邊及濕地吸水,此時是最容易被采捕的時候。該蝶很容易受驚。產卵時如蜻蜓點水,產於寄主植物嫩葉表面,卵單產,有時一葉上會產有多粒卵。
天敵:該蝶的卵及幼蟲受天敵危害較為嚴重。卵期的天敵主要是寄生蜂。幼蟲期的天敵主要是螞蟻、獵蝽、病菌、病毒等。其中蟻害最危險,如果沒有用水盆將養蟲籠腳隔離地面,一夜之間成群的螞蟻就能將幼蟲全部咬死。蛹也會受一些寄生蜂危害。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福建、廣西、廣東、雲南、海南。
國外分布:印度、緬甸、不丹、尼泊爾、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
主要價值
鶴頂粉蝶成蟲體態優美、色彩艷麗、飛行迅速靈活,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